蔡元培和五个择偶标准是在1901年提出的,所以清朝还没有灭亡,这五个婚姻标准很特别,符合的人很少,所以把很多被开除的人吓跑了。(莎士比亚)。
蔡元培,字鹤卿、孑民,1868年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出文化人、出文化名家最多的地方之一,由于家学与地域风气的影响,让蔡元培有了成材的先天条件。蔡家是商人家庭,他的父亲经营钱庄生意,富甲一方。家里有钱,又生于文化之乡,蔡元培因此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四书五经,文化基础非常扎实。
1883年,蔡元培15岁便考取了清朝秀才。1889年,21岁的蔡元培参加杭州乡试,考上了举人。也正是这一年,蔡元培与王昭结婚,组织了自己的家庭。随后,他到北京参加了会试,过五关斩六将,顺利考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腐败无能的政府,让蔡元培非常失望,他从此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思想,后来光绪帝发动变法维新,蔡元培非常支持,但维新随着维新人士的头颅落地而走向了失败,蔡元培对清政府彻底失望,毅然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乡绍兴,创办新式学校,希望通过新式教育来改变民众,但也以失败告终。
1901年秋,蔡元培到达繁华之都、新思想人物云集之地上海,在南洋公学任教。之前,蔡元培的结发妻子王昭因病去世了,他孤身一人,很多人便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再找个贤内助。不久,一大批媒人相继来到蔡元培的住所,要为33岁的他做媒,蔡元培不堪其扰,干脆在自己的门口贴出一张告示,也就是他的择偶标准。
告示如下五条:第一、女子不缠足;第二、是识字的女子;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这条令人有点费解,是自我表白和承诺?);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他人;第五、倘若二人意见不合,可以随时离婚。
这五条,如今任何一个成年女子都符合,但放在1901年,那是清朝,女人不缠足,是异类吧,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的,也是极少极少,而且,女子讲“节烈”,丈夫死了改嫁?真正惊世骇俗,会吓跑一大堆人。所以,他的告示,吓跑了那些来前来说媒的。
虽然吓跑了媒人,又尽管是在清朝,但这样的女子毕竟还是有的,后来,朋友给蔡元培介绍了黄仲玉,此女出身书香门第,没缠足,而且识字,大家闺秀,精通书画,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所以一说即合。因此,1902年,蔡元培便与黄仲玉在杭州举行婚礼,结成了夫妻。
与其说吓跑提亲者还不如说当时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一个艰难的路程,一个漫长的与封建思想冲突的过程。
我们知道蔡元培一生都致力于反封建思想的斗争。蔡元培结过两次婚,第一任的妻子就是因为封建思想太浓重,在两种格格不入情况下也就注定了这场婚姻曲曲折折的将就着。
我们来看看这五大要求是什么?
1、是不缠足的女性;
2、是识字的;
3、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
4、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
5、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条条都是反对封建思想,而当时的社会封建思想还风行。这种思想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还一直有,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也绝对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直到中国当今社会,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还或多或少的残留着一些封建思想的阴影。
1889年蔡元培的第一任妻子不幸去世,也就是在这时他提出了征婚要求,这时候正是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整个中国都处在一个寻求变革的过程中,当时的资本主义思想也只是能被像蔡元培,鲁迅,等这些留过学接触过西方社会的人接受。中国当时的社会整体而言还是一个封建社会,女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极其低微,对于西方的那种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女人更是遥不可攀。也就是这两种思想极大的反差,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当时的中国有几个不是缠足女,光这一点要求也就注定了这次征婚的艰难。
封建思想留给了社会太多弊端,不过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前进,任何不适合社会发展的终究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