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是光明。
1968年,钟世藩终于等来了人生转机:他的孙子钟帷德出生,不久,他的儿子钟南山被通知不用再烧锅炉,可以随医疗队去河北宽城下乡。而钟世藩自己在医学上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1971年,饱经磨难的钟南山回到了身在广州的父亲钟世藩身边,受尽了风雨洗礼的一家人终于再次团聚。这年,钟世藩年已70古稀,而钟南山也已36岁。
一家团聚后,钟南山却发现父亲钟世藩变了:他变得比以前更沉默了,他的眼里也写满了忧思。惟一不同的是,他对医学依旧狂热:即使视力已经越来越差了,他也依旧坚持写他的医学著作。
钟南山隐隐觉得,父亲似乎有话要对自己说。果然,一日,钟南山正准备去休息时,钟世藩突然问道:“南山啊,你今年多大了。”钟南山愣了下道:“36岁了啊!”
钟世藩听完后摇头叹气道:“哎,都36岁了,真可怕……”
钟世藩的这句话如一个巨大的棒子落在了钟南山的头上,当晚,躺在床上的钟南山怎么也睡不着。
钟南山知道,做父亲的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儿子多大岁数,他那一问,问的绝对不是年龄,而是他的从医理想。是啊,自己都36岁了,可因为政治缘故,自己真正的医学知识只有从医学院学到的那三年半。
也是在父亲说完这句“真可怕”后,钟南山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了身体里自下而上升腾而起的悲凉感。一个男人,在36岁这年还一事无成,这不仅仅可怕,还可悲啊!
那晚,钟南山想到了死去的母亲,也想到了自己初入大学时的意气风发,他也不可避免地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从医理想……
真正引发改变的只能是痛苦,在痛苦思虑一夜后,钟南山下定了改变的决心。
许多年以后,钟南山总是对别人说,他的医学事业是从36岁开始的。在这年的日记里他写道:“一般人都是赞扬我的多,可父亲总是批评我。父亲对我的批评,其实是‘爱之切’,故‘苛之深’。”
36岁这年年底,钟南山进入了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急诊室,他决心从基层开始一步步再次与理想接轨。
然而,可能是过于急切想证明自己的缘故,他竟出现了一次误诊:他将一个本是鱼刺刺中胃小动脉引发大出血的病人,误诊成了肺结核大出血。
明白是误诊后,钟南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患者,而不是自己可能承担的后果。他火急火燎地将患者接回医院重新会诊,患者得救了。钟南山自己却因这次误诊受到了严厉惩罚:被要求调离岗位安排到病房工作。
当时,院方的决定是将急诊室的钟南山与病房的郭南山对调。在钟南山苦苦求领导不要调离他时,病房却传话说“不肯放(郭)南山走”,他们还讽刺地说“此南山非彼南山”。
这个事件对于钟南山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如果说父亲的那句“36岁了,可怕”是促成他改变的关键,那么这次误诊则是促成他进一步改变的直接因素了。
这之后半年,钟南山痛定思痛写下了满满四大本的医疗工作笔记,在急诊方面成为了熟手。医院的同事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们纷纷赞到:“你已经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了!”
钟南山全家福
但钟南山在医学上取得的进步,父亲钟世藩却似乎并未放在眼里,至始至终,他从未夸过儿子一句。他只每日趴在桌上吃力地写他的著作,看着因视力不好整个身子都几乎贴在桌面的父亲,钟南山忍不住劝阻他。
可钟世藩听到儿子的话后竟突然暴怒地对着儿子道:“(不这样干)你让我呆在家里干什么,等死吗?” “人活一辈子,总要留下一些什么。”
那一刻,钟南山再次怔住了。父亲的这句话也彻底解开了他对“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的疑惑,对,就是要留下一些什么。你真正留下了什么,你就是什么!
4年后,顶级儿科专家钟世藩写下的40多万字的巨著《儿科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出版。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因其详实的内容和极强的实用性广受业内外好评,这本书接连再版无数次后依旧脱销。
看到这结果,想起满头白发的父亲钟世藩在图书馆不停翻查资料情景的钟南山热泪盈眶。
父亲的这句话和他的所为,也坚定了钟南山要以父亲为榜样“留下什么”的决心。而这一切,后来的钟南山也全部做到了。
自英国留学归国后,钟南山一直致力于从事高氧/低氧与肺循环关系研究。
2004年非典爆发时期,67岁的钟南山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时,他已经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
也正是因为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才攻克了非典。
也正是在03年非典时期,钟南山父亲钟世藩留下的一句话再次影响了他的抉择。而他的这个抉择,也是最终让中国得以从一场巨大灾难中以最小损失走出的关键节点。
这一年春天,钟南山在国家蒙难、自己面临艰难抉择时满怀困惑地站到了父亲的坟前。他久久立在父亲坟前,苦苦思索着“该不该说真话”的答案。
原来,非典爆发时,明明是一场传染性极强的肺炎,可相关部门却在权衡了利害得失后不让他说真话。当然,他们也并非恶意,他们是怕真相一旦公布,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对社会造成巨大压力。
可对于身为医者的钟南山而言,如果他不公布,民众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场疫情就将会控制不住。
钟南山在父亲钟世藩坟前思考后的答案世人都知道,是真话。但很少有人知道,钟南山之所以毅然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在父亲坟前想起了父亲生前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便是钟世藩曾无数次和儿子说过的那句:“老实人说老实话,说话一定要有依据”。
没错,说话一定要有依据,依据是什么,依旧就是事实。任何时候,事实才是说话的依据。
于是,2003年4月10日,中外媒体云集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的问话,钟南山根本不理会旁边人递来的眼色铿锵有力地道:“什么已经控制,根本没有控制!”“现在怎么治疗没有好办法,特别是还不知道病原!”“这不是衣原体感染,而是可传染的病毒!”
钟南山的敢言惹恼了一些人,但铁一样的事实却证明了,他是对的。
那些人拿他没有办法,因为他的品行和做派都无可指摘。钟南山有一句名言,“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他和医护人员们完全像战士一样冲锋在前……
2020年春节前,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这年的钟南山年已84岁。急难面前,钟南山临危受命。在说完了那句“这段时间,没事尽量不要去武汉”后,他握着一张无座票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动车……
这一次出征,他一如既往的凝重,也一如既往地,他没有丝毫隐瞒他看到的任何真相。这一次,他的直言,再次成为这次防控疫情的焦点。
在钟南山的医者生涯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无疑是他的父亲钟世藩。也正因此,他才会在晚年道出那句“我所取得的成就,都与我的爸爸密切相关。”
父亲钟世藩对钟南山的影响似乎是无处不在的,当然,说到影响最大处,自然是在为医之道上。
医者钟世藩生前曾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为了这本分二字,在抗非典期间,年已67岁的钟南山始终奋战在一线,他还一遍遍喊到:“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非典,钟南山还喊出了那句经典的名言:“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就在这次与非典疫情的奋战中,钟南山以年近古稀之年龄夜以继日地工作,最长的一次,他竟一连38小时没有合眼。他一个重症患者,他都坚持亲自查看,眼睛、嘴巴,每一处他都不放过。
因为过度透支加上年岁已大,他终于累倒发烧,左上肺发炎。为了不影响士气,钟南山坚持在家里治疗,没地方挂吊瓶,他就在门框上钉一根钉子……
今天,他84岁了,但他依旧在一线。支撑他以耄耋之年一直站在最前方的,是他从医的伟大理想,是他热爱的百姓的安危,也是父亲钟世藩给予他的力量……
末尾,送上钟世藩写给钟南山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被他记了一辈子的家训:“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办事要严谨要实在,只要有这两条,你们就会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