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楚王赠给孟尝君一个象牙床,让登徒直送去。
这哥们怕麻烦,不想送,象牙床这么娇气,如果磕了碰了,把我老婆孩子都卖了也赔不起啊。
所以,他跟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戌说:你要是有办法,能够把这差事给我推掉,我送你一个大宝剑。(真的是宝剑)
公孙戌非常高兴,扭头就义正严词地劝说孟尝君,您可不能接受象牙床啊,巴拉巴拉一大堆道理。
孟尝君一听,言之有理啊,准奏。
公孙戌一看事成,喜形于色,匆忙离去。
孟尝君觉得奇怪,召回公孙戌,问你小子忙着奔丧啊,跑那么快?
公孙戌这人倒也实在,把人家要送他大宝剑的事如实回答。
一般人看来,这是动机不纯,多半会说:啊,原来你小子是为了私利,在这哄骗我,给我拿下,屁股揍开花。
但孟尝君却认为:第一,公孙戌诚实,第二,他说的确实言之有理,于己有利。
孟尝君甚至拿大喇叭对外喊:只要能够扬我之名、止我之过,即使是为了得到别人钱财的,我也从谏如流。
你们不管有啥私心杂念,只要说的事对我孟尝君好,我就给你加鸡腿。
司马光针对这一段专门评价说: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是为了给君王进谏,如果君王能够像孟尝君这样不问动机,只问是非,那一定会有更多好的谏言。
反之,有些人有道德洁癖,妄自揣测别人的动机,说别人大忠似伪、以博直名,然后就轻易否定人家说的话,人家心里就不得劲嘛。
孔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你会发现身边总有一些人,愿意先揣测别人动机,如果觉得对方动机不纯,就认为他说的也不可信,因人废言,吃亏的还是自己。
动机是无法知道的,别人就算告诉你“我没私心啊,我是为你好啊”,你也不会信。
结果呢?就会变成,来吧,互相伤害啊。
所以,总是去猜测对方的动机,是一个糟糕的习惯。
4
鸡鸣狗盗
秦王闻孟尝君之贤,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请。孟尝君来入秦,秦王以为丞相。或谓秦王曰:“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楼缓为相,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孟尝君有狐白裘,已献之秦王,无以应姬求。客有善为狗盗者,入秦藏中,盗狐白裘以献姬。姬乃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时尚蚤,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闻之皆鸣。孟尝君乃得脱归。——《资治通鉴》周纪三
孟尝君本来吃着火锅、唱着歌,来秦国当相国的,结果被人进谗言,不但不被重用,还要拿掉他吃饭的家伙。
孟尝君想走通夫人路线,但是秦王的宠姬非白狐裘不可。
有一个门客擅长狗盗,偷出之前献给秦王的白狐裘,转手送给宠姬,让她吹枕边风。
孟尝君得以释放,一路逃到关口,天还未亮,关门未开。后面追兵将至,自己插翅难逃啊。
又有一个门客擅长学鸡叫,他领头一叫,群鸡一起喵喵喵喵喵,关门于是大开,孟尝君仓皇逃窜。
孟尝君用鸡鸣狗盗之人,才成功逃脱虎狼之秦。司马光说孟尝君不择臧否,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能够用其所长,就是会真用人,就能集合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
就像邓公他老人家讲的: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5
狡兔三窟
当年阿里巴巴刚创业的时候缺人,马云戏称:他们是直接到大街上拉人,只要不是缺胳膊缺腿,都招进来去推广业务,就这些乌合之众,愣是打造成一支“中供铁军”,这是会用人。
但是话说回来,孟尝君三千门客,却只能靠鸡鸣狗盗之辈,才能逃脱,为何没有更聪明的门客,让孟尝君避免这样的悲剧?
要知道,孟尝君入秦那年,正是秦王囚禁楚怀王之时,秦王是背信弃义的惯犯,孟尝君三千门客,却让他身处险境,都是酒囊饭袋啊。
未雨绸缪胜过狗急跳墙啊。
所幸,除了这些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后来还真的收留了一个改变其命运的重要谋臣——冯谖。
冯谖这哥们穷得叮当响响叮当,来投孟尝君。
刚开始他也没说自己有啥能耐,人家就把他安排在下舍。
结果他弹剑作歌,说“食无鱼”(没烤鱼吃啊),于是把他挪到中舍;
继续自弹自唱,“出无舆”(出门走道费鞋啊),于是把他请到上舍;
结果还不知足,说“无以为家”(没媳妇儿啊)。孟尝君也不高兴了。
不过估计还是给安排了媳妇儿,所以过了一年,冯谖没再diss人。
孟尝君食客三千,用度有些紧张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就问:谁能够去自己的封地收债啊?
有人推荐冯谖。
冯谖因为之前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所以痛快答应,扭头就去了。
他先收了十万息钱,然后杀牛置酒,开大party,把所有借贷之人都请来,边吃边喝,一边逐一核对利息。
酒酣耳热之际,孟尝君对于那些能够还钱的大户,约定了期限,限期归还。对于不能还息的,一把火把借据都烧了,跟大家痛讲孟尝君革命家史:
“孟尝君借给大家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经营的本金,要的利息也是要奉养宾客。今天给富者宽限期限,给贫者焚烧了借据,还请大家好吃好喝,有这样的领路人,我们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坐者皆起,再拜。
孟尝君听说冯谖一顿骚操作,大怒,招来冯谖,问他为何“多具牛酒而烧券书”?
冯谖说:好酒好菜才能让大家都来嘛,有能力还钱的,约定了期限,都能还上;没能力的,你就是十年也收不回来,利息越滚越多,人可能就跑了,你赔了夫人又折兵,还落下一个不爱民的恶名。
我帮你“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让薛地百姓对你感恩戴德,这是大好事啊。
估计当时孟尝君被冯谖说的一愣一愣的,似信非信,心里还是不乐意。
但是,时间会给出答案,证明冯谖的远见。
当孟尝君被齐王猜忌,罢免相位之后,宾客皆去,只有薛地的老百姓,哭着喊着带着猪羊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才知道,当初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烧的好啊。
而且这时候,冯谖又借了一辆马车,入秦说服秦王重金聘请孟尝君去当CEO。
秦王同意后,又回来劝说齐王复用孟尝君。齐王果然恢复孟尝君相位,又多给了千户。
后世很多人,学冯谖的这种两面叫价的把戏。看来这哥们是博弈论的鼻祖啊,当年能拿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6
身死族灭
在《战国策》中,还记载了冯谖为孟尝君某得“狡兔三窟”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细节和《史记》差别甚大。
如果冯谖真的谋好了第三窟,为何孟尝君刚死,齐、魏两国就合力灭了薛地,让孟尝君绝嗣?
记得当年,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想修建薛城的城墙。
有一位门客对他说:“您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渔网网不住它,鱼钩钓不起它,但一旦离开了水,小蚂蚁也能把它给啃了。如今齐国就是您的水,如果齐国没了,一个薛城,就是城墙高到天上,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听从劝告,放弃了修筑城墙。
孟尝君曾经劝说父亲,不要只注重积累家私,要散金养士,有人就有权有钱。
也确实如此。
他这一生,命运波折,在齐国三上三下,到秦国几乎丧命,凭借三千鸡鸣狗盗之徒,让自己能够从容周旋于齐、魏、秦各国,历任齐魏两国相国。
然而,一旦身死灯灭,家族势力迅速陨落。
《资治通鉴》只留下一句话:“孟尝君卒,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绝嗣。”
由此可见,两国国君早就看出来,孟尝君培植党羽,其实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是为了家国天下。
没了祖国,一个小小的薛地,即便三千门客,也不能长治久安啊。
因为司马迁给了孟尝君一个评语:好客自喜。
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馀家矣。”
司马迁到了薛地,发现都是些打架斗殴的地痞流氓,而旁边邹鲁之地的人都彬彬有礼,问了缘由,原来是祖上风气就那样,都是孟尝君招来的奸人。
孟尝君上梁不正,所以下梁歪啊。
我们之前已经讲过好多历史名人,从吴起到商鞅,从赵武灵王到齐湣王,很多人风光一生,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这是为何?
心不正则事不公,重利益则上下相争。
不要以为位高权重、家大业大,就有权有财有人。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礼义教化、道德文章才能传家。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与诸君共勉。
孟尝君数千门客也没有挽救他的命运,但有一个人的门客,却封侯拜相,他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 关注不迷路,每天读好书 ▽
北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