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族音乐多年,并拥有国际化视野,龚琳娜看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她要通过“声音行动”,把中国的声音唱到世界上,并通过系统的研究传承下去
撰文:原宁辰
来源:《中国慈善家》12月刊
2015年春天,回国定居五年的龚琳娜望着窗外的雾霾天,感觉自己在北京“呆不下去了”。她状态低沉,“透不过气”,天天流眼泪。
先生老锣看到她这个样子,劝她“找个地方赶紧跑”。
她马上联系了李小峰,秦腔表演艺术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很快,她就去到西安,住在李小峰家里。
李小峰家旁边就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楼上楼下全是唱秦腔的”。几天时间里,龚琳娜跟着李小峰,吃着凉皮肉夹馍,拜访各路秦腔名家,听剧团排练。整个人都浸泡在秦腔的世界里。
一声声秦腔高耸入云霄,高亢,粗犷,龚琳娜一下子活了过来。她感到“解馋”,“释放”,“身心舒爽”,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一气儿都吼了出来。
“如果我不学习这些新知识,就会觉得自己枯竭了。”拜访完李小峰,不久龚琳娜又南下拜访了昆曲名家柯军。
龚琳娜的练歌房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上面有她要挖掘的中国音乐宝藏,各地的民歌、戏曲;京剧,黄梅戏;南派、北派⋯⋯
在这样的状态里,龚琳娜感到生命是“存在”的,如果没有目标,她会觉得自己是“行尸走肉”。在位于鸟巢附近的音乐工作室,龚琳娜看着《中国慈善家》记者的眼睛,“如果什么追求都没有,我看着这样的人的时候,觉得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们现在还觉得《忐忑》雷人吗?”
要活得“有意思”,龚琳娜得主动出击,她要通过“声音”展开行动。
2015年下半年,龚琳娜大江南北跑了20多所高校,为大学生唱谈古诗词音乐,也分享自己的艺术和生命故事。
一出场,她就让大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从丹田运气,发声,“哈!哈!哈!”龚琳娜气息饱满,声音扎实,一张口就震撼全场。那是多年来她每天早起坚持练声积累的结果。她让学生们一口气不停歇,喊上五分钟。
唱谈会现场,她亲自示范京剧、黄梅戏、秦腔、歌仔戏等不同戏曲种类的唱腔,随后演唱一段《忐忑》,问大家:“你们现在还觉得它雷人吗?”
因《忐忑》成名,龚琳娜的歌多被冠以“神曲”之称。实际上,《忐忑》是老锣从中国传统音乐中汲取灵感,创作的一首严肃音乐。刚拿到老锣的曲谱时,龚琳娜也为这首节奏极快、上下翻飞的歌头疼不已。为了把它唱好,龚琳娜只好从传统戏曲中借鉴唱法和表演形态,最后才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
《忐忑》红透网络的时期,诸多翻唱版本搞笑夸张,但很少有人能表现其精髓。高难度的演唱,令歌坛天后王菲也无奈放弃,并感慨:“开始唠唠叨叨,后来疯疯癫癫,直至最后仰天长叹,弃世登仙。”
“我并不是讲这首歌,而是讲背后怎么传承,让大家了解它的珍贵。”龚琳娜用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们置身音乐其中去感受。除了戏曲、民歌,她演唱了老锣创作的一系列古诗词音乐作品,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花非花》等。
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龚琳娜每唱一首歌,都让孩子们上来跳舞。跳《花非花》时,孩子们满台跑,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龚琳娜启发孩子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是一个动作多的,还是少的?”所有人都认为是少的。第二遍再唱,台上的孩子安静下来,在音乐里感受着诗歌的意境,没有人再笑,大家都投入进去了。 中国的声音在哪里呢?
拥有66万微博粉丝的龚琳娜,在自己的微博上开了个置顶讨论区,跟网友们讨论如何发声,如何把歌唱好。她这样做,是因为痛心当代艺术教育的死板,“技术第一,缺少心领神会。”
龚琳娜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她发现目前中国的声乐教育里,几乎都是美声唱法,它有一套自己“强大的”科学理论系统。而全国各大艺术学院的音乐系主任也多半留学欧美,在实际教学中更为重视美声发声方法的推广。
而中国的声音在哪里呢?
音乐学院里西洋唱法占了主导,民间老艺人相继离世,当下多是流行歌曲,机器代替了一切,也没有人喊劳动号子了。年轻人早早地出来打工,听着城市民谣,也无法学到自己家乡的山歌。
龚琳娜看到中国歌手与西方歌手合作民歌《茉莉花》时,用花腔演唱,她叹息,“我们最美的不用,非要证明自己是国际化的。”她意识到,“如果再不把中国这些声音的方法论留下来,告诉人们是怎么唱出这些声音的,它有什么美,就会断层了。”
龚琳娜决心发掘和抢救。“现在不是我们的(声音)系统不强大,而是系统太多,京剧,黄梅戏,南派、北派,一多吧,很难传播。”她准备把百家的“科学性”都弄出来,以声乐概念,借西方如“头腔共鸣”之类的说法,把中国的戏曲和民歌唱法整理出来,为音乐学院提供一套可实行的教学系统。
“如果在我的生命中,能把这个系统建立起来,那么中国的声音是不是就可以留下来,传下去了呢?”
龚琳娜感觉到这是她的使命所在。她把自己的所有尝试和实践都称之为“声音行动”。
2010年回国伊始,她在全国召集了30多位学习民族声乐的年轻人,一起学习传统声乐演唱方法,探索新的演唱方式,共同采风、举办音乐会。2011年,她受邀担任“快乐女声”12强的音乐指导,用“龚式唱法”帮助选手们提高音乐技巧。次年,在参加央视《梦想合唱团》期间,她从家乡贵州挑选了20几个有歌唱天赋的年轻人,组成了“大白嗓合唱团”,参与公益演出。
“声音行动,就是把中国民族音乐的声音,唱出来,传下去。”龚琳娜常常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每周她都在小区里教老年合唱团练声。作为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的志愿者,她也教打工子弟的孩子们唱歌。不久前,她参加河北省举办的惠民书市,本是跟市民分享自己的新书《自由女人》,结果现场她吟唱《静夜思》,演绎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还邀请所有观众一起练气喊嗓,一时间全场沸腾。 “与其寻根,不如扎根”
龚琳娜五岁登台唱歌,大学毕业时曾获“民歌状元”称号,毕业后参加青歌赛拿了银奖。看似前景光鲜,她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当时的民歌歌坛,充斥着“千人一声”。一次,龚琳娜录完歌,不愿意假唱,放弃了演出机会,后来她看到另一个歌手出现在晚会上,电视机里播放的却是她的声音。
转折出现在认识老锣后。老锣邀请她一起“玩音乐”,他们和朋友组了乐队,唱原创新歌,并受邀在欧洲的音乐节上表演。
欧洲演出期间,龚琳娜越来越困惑自己的音乐“根性”。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最受关注的中国音乐常来自少数民族,贵州出生的龚琳娜从小就会唱苗歌、侗歌,但她的血统并不属于这两个民族。在和其他国家民族歌唱家交流的过程中,她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传统。
德国人老锣也有类似的困扰,但热爱中国音乐的他很快想明白了,他告诉龚琳娜,“与其寻根,不如扎根。”
二人开始从汉族的古典思想和哲学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养分。2004年,他们开始创作中国的古诗词音乐,由老锣谱曲的《庭院深深》《静夜思》《将进酒》等作品,陆续问世。
老锣创作中国古诗词音乐的方式很特别,他从英文、德文资料中研究诗人的生平及思想,把诗歌标注上平仄,一遍遍念,感受其中的音韵,并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跟中国的学者朋友们交流、探讨,最终形成自己的音乐。
龚琳娜在老锣创作的曲谱中,一下子进入诗人们的世界,“完全会感觉到他们,通到音乐里面找到他们的灵魂。”
李白飘逸,杜甫浑厚,《桃源行》里有王维丰富的浪漫情怀,苏东坡豪放不羁,李清照细腻多愁⋯⋯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龚琳娜每一次歌唱,都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寻和体会。
2015年11月,龚琳娜首张古诗词音乐专辑《唐宋东西》,在酝酿11年后终于发行。专辑名是老锣起的,他用现代西方电子音乐的氛围和节奏,和东方韵律进行了穿越时空的融合,有评论称“激活唐宋,打通东西”。
老锣目前正在创作的《中华安魂曲》,是对屈原《九歌》的一次大型创作。龚琳娜唱屈原的《山鬼》,被评论界称为“女巫”附身,她忘掉自己,用自己全然打通的声音技巧,专注在每句歌词的处理中,也感受着屈原的精神世界。“原来只知道他投江自杀,不能实现自己,我认为在那个时代,他觉得他的生命已经可以了,要融到一个更大的境界里去了。”
在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赵晓生看来,“龚琳娜是中国女歌唱家中,音域最宽阔,表现力最丰富,生旦净丑通吃,古今中外合璧,进取心强,艺德严诚的一位。”他也欣赏老锣,“在许多方面,中国作曲家应该向老锣好好虚心学习,他做了许多有益有效的试验与开拓。”
龚琳娜也发现了自己和老锣的能量,“他什么曲都能写,我什么曲都能唱”,两个人又“好学、努力”。龚琳娜和老锣视自己的音乐为新艺术音乐,她渐渐看到两人格局的宽广,并把自己定义为“可以推动这个时代中国音乐发展的一股力量。” 站在世界舞台上,让中国音乐放光
龚琳娜唱歌有两个榜样,一个是彭丽媛,一个是李娜。
在民族声乐的道路上,彭丽媛是她从小的榜样,“她是我们那一辈唱歌的人的偶像。”彭丽媛是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她的毕业演唱会录像带龚琳娜反复看了不下数十遍。“她是中西结合的第一个人,实际上已经是在传承了,把郭兰英那一代人的探索变得更宽。”
李娜对龚琳娜的影响更多是在声音表现上。她听了李娜的《苏武牧羊》组曲,如痴如醉,半夜睡不着。也是在李娜的声音里,她看到了中国女歌手对于“象”的突破,于是龚琳娜可以唱《金箍棒》,表现孙悟空的灵动精怪,亦可以唱《武魂》,演绎项羽的霸气和悲壮。“打破了‘象’,就达到神的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下子中国传统就懂了。”
过完四十岁生日,龚琳娜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刚刚绽开,唱歌越来越自如。她把未来十年看成自己的“黄金期”,“二十多岁嗓子好,但是愣头青,内涵不够,现在你的技术、经验、人生经历都到了一定程度,这十年真的是应该做点事情。”
今年6月,龚琳娜受邀在美国纽约和西方“乐侃”乐团合作,在双河音乐节上演出了中英文版本的屈原诗词《云中君》《河伯》与《山鬼》。龚琳娜以英文演唱,用的是纯正的中国民歌和戏曲的声腔,《纽约时报》评价:“她的歌声将传统与当代的风格融合,扣人心弦,极富感染力。毫无疑问,龚琳娜是当晚舞台上最闪耀的巨星。”
龚琳娜内心的艺术标准是比约克(艺术和流行结合)、卡拉斯(技巧)、席琳•迪翁(流行、大气)三者优点的结合,她接下来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歌唱家,“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站住,有这样的机会,我就可以让中国音乐放光。”
彭丽媛仍然是她时刻关注的榜样,她看到新闻报道彭丽媛出访美国时,亲自示范教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唱中国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非常激动,“她肯定很着急,也希望中国的声音有更多的人发现。”
她看到时代的趋势,“世界都在期待中国,经济已经影响全世界了,也期待着中国文化的惊艳。”
龚琳娜计划明年开自己的演唱会,和更多国外一流乐团合作演出,在自己声音最好的时候,尝试和探索更多。承接郭兰英、彭丽媛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推动,龚琳娜告诉自己,“我也要接下这个接力棒,再往下传,这样我们中国的声音,就能一代代往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