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中,那些武林高手、宫廷密探、军队将领什么的,想要传消息都是一只飞鸽(有些是其他种类的鸟)搞定,难道古时候人们就已经驯服了一些鸟类?貌似现在也只有极少数的鸟好驯化点,大部分的鸟类基本很难被驯服的,更别说达到可以传书的程度了,所以古装剧中的飞鸽传书是有疑点的。那到底情况是怎么样呢?是否真的有飞鸽传书? 答案是肯定的,古时候的确有飞鸽传书,但是并没有电视剧里说的那么神奇。史载隋唐时期有飞鸽传书,《唐国史外》中指出"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此外,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了。实际上,在古代,人们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来传消息。鸽子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而且特别恋家,古人就把鸽子从鸽巢中带出来,利用鸽子回巢的特点将消息带回到鸽巢。不过像电视剧中那样一来一回的传递消息并且还都是同一只鸽子是不可能的,鸽子回家了,还会自己飞走吗?
那除了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外,古人还用什么来传递消息?最为大家所知的就算烽火了。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用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存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夜晚火光容易辨认,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用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出了“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
另外一种也就是人们所知的驿站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制订了邮驿律令,如竹简怎样捆扎、加封印泥盖印以保密;如何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邮驿怎样接待过往官员、役夫等,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邮驿法。后面的朝代也基本参照这种模式,有所改动,后面开始出现水驿、增设“急递铺”、海上驿站(郑和下西洋后)等各种新型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