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下午三节课,顾不上休息,曾庆国就在教室里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科研旅途中充满乐趣
曾庆国在科研方面一直从事高能对撞机上粒子物理研究。在谈到到自己的科研领域时,曾庆国介绍说,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高能物理理论过于深奥,研究也非常枯燥。 但他觉得,当深入到高能物理研究中,就会发现粒子物理的研究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有什么构成的?是通过什么构成的?怎样去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去研究它们?我们的物质世界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我们可以通过高能粒子物理的研究去寻找答案,去发现自然的神奇奥秘和规律。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粒子物理,他给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以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的希格斯(Higgs)粒子。神奇的希格斯粒子又被趣称为“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通过希格斯机制赋予了基本粒子质量,而正是这些基本粒子组成了奇妙的物质世界。
谈到对科研的看法,曾庆国认为科研应注重于专注和静心。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就会打开电脑,浏览一下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动态。每天都要阅读文献,编程、调试,也许过程让人感觉疲倦。但当专注做一件事情时,也就不觉得累了,宁静致远,做科研始终要沉下心来。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每天这样的工作也许枯燥和单调,也许科研的投入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也许正是有了这份坚持,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改进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才能推动科研的脚步向前迈进。
享受教学的快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曾庆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上。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知识。看到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学到知识,他自己也享受到了教学带来的快乐。其实教学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当你看到他人能从你分享的东西中得到益处时,那种愉悦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是他教学多年的体会。
曾庆国非常喜欢有想法、敢质疑的学生。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中学阶段。大学的学习信息量更大,任务也更重,对学生主动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培养自己独立自主、创新求异的学习能力。好的学习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从探索的过程中去学习。他更倾心那种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方式。他认为有些思维方式是年轻人特有的,在探讨过程中自己也从学生的想法中得到启发和收获,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即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又感受到温馨的师生情谊。
谈到对大学生的建议,他认为大学生一定要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大学是授业学道的延续,也是开拓创新的开始。在学习中,要设定自己的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大学是提供系统教育的大平台,这里有博学的教师、好学的同窗、多彩的课堂、美丽的校园,要好好珍惜。特别是在学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利用学校转型发展大好机遇,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生活中的另一面乐趣
紧张的工作并没有影响曾庆国对于生活的热爱。工作之余,散步和听音乐是他喜爱的休闲方式。每当傍晚,行走在人行道或操场上,沐浴和风,悠游闲步,新鲜的空气和周围的美景能够让紧绷的神经得到很好的放松,思绪也开始天马行空,有时有些低落情绪也会一扫而光。听音乐也是他喜欢的生活习惯,伴着柔和的轻音乐,让自己的大脑慢下来,放松疲惫工作的身心,慢慢的思考一些问题。有时,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也慢慢随着音乐一点点地消失了。好好工作,简单生活,看似平淡而又幸福,这也许正好的诠释他“宁静致远”的生活品质吧。
华灯初上,我们对曾庆国的采访也结束了。看着夜幕中他匆匆赶往办公室的背影,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秉承的一颗初心: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胸怀梦想,坚持追求。”,既是曾庆国对大学生的寄语,又何尝不是他的人生态度呢!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来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人人都要有梦想,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生一定是积极的,快乐的。
个人简介:曾庆国,男,河南省夏邑人,理学博士。现工作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物理中顶夸克、Higgs粒子以及其它新粒子的对撞机唯象。在行业内权威学术期刊Physics Letters B、 Nuclear Physics B、JHEP 等期刊发表SCI 学术论文15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项、校重大科研培育项目1项。
(王滨源、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