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src="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RRAO9WA6SkQDn9?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1" width="600" height="818"/>
在潘家园纠结真伪没有任何意义
澎湃新闻: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是你和文物的故事,你可以谈一下中国文物市场的发展吗?
马未都:中国文物市场是特别自发的,首先是跟中国的人的精神需求相关,最早1980年代形成的时候,这东西叫地摊儿,没有人认为它是文物,什么东西都有卖的。
就拿潘家园来说,最初的时候,基本上你得隔三五个摊才能看见一个卖文物的,大部分都是卖旧物废品和自行车零件,它没有形成这种文物市场。后来是因为文物好卖,容易赚钱,慢慢的卖文物的摊儿就越来越多了。潘家园最开始有一个十米多的土山,那时候卖文物非法,老有人抓,一旦被抓住就损失惨重,然后有人在土山顶上卖,底下人流如织,山顶上人少但相对安全,所以人都在利弊之间权衡。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这种“在江湖”的古董摊和嘉德、匡时这种官方的拍卖平台这两种古董售卖途径?
马未都:其实就是零售系统对拍卖系统,拍卖系统主要的特征是它的集中供给,一年两次春秋两季。 文物市场它是一个散点的,一年都在做生意。理论上讲私下的交易比公开的交易要大得多。公开交易最高的那一年,我记得是500多个亿,这其中我觉得至少有两三成水分,平均下来一天一个亿,我觉得全国各地的文物市场一天的交易数额肯定不止这个钱。
澎湃新闻:你觉得这两个系统哪一个更有意思?
马未都:我认为民间的这个系统有意思,它不确定因素多,而且相对来说更为公平。很多人在拍卖场出的钱都特高,完了又后悔。另外很多人说拍卖行不好,净卖假货,其实是不懂拍卖行的才这么说。拍卖行是卖真货,只不过是卖天价而已。文物没有值不值一说,严格说对生活而言那东西都不值。
外国人都是经纪人制,真正的老板都是幕后,没有人上现场的,都是委托经纪人。
澎湃新闻:你怎么评价现在的文物市场,比如潘家园之类?
马未都:我觉得文物市场是鱼龙混杂,文物的两个不确定性导致它就是个鱼龙混杂的市场,第一个是真伪的不确定性,第二个是价值的不确定性。同样一个东西,价值相差很大,同样一个东西,对于它是真是伪说法也差距很大。到目前为止,文物鉴定在全世界范围终极的结论都是靠人做的,并不是靠仪器做的。古董这东西自打宋代出现,它就是在游走于真假之间,它是一个生活的乐趣。
理论上讲,我认为潘家园这种市场就应该无真无假,我只卖货,对货而言,没有真假。这东西就是新的,你爱出多少钱出多少,你认为它是什么是你自个儿的事,我说这东西是宋朝的,我要你一万块,你要是愿意给两万块,你爱说它是什么朝代它就是什么朝代的,没人跟你掰扯这个。我认为就是双方在钱上找一平衡,双方都能接受。
在潘家园市场,你纠结它的真伪没有任何意义,就跟你听一相声,你说那相声好,我说不好,咱俩掰扯这有劲吗?没劲。你也别想着捡漏,去逛一逛,了解一个知识,你就算买到假的你还多获得一次经验不是,经验多值钱。
澎湃新闻:你怎么想到做观复猫这个品牌?
马未都:观复猫是观复博物馆的一个副品牌,博物馆需要很好地养活自己必须多一个途径。我觉得观复猫就是博物馆一个吸引客人的途径,它对孩子的吸引会非常大,对爱猫者的吸引会非常大。中国有6000万人养猫,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6000万人养猫会影响1亿5000万人。
对我们来说,我甚至认为爱猫者肯定比爱文物的人多。现在又讲究治愈,生活的压力不顺心多,到博物馆来各得其乐,各取所需,所以博物馆就把观复猫这个事往大了做。
其实我们养猫也16年了,有30多只猫成为品牌,我们也提出了新观念,叫观复博物馆里的猫馆长。我们到今年年底关于猫的书会出30种,然后明年就会有短片出来,有几十集的观复猫的短片。
马未都和观复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