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冲击美军取得一战胜利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支撑声和喝彩声纷至沓来。甚至在11月18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也出现了各国2000多名代表一致向中国鼓掌高呼“毛泽东”的圣经。因此,我军取得了胜利,毛主席亲自打胜利电报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问题是,我军在第一次战斗中歼灭的敌人数量不是毛主席写的6000人,而是1.5万多人、9000多人的数量差距是故意的。
_iz=31825&index=4" width="640" height="393"/>按照常理,歼敌越多,战绩越出色,就越能震慑敌人、振奋军心。可毛主席为何反其道而行之,低报歼敌人数呢?毛主席此举,其实与彭老总的一封电报有关。
第一次战役胜利后,眼光长远的彭老总就立即思考起了第二次作战的战术。彭老总清楚的知道,按照美军那“滴水之仇,涌泉相报”的惯性,和仗着高端武器而自骄自大的性子,其在吃了败仗、丢了脸后,势必会立即组织反攻。所以,彭老总决定顺势来一招诱敌深入、瓮中捉鳖。
紧接着,彭老总就给毛主席拍了一封电报:“因消灭敌人不多,我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美伪军还可能重新组织反攻。如敌再进,则边打边退,让其深入,然后歼灭之。”
收到消息后,毛主席仔细一想,认为这战术的确可行。于是就与彭老总里应外合,发出了这则“虚假”战报。因为报低歼敌数量能够混淆敌人的认知,让敌人误以为我军的兵力没那么多,实力也没那么强。再加上第一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也超过了1万人,所以这还能释放出我军是“依靠更大伤亡换取的险胜”的讯号,从而令敌人放松警惕。
与此同时,在朝鲜战场上,彭老总也下令放弃乘胜追击,全军立即往后撤退20公里。顺便再往路上丢些坏掉的武器、背包等物件,制造出慌乱撤离的模样。如此一来,便能进一步加深“我军在第一次战役中元气大伤,生怕联合国军回头反击”的虚假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我军虽然夺得了首战胜利,但当时论及地盘,联合国军显然还是占据着绝对的上风。倘若美军回击成功,那我军主动撤退的选择,无疑是把自己逼入了困境。而我军之所以冒着危险,坚定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除了美军的睚眦必报外,主要还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有关。
麦克阿瑟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是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更是美军陆军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二战时期,麦克阿瑟以“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的身份,指挥收复了诸多太平洋岛屿,重创日本法西斯,甚至作为总代表主持了日本投降仪式,那是风光无限。
然而,或许是头上戴的帽子过高,朝鲜战场上的麦克阿瑟展现出了无可匹敌的狂妄自大。他不仅在1950年先后提出了“感恩节攻势”和“圣诞节攻势”,企图于短短两三个月内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甚至公然向媒体披露过自己的兵力配置和攻击目标。例如第二次战役期间,即1950年11月末,英国《泰晤士报》就公开报道过,7个联合国师将扫荡鸭绿江下游地区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有传闻称,朝鲜战争爆发时,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正忙于“马歇尔计划”,想着支援、拉拢欧洲,同时制衡苏联。所以他原本只是想恢复战前状况,也就是将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以北。不曾想麦克阿瑟却一意孤行,直接发动了吞并半岛的计划,并一口气打到了中朝边境。杜鲁门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试问一下,有一个如此狂妄自大、轻视对手、肆意妄为的司令员,联合国军怎么可能不着急忙慌的反扑,找回面子和场子。而麦克阿瑟高调公开战力、路线的行为,也充分证明了,他的确落入了毛主席和彭老总精心设下的陷阱。
下面,让我们回到战役本身。1950年11月20日,当我军撤退了一定距离后,彭老总下令医治并释放了100名美军俘虏。并提前透露消息给这些俘虏,告诉他们中国人民志愿主力部队还没有跨过鸭绿江,他所率领的部队则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决定撤军回国。
100名美军俘虏带回去的错误情报,彻底抹去了麦克阿瑟本就微乎其微的理智。他一边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向中朝军队发起“最后攻势”,一边按照彭老总提前规划好的路线朝我军扑来。
一心想要在圣诞节之前击败我军、大出风头的麦克阿瑟,怎么都没想到,当他朝着彭老总部队追击时,我军又有一支新部队风风火火进入了朝鲜战场,已经于长津湖地区布下了天罗地网。
当时,开国上将宋时轮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的15万战士,紧急赶赴长津湖设伏。
长津湖地区海拔上千米,是朝鲜北部数一数二的苦寒之地。偏偏1950年,朝鲜还撞上50年一遇的寒冬,夜间温度达到了零下40摄氏度。
据一位叫做王学东的排长回忆,第9兵团长期驻扎在四季如春的江南,战士们非但没有配备厚冬装,连对朝鲜的冬天有多寒冷都毫无概念。因为任务太过紧急和重大,根本来不及准备御寒的衣物,很多战士连手套、帽子都没有,更别提棉衣棉鞋和帐篷了。酷寒刺骨的夜里,10多个战士只能挤在一条不算厚的棉被上,拥抱取暖。
恐怖到哪种程度呢?入朝第一天还没进山时,第9军团就有800人被冻伤。而当赶到长津湖时,军团几乎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这还不算完,为了赶路和隐蔽,战士们不能生火取暖、做饭,连携带的干粮都得省吃俭用。很多时候,战士们都只能啃食被冰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充饥。
然而,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第9兵团的战士们硬是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用长满冻疮的双脚,在连绵不绝的冰霜山岭间,创下了日行30公里的惊人速度,成功于11月26日抵达了长津湖地区。
相当讽刺的是,当我军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无数战士被活活冻死时。将与第九兵团在长津湖血战的联合国军第10军,却在举办盛大的感恩节派对。火鸡、蛋糕、水果、鸡尾酒,乃至于银质餐具,奢靡悠闲程度令人愤慨。
第九兵团潜伏于长津湖地区的第二天夜里,军长阿尔蒙德终于带着第10军赶来。敌人刚一进入包围圈,我军10万战士立马高喊着围扑向了美军。一夜血战后,我军成功将敌军分割成了5个部分,使其力量大减。
随后数天里,美军出动了所有飞机、坦克,不断向我军发起猛烈攻击,企图直接炸开我军的截断网。这个时候,第9兵团的战士们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疲惫不堪的境地,连四肢都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想要放弃,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藏身在雪地之中,用步枪抗击敌人的坦克大炮。子弹耗尽了,他们就将手榴弹捆绑在身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做武器,与敌人同归于尽。
短短一个星期后,联合国军第10军就已经被我军视死如归的意志和猛烈攻击,吓得手足无措、溃不成军。12月5日,阿尔蒙德就下达了紧急撤退的命令,逃跑前还不忘炸毁了位于碣隅里的供给基地。
之后,敌人一直逃,我军一直在后面追。最终,就在麦克阿瑟立军令状的圣诞节前夕,即12月24日平安夜,联合国军第10军于兴南港搭船逃出了朝鲜半岛。至此,长津湖之战正式落下帷幕,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也以志愿军大获全胜告终。
第二次战役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国威,对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反观美国,却因打出了“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而形象大跌,麦克阿瑟也因此遭到打压,被迫卸任让权给李奇微。
回顾这场异常惨烈的长津湖血战,其充分展现出两个道理:一是骄兵必败;二是,英勇、正义、顽强、机智的中国军人,无论面对多么凶残的敌人,都将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