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惊艳到艺绽君(ID:bjvariety)了……
作家张恨水曾这样评价她:
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拟,十分之五六若宝钗,十分之二三若袭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
在这位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眼里,除了超高颜值,胡蝶还拥有比肩宝钗、袭人的高情商,以及晴雯的直率。
而在矮(高)大(晓)紧(松)老师眼里,胡蝶和阮玲玉更是演绎了一出“性格决定命运”的戏码——清丽忧愁的阮玲玉终为情所累,25岁那年吞服安眠药自杀;乐观开朗的胡蝶红颜不薄命,笑到最后。
正在草场地泰康空间展出的“影后胡蝶”,通过潘氏家族(注:胡蝶夫家姓潘)提供的两百余张珍贵的照片,呈现电影明星胡蝶(1908-1989)传奇一生。这些历史性图像首次亮相于2016年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花样年华”公益晚宴上,本次展览是这批文献资料首次在当代艺术机构成规模展示。
展览分为肖像照、剧照、和旅行照三部分,从其百变的银幕形象和丰富的个人生活,多方面展示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影后”的一个个历史瞬间。喜好电影的人们也能一窥二十世纪初至中叶中国电影业的面貌。
胡蝶小传
蝴蝶年轻、年老对比照
胡蝶出生于上海,是家中长女,父亲是京奉铁路总稽查。由于父亲工作需要,幼年的胡蝶常随父母奔波在中国各地。
1924年她回到家乡并报名参加了上海中华电影学校的表演班,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参演了《火烧红莲寺》(共十八集)《狂流》《脂粉市场》《盐潮》《姊妹花》《歌女红牡丹》等多部重要电影。
1935年,她随中国代表团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随后又赴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考察,让世界领略到华语电影的清新与美丽。
1933年胡蝶在上海《明星日报》组织的比赛中摘得首个“影后”,之后又数度封后,包括1960年于东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被选为“亚洲影后”。
直至60岁息影,胡蝶在大银幕活跃达40余年,拍摄影片90余部。她晚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89年辞世。
电影皇后几无争议
她是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红极一时。脸上那招牌式的酒涡,成了美女的重要标志,而身上穿的旗袍,戴的首饰,都成为大众模仿的对象。
上世纪三十年代,《明星日报》举办“电影皇后”评比,据说缘起时人常常因“胡蝶和阮玲玉谁更美”的话题而争论不休。照理说,二人得票应旗鼓相当,事实是,胡蝶以21334票高居榜首,阮玲玉只获得7000多票。
从右起:王丹凤、白光、李丽华、周璇、胡蝶、陈云裳、陈娟娟、孙景璐、罗兰到龚秋霞一字排开。1949年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成立
胡蝶为人谦逊随和,在当选“电影皇后”后,主办方欲为其开庆功宴,她却以“国难当前,不合时宜”为由婉拒。后来她说:“几十年来,这个像游戏之举的称号一直跟着我,这是观众对我的爱护,我却不敢妄自尊大。”
胡蝶漂亮,却绝非只是花瓶。热爱电影的她早早对人生有了规划,当全国第一家电影学校“大中华电影学校”招生时,她便抓住了机会,从两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官陈寿荫评价她:“喜怒哀乐似乎信手拈来,收放自如毫无雕凿痕迹,亭亭玉立之中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注:陈寿荫系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蝴蝶也有一双大长腿
有颜值,有天赋,胡蝶还相当勤奋。每有开工,她总是到得最早的演员。片场休息,他人到咖啡馆放松娱乐,只有她与师傅郑正秋在讨论表演。她几乎从不停止学习,比如找梅兰芳学标准普通话;学开车、骑马等技能,开拓自己的戏路。
拍摄《狂流》时,毫无乡村生活经历的胡蝶特意跑到江浙农村,留心乡下女人如何生活,揣摩她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日常劳动;拍左翼电影《永远的微笑》时,她又跑到南京孔夫子庙,实地体察歌女生活。
《狂流》剧照
1941年电影《孔雀东南飞》剧照。香港海星影片公司出品,胡蝶、王元龙、顾文宗主演,王次龙导演。
明星之路蜚短流长
戴笠与蝴蝶
娱乐八卦绝非当下明星才享有的“殊荣”。君不见,上世纪三十年代红遍上海滩的那些电影女明星,自杀者不在少数,精神分裂亦有之,胡蝶一生承受的舆论压力其实并不小。
先是和初恋情人林雪怀之间的“蝶雪解约案”。在这段如今依然屡屡上演的“女强男弱”的爱情里,胡蝶也没有逃过悲催的结局,官司打了两年,闹得满城风雨不说,曾经恩爱的情侣,结局很是难看。
收拾好心情的胡蝶后来嫁给了一个洋行里卖茶叶的小商人潘有声,生下俩孩子,倒也过得简单美好。
蝴蝶和潘有声的结婚照
1936年胡蝶在家中招待黄柳霜。(一排左二)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抗战爆发,夫妻俩在迁居至重庆的途中,遗失了三十箱财物。箱子里装的可是胡蝶在演艺圈里打拼十几年积攒的资本,各种国外的名牌包包、衣服、香水、钻石珠宝等。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听闻了此事,立刻帮胡蝶找回这三十箱宝贝,找不回的就派人去买。
"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霸占胡蝶"一说,流传极广。去年葛优领衔的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就演绎了这段情节。片中袁泉饰演的角色,即以胡蝶为原型。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袁泉饰演的角色,即是以胡蝶为原型。
军统骨干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写道:“戴笠对胡蝶可说一见倾心,格外欢喜。他自有了胡蝶以后,对于玩弄其他女性的兴趣也减少了一些,因为胡蝶很有一套笼络男人的手段。当时胡的挂名丈夫潘有声很懂得明哲保身之道,自从老婆被戴笠看中而占有之后,他在美人与金钱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决定宁可牺牲老婆,而利用这个机会来发一笔横财。当戴笠答应给他一个战时货物运输局专员,让他放手做投机走私生意,他便长期住在昆明,很少到重庆和胡蝶会面。”
1935年7月8日胡蝶从香港乘麦坚尼总统号回到上海,江海关码头前热烈欢迎胡蝶的群众。
据传,戴笠工作之余,不是陪胡蝶,就是在屋子里看胡蝶拍过的片子。胡蝶要什么,他给什么。无论是印度水果,法国口红,还是有明亮窗子的花园洋房。
美国学者魏斐德关于戴笠的名作《间谍王》,也认定“胡蝶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了这个特务头子的情妇”。
智慧女人从容到老
几十年后,胡蝶谈及往事:“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龄也算高寿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胡蝶与制片人童月娟(左)、电影明星周曼华(右)合影,三位老上海的电影人在台湾相聚。
她提及的“民族大义”指的是她一生背过最冤的锅——“九一八”事变次日,上海滩几乎所有报纸都在报道,东北沦陷当晚,与张学良热舞的是影星胡蝶。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甚至专门写打油诗嘲讽:“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我并不大在乎,如果我对每个传言都那么认真,我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我和张学良跳舞的事情,闹了近半个世纪。现在不都澄清了吗?”有智慧的女人,不会没有被流言蜚语打败,反而随着时间流逝变得更为强大。
1985年,胡蝶与来温哥华访问的王丹凤及夫君柳和清合影。
晚年的胡蝶和孩子们在温哥华生活,除了海边散步,再就是到电影院观影。据说,为了能满足日常的语言需求,她每周都去上英语课,成了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而且,这时候的她已不再唤作胡蝶,而改名“潘宝娟”。潘是亡夫的姓,宝娟是她儿时乳名。落叶归根前夜,她以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的思念。
走过传奇又美丽一生的她,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也很特别。离世前,81岁的宝娟只向身边人轻轻道一句:胡蝶要飞走了。
好在飞走的“胡蝶”在作别28年后,又“栖息”到了京城的艺术展厅里。
有意思的是,本次展览照片中,胡蝶并非仅仅以被拍摄者身份出现,很多时候她还是自己照片的摄影顾问,她常常会纠正记者的拍摄角度与用光的瑕疵。1935年旅欧途中她甚至尝试自拍,也曾帮助友人拍照。如果说,她以现代女性的视角建立了一套关于自己的肖像档案,也不为过。
艺绽君为您提前奉上本次展览的部分美图~~
1932年《啼笑因缘》电影剧照,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导演。
《啼笑因缘》剧照
1928年王吉亭和胡蝶主演电影《女侦探》剧照。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导演。
剧照
1946年电影《某夫人》剧照。大中华影片公司出品,何飞光导演。
1935年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欢宴时与苏联女明星奥格洛娃合影。
幼年之胡蝶(左二),1917年。胡蝶:“九岁那年……全家回到了广东……进了培道学校”。
胡蝶与友人合影。
1927年电影《大侠白毛腿》剧照。天一青年公司出品,胡蝶饰演柳珠,裘芑香导演。
胡蝶与梅兰芳及上海市长吴铁城代表余先生在赴苏联船上合影。
1935年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欢宴时与莫斯科卡美尼剧院院长泰伊洛夫合影。
1935年胡蝶应柏林记者之邀请,在当地街道上留影。
1935年胡蝶在凡尔赛宫中与人首狮身石雕合影。
胡蝶与潘有声
1960年代胡蝶与著名编剧、制片人朱旭华合影。朱旭华曾担任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厂长、永华影业公司厂长、《南国电影》总编辑。
展览TIPS
展览名称:影后胡蝶(BUTTERFLY WU: QUEEN OF THE MOVIES)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院B2
- End -
你对这位传奇美人的印象怎样?
还想从展览里看到什么?
快留言跟我们分享分享吧
本期作者:陈涛
本期编辑:袁云儿
订阅号:艺绽 · 微信号:bjvariety
至 臻 文 艺 · 绽 放 如 花
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诚意奉献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违者将由北京日报社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