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部电影,看一遍后,想再看第二遍,隔段时间,想再看第三遍……第五遍?
有的!对于一部分人(包括我)来说,这就是《黑客帝国》。若你问我,会看第六遍吗?我的回答是,截止到现在,笔者已经看了10遍。这部电影,已然成为影迷们美好人生记忆的一部分,很多网友坦然自己已看了八遍,十遍,甚至有的已经看了十二遍……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传奇电影呀!
《黑客帝国》在我脑海里留下的那些东西,就好像是,一个陌生的女人或者男人,有一天突然来到我家里,我钦慕于他的举手投足,他的眉飞色舞,还有他带来的故事,我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不肯漏掉,哪怕是他嘴唇一丝微微的跳动,因为你会发现,哪怕是他喉结的上下一动,背后也代表了千言万语。
最后,他离开了我家,走了,只留下没回过神来的我,所以,我很难告诉你,他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片中的人类世界到底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网上有十多种不同的说法,这已然成为一个谜案。我可以用一百字大概说一下《黑客帝国》的剧情,可这种做法,对你的吸引力远远赶不上你在垃圾堆捡到一张破报纸,在上面阅读一段八卦故事来得过瘾。所以,咱们还是说说别的为好。
从1999年到2003年间上映的《黑客帝国》系列为什么会迷住如此多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还有很多的人在网上热烈地探讨它背后的故事,隐含的哲理……我想,原因很多很多,我们试着去说说。
丰富的细节,惊叹的数字
导演为了拍摄一段14分钟的追车场景而满世界处找路——一段具有“末世感”的路。没找到,那就现修吧。于是,一条2414米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最终,拍摄高速公路追逐这一幕共花费四千万美元,并耗时近三个月。你看,导演对于场景的要求,居然如此苛刻,如此的不惜血本和时间。那么,在一些低成本的室内对白场景中,你可以想象,剧组会下多大的心血!他们穷尽了人生的哲理,最后,凝练成几句极富思想,信息量超大到足以让你回味无穷的话,从演员口中流出……
通用公司为本片提供了300辆车,拍摄结束时,300辆车皆被毁。
拍摄《黑客帝国》续集时所雇佣的人数为3300。
角色之一墨菲斯的服饰总重量为13.6斤,并有22套服饰备份。
拍摄锡安城场景时共用到了1000个替身。
拍摄尼奥与100个史密斯打斗的场面需要72个镜头同时工作。
玩命投入的那些角色
影片中主要角色在武术老师袁和平的指导下,进行了五个月艰苦卓绝的功夫训练,主角尼奥的饰演者基努里维斯更是敬业,每天花七小时在功夫训练上,连袁和平都称赞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主角尼奥,这是一位在美男云集的好莱坞中照样也会脱颖而出的家伙,他的吸引力没有体现在他的帅上,而是他那悲天悯人到忧郁的眼神里。
尼奥,影片中的救世主,现实中的基努里维斯,豪迈,倔强,认真。他曾自降片酬百万以求与阿尔帕西诺对戏;拿钱不当一回事,花几百万买了11辆摩托车答谢剧组朋友;他拒绝拍《生死时速》续集的理由是故事不吸引人。放弃千万片酬跑去演莎士比亚剧,接各种各样的小成本戏,另类戏。
不光是主角,《黑客帝国》里面的所有角色,个个都拼了命,于是,你会惊讶地看到,即使是那些通常会被人深恶痛绝的反面角色,也获得了极多的粉丝。
尤其是里面最大的反面角色史密斯。他如此的坏,又如此的酷,极富男人味,个性,还不乏幽默感。很多人喜欢他愤怒时的样子,那给人一种幽默感和快感;更喜欢他自信时的样子,戴着墨镜,说起话来还抑扬顿挫,极富磁性……就好像,整个世界都已掌握在了他的手里,噢,这简直是帅呆了!
一只只黑乌鸦惊起,一双逞亮的黑皮鞋出现在画面中,你知道,那是史密斯来了……
还有墨菲斯,你看他那坑坑洼洼的月球脸,就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粗矿,历经磨难的男人。现实中的墨菲斯名叫劳伦斯·菲什伯恩,他因饰演墨菲斯而成为众人迷恋的对象。
崔妮提,这是影片中最动人的女主角。她没有像范冰冰那种美得不真实,美得一碰即碎的感觉。相反,你会觉得影片中的她很普通,很一般,给观众无限的真实感,亲近感,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她如此的美,如此的动人——这就是崔妮提。
前无古人的特效
无数影迷只要提起《黑客帝国》,就会惊叹于里面的“子弹时间”。该特效的震撼效果导致其后来成为被模仿得最多的银幕特效之一。
为了完成这个镜头,特效小组花了两年时间完善了一个由120个照相机构成的装置,影片特效监制John Gaeta也因此赢得了奥斯卡奖。在拍摄“子弹时间”镜头时,是以120架尼康照相机精确地摆放在一条,由电脑追踪系统设定的路线上,然后让这些相机的快门按照电脑预先编程好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开始拍照,接着把各个角度拍得的照片全部扫描进电脑,由电脑对相邻两张照片之间的差异进行虚拟修补,这样就获得了360度镜头下拍摄对象的连贯、顺滑的动作,最后再由电脑将该连贯的动态图象与背景融合。你看,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新奇镜头很过瘾,来得却不容易。
《黑客帝国1》出来后,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和特效总监约翰·盖特对“子弹时间”被无数电影拙劣的抄袭,粗制滥造的模仿很是不满,他们决心在续集中创造出绝对让人模仿不了的革命性电脑特效来。因此,在拍摄两部续集时,他们联合了全球六大顶尖视觉特效公司,共同完成了多达2500个的特效镜头,是第1集中6倍多。这些特效较有名的还有“虚拟拍摄”“视觉预览”等。
导演和编剧的统一
导演是一对名叫沃卓斯基的兄弟,他们是一对影坛黑马。
拉里·沃卓斯基(左)安迪·沃卓斯基(右)
沃卓斯基兄弟曾打趣地称,从蹒跚学步时他们就开始合作。两兄弟在两个不同的学院就读大学,并都中途退学,之后,一边做木工一边画漫画同时绞尽脑汁创作《黑客帝国》三部曲。
兄弟俩坦白他们热衷于复杂化的故事。并称: "如果你看部电影,看了不久你就差不多知道接下来会如何,好吧,我有办法让你全神贯注,但却不让你猜到结局,那才令人兴奋。”
两兄弟沉迷于中国功夫、日本漫画。1995年写出了《最后的刺客》,被电影公司搬上了荧幕,然而,短暂的惊喜被随后失败的票房收入所淹没。这使兄弟俩认为,必须把一切控制在手里,才能拍出理想中的好片。
于是,我们看到,《黑客帝国》中,这对兄弟身兼导演加编剧。小木匠和油漆匠的组合成为了电影新贵,《黑客帝国》的巨大成功,以致两兄弟被制片商们视为“印钱机器”。
从《黑客帝国1》到《黑客帝国3》,两兄弟用了整整四年,精心打磨的结果,给科幻电影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冲击,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视觉效果上,抑或是故事情节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科幻电影,从来没有一部科幻电影能够创造这么多的粉丝,也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电影能像这样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讨论。
无论是哪一年再回头去看,无论是看哪一部,更无论是这一部的开始中间还是结尾,你都会被即时迷住,是的,这就是《黑客帝国》。
最近,我国的科幻小说《三体》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祝愿我国的科幻电影以后也能获得大奖。
——————————————
寒木钓萌,十年军旅,出版过20几本科普书,欢迎大家订阅我的头条号。本文原载于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