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关注新华网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多!”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刘玲玲说:“我所知道的就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刘玲玲最喜欢的是春节。“虽然在泰国的华人也过春节,但感受不一样。中国的年味儿更浓,也更传统。大家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贴春联、放烟花、看春晚、吃团圆饭、拜年、发红包,团团圆圆的气氛很是融洽。”刘玲玲笑着说。
同样来自泰国的留学生丁倩仪最喜欢的也是春节,“它是最热闹的节日,是中国人最欢乐的时刻”。
刘玲玲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颇有了解,是个“中国通”。她不仅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能说出节日的起源、习俗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清明节会祭祖扫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大家会吃粽子;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月饼寓意‘团团圆圆’;重阳节会爬山、赏菊。”说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刘玲玲说,“虽然各个节日的仪式和习俗不同,但这些节日的文化韵味很浓。”
今年的清明节,刘玲玲的计划是和朋友们外出踏青,也借机好好感受一下北京。
多样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也给留学生们带来一些“烦恼”。对于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刘玲玲也没能幸免。“比如中国的小年,我不懂那是什么节日。泰国也没有这个节日,但是中国人会过小年,我不是很理解”。她笑着说,“对于亚洲国家的学生来说,对中国的节日多多少少会有了解,也易接受。但是对于欧美国家的有些学生来说,了解可能比较少,对一些风俗习惯可能会产生误会。”
现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国际关系的意大利留学生毛毅鹏,今年春节就由于和女朋友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不同造成了误会。“今年情人节和春节连在一起,我给女朋友发了一个5.2元人民币的微信红包。但我没想到情侣之间、朋友之间也会在春节发红包表达情意,原来我以为春节发红包只是父母、亲戚之间的事,所以有点误会。好在后来都解释清楚了。”
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传统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来华留学生日趋增多。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了解传统节日有助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如刘玲玲所说:“对来华留学生来说,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是必要的,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生活和习俗。”
在笔者采访中,不少来华留学生说,到留学目的国生活、学习,跨文化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能避免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误会。比如,在春节要说吉祥话,避免说不吉利的话;有的地方年夜饭的“鱼”不能吃完,寓意“年年有余(鱼)”;如果不小心打破了东西,要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对留学生来说,了解当地的节日和习俗是必备的功课,这可以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也是应对文化冲突的方法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教师谭丽丽说。
对来华留学生来说,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感受风土人情,能丰富留学经历。刘玲玲说:“我家也过春节,但是我来到北京之后才发现,中国北方的春节和南方的春节差异很大!在泰国过的春节偏向南方习俗。而我在北京过春节就感觉年味儿更浓,除了穿红色的衣服,还吃饺子、逛庙会等。我对这个节日又长了见识。”
让学生了解当今中国
中国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在华留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方式之一。
谭丽丽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着语言。所以教留学生汉语离不开中国文化教学,中国传统节日教学是中国文化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广西师范大学外派汉语教师刘香君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当地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在国外讲中国传统节日,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
如何讲好中国传统节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目前在韩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李梦娜说:“给外国学生讲中国传统节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国情不一样,只讲理论知识太枯燥了,学生们无法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体验和感受很重要。”她计划在讲解春节时,与学生一起包饺子、剪纸、做花灯、贴春联、感受和体验中国的春节。
刘香君也表示,“传统节日的讲解,越生动活泼越好。PPT、视频资料、亲自实践感受都很有必要,比如端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中秋可以一起赏月,元宵节可以一起包汤圆等。”
谭丽丽特别提醒:“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理解传统节日文化,注意留学生的国别和禁忌,避免产生文化冲突。”
“对于教师来说,讲解的过程中不要自我炫耀,也不要曲意迎合,而是要介绍自己也要介绍别人。要介绍中国的当代节日文化,让外国学生了解当今的中国,树立当代中国人的形象。”刘香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