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历史上,兴起过很多大家族,其世系延绵不绝,人才辈出,背后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家族有着“经世”的传统。它们往往从一开始就重事功,唯实学,并且历代努力经营事业,一步一个脚印,由小变大,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声望后,再慢慢培养出一些科举人才,逐渐入仕,反过来助推家族发展,从而成为真正的世家。江南沈氏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具有经世传统的大族。早在北宋时期,出生于浙江钱塘的江南人沈括在寓居镇江时,就留下了一部著名的笔记《梦溪笔谈》,其中内容广泛涉及了当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体现了沈括不唯书、只唯实的治学态度。到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全国的经济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了江南,这也反映在学术思想上,比如著名的浙东学派便极力提倡“经世致用”,强调事功,呼应了当时江南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而其代表人物之一沈焕,也来自江南沈氏家族。元末明初,江南沈氏家族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沈万三。他凭借着宽松的贸易政策,通过大量的海外贸易,经营丝绸、瓷器等商品而发家。闻名遐迩的江南古镇周庄,其最初的发展应该和以沈万三为代表的江南商人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原来传统的“士农工商”的身份秩序开始发生动摇,作为长期在江南地区介入商业和商品贸易的家族,沈氏家族对这种变迁也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归安(今湖州)人沈垚就曾讨论过宋明以来士商地位的变化情形,揭示出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的变迁大趋势。到了近代,江南沈氏依然是商海弄潮儿。比如近代上海沙船业兴盛,巨擘有所谓“朱、王、沈、郁”等四大家族。乾隆五十一年,14岁的沈志明随亲友到上海谋生,22岁时“乃习海舟生理”,大约25岁时开始独立经营商业,此后创办了独立的沙船商号。经过他与长子沈大成、次子沈大本在嘉道间的经营,“沈生义”沙船号发展十分顺利,并辟筑有专用码头——生义码头。
经世传统已经融入了江南沈氏家族的血液中,即使是没有直接从事商业经营的家族人物,受到这种风习的熏陶,也会多出一份经世的关怀。比如,出生于江南乌镇的茅盾(沈雁冰)先生也是其中典型之一。茅盾一生中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深刻描摹了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世情百态。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去读他的著作,可以觉察到他对于社会经济与民生问题有着十分敏锐的洞察。(作者单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