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砂玻璃后面,
一个女孩通过透明的缝隙
怀着好奇心看外面的世界。
眼睛、嘴巴、神情……
无一不透出对这个世界的渴望。
拍摄这张照片的,
是个未曾接受,
专业训练的菲佣。
2015年,
在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摄影大赛,
哈姆丹国际摄影赛上,
她用这幅扫街作品,
击败了另外60000位摄影师,
拿下第一名。
和其他菲佣不同的是,
这个名叫Xyza Cruz Bacani的姑娘,
周末都是孤身一人,
背着相机,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
与无数人擦肩而过,
用镜头记录这个城市的寸寸流光。
在她的镜头下,
有明明面对面而坐,
却只顾着玩儿手机的情侣。
两人各自怀揣心事,
任手指在键盘上驰骋…
Xyza Cruz Bacani扫街拍出的照片,
多半带着这种疏离的气质。
黑白色调凸显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无论他们在干什么,
是否在一个画幅之中。
这种气质只属于 Bacani,
她把它放进城市的白天黑夜,
平淡的日常生活,
那是她感受到的城市体温。
Xyza Cruz Bacani是一个二代菲佣,
母亲8岁就来到香港做佣人。
17岁那年,为了弟弟妹妹的学费,
Bacani也来到了香港。
放弃学业,她并不觉得可惜。
家乡是个贫穷落后的小镇,
满足不了年轻的心。
虽然离家时难过不舍,
但一踏上香港地面,
令人惊奇的现代化之美扑面而来,
乡愁立马无暇顾及了。
她非常明确地认识到:
以菲佣身份生活在香港,
毫无自由、平等可言。
“但摄影不一样,
按下快门的声音都一样,
拍照的人们说着同一种语言,
这个时候,
她和那些本土人,是平等的。”
每个周末是她最开心的时光,
哪怕前六天再苦再累,
她还是会背着相机穿梭在城市里,
走到腿脚发酸也不肯停下来…
不停地摁下快门。
那仿佛是她心灵颤抖的声音…
父亲在人群中亲吻孩子,
孩子眼里流露出的纯真,
不知道在这座城市里,
是否有地方可以安放…
夜幕下,城市浮嚣撼天,
工作了一天的司机,
已经疲惫不堪,
最终在座位上睡去…
地铁上的人,
彼此之间没有交流,
神情显得格外木讷…
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
早已经没有了体面可讲。
大家萍水相逢,
为生活瘫成一副模样…
在这些照片里,
看不到太多璀璨、热烈,
而是疲惫、孤独和落寞。
但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作为异乡人,
Bacani喜欢拍摄这样的照片。
她尤其留意反光镜和玻璃,
镜中世界朦朦胧胧,
就如她和香港的关系一样,
伸手可见,却触不可及。
Bacani的这些作品,
便被伯乐Rick Rocamora介绍,
刊登在《纽约时报》上。
文章还刊发了一大段文字,
来叙述香港菲佣的生存处境。
这种处境,
Bacani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
在这群人中间,
她不是一个旁观者,
而是一个亲历者。
虽然她的雇主十分善良,
甚至最初帮她学习摄影,
但她也知道,很多菲佣都有
太多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难处。
Bacani还荣获马格南人权基金,
此前,这个奖项,
仅4 名中国摄影师获得过。
一方面是平平无奇的菲佣,
一方面拍出如此出色的作品,
这样身份的落差,
自然让Bacani成为媒体的宠儿,
连CNN 也对她进行采访。
当她用那张小女孩的照片,
一举摘下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
第一名之后,
她在展览上踮起脚尖,
挂起了一张张作品,
身后是一声高过一声的赞赏。
每个看过作品的人,
都不敢相信,
这个从未有过专业训练的小姑娘,
居然有如此敏锐的,
观察力和捕捉能力。
如今,Bacani再也不是那个,
一周只休息一天的菲佣了,
她已经辞了工作,
回到菲律宾成为专业摄影记者,
用自己的镜头为底层人民说话。
她说,以后的日子里,
她会用自己的相机,
捕捉更多的可能,
去更多的国家,拍摄不一样的人,
让作品的主题得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