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先生在文章中定义大兴安岭是中国历史上的幽静后院。较人口密集、生产力相对先进的中原腹地,兴安岭区域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活动的确要少很多,但并不能说大兴安岭就没有战火硝烟的侵扰,仅以位于兴安岭上的牙克石市博克图各历史阶段的驻军及战役为例,就能看出大兴安岭历史上的动荡。
一、各历史阶段活动在牙克石博克图地区的军队
(一)清朝时期驻军
1.卡伦
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皇帝巡视东北边防,清政府加强东北边境防务。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呼兰设卡伦八处,防止内地有人流窜入“龙兴之地”。
雍正五年(1727年)派京旗副都统等镇守呼伦贝尔地区等地,建立军事设施。根据中俄《恰克图界约》和设立的鄂博,设卡伦59座,其中“极东12卡伦,就近属黑龙江将军统辖。轮派索伦官兵戍守。”12座卡伦在呼伦贝尔境内,牙克石境内设5处卡伦,即巴里玛(巴林)、延博霍托(博克图)、霍洛果(哈拉沟)、门都克伊(免渡河)、雅克萨(牙克石)。
所设卡伦,由呼伦贝尔副都统派官兵戍守,设总卡官1人。每卡有蒙古包4个,各设驻防官1人,卡兵30人。两卡之间垒石为界,称之鄂博。1组2个,每个卡主防区内按日巡查,3个月换一次。副都统每月派总管1名、佐领2名巡察1次。巡防规则:巡防时间由总卡官于前一个月通知各卡,卡官按时率领卡兵巡视所辖区1次,并与左右邻卡在交界处会哨。互换由总卡官制发的烙印木牌,以作凭证。卡伦官兵权责:守护分管边界,监护所设鄂博不被迁动,保护界内一切物产;防止俄国人越界进入中方境内建房、开垦荒地草场、打草、围猎、采矿等侵扰活动;承担巡防、办理税收。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出兵入侵呼伦贝尔及东北地区。沿边卡伦皆被俄人焚毁,卡伦官兵逃散。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设11个卡伦,每卡驻守官1人、佐领1人、兵8人。
2.沙俄护路队
俄国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向中国东三省派遣一支常驻部队——中东铁路护路军。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二十二日,东省铁路公司董事会于彼得格勒通过第82号议定书,决定组建“中东铁路特别护路军”。其人员从后备疫非军职人员中招募,士兵从免除兵役的哥萨克中雇佣,军官从现役正规军中遴选。
中东铁路沿线驻有俄国护路军步兵3协(协即旅)、骑兵6标、炮兵1协,之后又不断增加兵力,将“协”改为队,由将军统管;将分驻各段之部队,改分为边队,每边队由统领管辖。每队之中,步骑兵相兼,附以炮兵,总司令部设在博克图。
博克图沙俄护路军骑兵连旧址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中东铁路沙俄护路队有8个步兵连,19个骑兵连,共2000多名步兵和2500多名哥萨克骑兵,驻守中东铁路沿线。其中哥萨克骑兵连驻守博客图、兴安岭。
1917年,驻扎兰屯、博克图等地俄军哗变,被其上级机关解除武装后遣送回国。之后白俄军队进驻铁路沿线。1919年年末,俄国“十月革命”导致白俄武装溃散。
3.巡防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将驻呼伦贝尔地区部队改称巡防队。宣统元年(1909年),江省防营共设中、左、右、前、后5路,前路驻地呼伦,防区为呼伦各府、厅及博克图、兴安一带。
博克图驻沟口日伪飞机场遗址
(二)民国时期驻军
1.哈满护路队
哈满护路军于1917年10月创立,为东北军陆军第29师步兵56旅(全建制旅),另附步兵2营、骑兵1营,此加强旅分驻哈满全线各大小车站,要冲站点屯以重兵,专以护路为职责,司令部设在满洲里。该军在扎赉诺尔、海拉尔、牙克石、免渡河、兴安岭、博克图、扎兰屯均派驻部队。
2.日本干涉军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各帝国主义国家仇视新生政权,因此联合起来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日本抢先诱逼北京政府采取所谓的“共同行动”,以便独占苏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且乘机入侵中国东北北部。在日本政府的压力下,1918年5月16日与19日,签订《中日军共同防敌军协定》依据协定,日本可以进入中国境内,可以使用中东铁路调运干涉军。
1918年8月13日,日本政府发表出兵“满洲”宣言。14日,日本干涉军由长春开进满洲里,每日3列车,每列35节。19日,博克图、兴安、免渡河、牙克石等站均有日军驻守。到1918年末,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干涉军为数近11.9万人。
1919年8月,滨洲铁路沿途各站日军撤至哈尔滨、长春。
3.东北军
1922年,东北军第4旅第3团驻守博客图红山兵站,共1300余人。1930年撤离。
1931年,东北军第15旅第38团驻守博克图,团长康景谦。1932年撤离。
(三)东北沦陷时期驻军
1.东北民众救国军
1932年初,苏炳文(黑龙江陆军步兵第2旅旅长、呼伦贝尔警备司令)、张殿九(黑龙江陆军步兵第1旅旅长)部队,驻防于富拉尔基及其西北的铁路沿线地区。同年10月1日,苏炳文在海拉尔向中外通电,正式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部,并宣誓就任总司令,张殿九任副总司令。救国军辖5个旅,其中一个旅及一个团共4000人驻海拉尔,其余部队驻满洲里、扎兰屯、博克图等地。同年10月,东北民众救国军第9团驻博克图(附兵工厂、野战医院),团长钮玉庭(上校),11月30日撤离。12月4日,该部队从满洲里退入苏联境内。
2.东北抗日联军
1939年,中共北满省委在小兴安岭伊春、四块石等地区抗联根据地被破坏,拟在呼伦贝尔地区鄂伦春等地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后方。由于呼伦贝尔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北临苏联,东临抗联开辟的讷河、嫩江游击区,西临蒙古国,南部与八路军根据地接近,便于抗联部队迂回,并有可能通过国际线路或通过辽西与党中央及其八路军取得联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指挥部依据上述战略设想,组成龙北指挥部,3次进入呼伦贝尔。活动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主要是3支队,3支队下属支队部和教导队、7大队、8大队。1个大队有2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1~3个小队,有100余人。1940年2月,3支队攻下巴林、乌奴耳。东北抗联部队在日伪军围追堵截的险恶条件下,开展敌后游击战,宣传抗日救国,建立抗联组织,打击、消耗、牵制日伪军有生力量。由于日寇向东北大量增兵,实施残酷“围剿”,抗日联军损失很大,生存条件险恶。为保存干部,积蓄力量,以便坚持长期斗争,抗日联军各路军分批进入苏联远东地区。
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境内改编。进入苏境的抗联部队被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又称苏联红军独立步兵第88旅,番号8461特别旅。3支队队长王明贵被授予苏联红军大尉军衔,在此基础组建该教导旅第3营。该部队于1945年8月12日随苏联红军重返东北,参加对日作战,解放祖国。
博克图新南沟日伪碉堡遗址
3.关东军
(1)关东军骑兵第1旅团
1932年11月30日,日本关东军服部支队侵占博克图。关东军骑兵第1旅团在呼伦贝尔地区驻防。旅团长高波枯治少将,辖骑兵第13联队、骑兵第14联队和一个骑炮兵连队、一个辎重队等直属部队,配备骑枪1000余支,轻机枪64挺,重机枪16挺,掷弹筒64门,山炮4门,步兵炮或速射炮4门,总兵力1600余人。关东军骑兵第1旅团作为野战部队承担从中苏、中蒙边境地带至大兴安岭区域的整个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卫警戒任务。
(2)关东军骑兵集团
1934年,骑兵第1旅团调至海拉尔驻防的关东军骑兵第4旅团(旅团长茂木谦之助)整编,组建直属关东军司令部骑兵集团,司令部驻海拉尔,骑兵集团长笠井平十郎中将。该集团下辖骑兵第13、14、25、26联队和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辎重队、1个重炮兵大队及1个战车中队。骑兵集团除将第13、14联队整建制留守海拉尔外,从其余部队中抽调基干中队或加强中队的分队,以守备队名分驻满洲里、三河、吉拉林等边境地区以及免渡河、乌奴耳、伊列克得、兴安、新南沟隧道等在防卫中有重要意义的大兴安岭据点,并由日军军官控制指挥伪满州国军配合日军各部协同。该骑兵集团所属各部队自1934年起轮流抽调赴华北作战,至1938年7月全部调往察哈尔、绥远和蒙疆地区。
博克图中东铁路隧道口
(3)关东军第23师团
1938年7月,关东军第23师团由日本调来呼伦贝尔驻防,师团司令部驻海拉尔(沿呼伦路上山约1公里处的1座2层楼内),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参谋长内孜少将。下辖3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联队和师团直属队辖卫生队、野战医院、兵马厂、防疫给水部等。第23师团野战部队担负海拉尔要塞以外整个西正面作战防卫任务,其中大兴安岭西麓作为中苏、中蒙边境后方战略要地,是第23师团重要防卫地域。
1945年5月初,第119师团根据关东军总司令部的战略部署,将驻海拉尔部队的大部分紧急调往乌奴耳、伊列克得一带突击抢修战备工事。因乌奴耳要塞阵地的修筑在上年度已初具规模,故各部队施工区域主要在乌奴耳后方的伊列克得至新南沟一带展开。
步兵第225联队驻守在开岭至新南沟铁路沿线,其中255联队第1大队驻守在新南沟铁路隧道的正北面,第2大队驻守在开岭车站东南面高地,第3大队驻守在开岭车站正北面高地。
步兵第253联队驻守在新南沟至博克图铁路线南面高地;迫击炮第17大队驻守在开岭车站西南地域;野炮119联队和辎重119联队驻守在开岭车站南部地域;工兵119联队驻守在新南沟铁路隧道地域;搜索119联队驻守在博克图。
东北沦陷时期博克图部分日(伪)组织机构驻地分布表
序号 | 日(伪)组织名称 | 日(伪)组织机构驻地分布地点 |
1 | 日本宪兵队 | 原铁路第一小学校后楼宿舍 |
2 | 日本守备队 | 原铁路食堂商店及后面三座石头楼 |
3 | 日本警察署 | 原铁路医院门诊 |
4 | 日本警护团 | 车站货物处(站前木板房) |
5 | 满洲宪兵团 | 原219号住宅(喇嘛台下大破房) |
6 | 蒙古炮兵护路军东大营 | 东沟大白房(已拆) |
7 | 蒙古(满洲兵营)西大营 | 西大营 |
8 | 蒙古护路军南大营 | 下坎屠宰场 |
9 | 蒙古驻军司令部 | 原铁路医院住院处道西大楼(已烧毁) |
10 | 日本(满)协合会 | 政府西侧商业公司处 |
11 | 市内警察署 | 原下坎合作商店旧址 |
12 | 博克图街公所 | 现博客图汽车站 |
13 | 日本神社 | 原铁路第一小学操场东侧 |
14 | 日本白桦寮 | 原铁路第一小学教学楼 |
15 | 日本(伪)青年宿舍 | 原铁路大宿舍(已拆) |
16 | 日伪监理所调度配车司令部指挥所 | 铁路乘务员公寓 |
17 | 警护团宿舍 | 西沟大白房(已拆) |
18 | 临时监狱 | 东货物处西第二所砖房 |
19 | 日本小学校 | 原工务段办公室(已改住宅) |
20 | 日本生计所 | 原铁路自办中学(已拆) |
21 | 日本便衣特务队 | 铁路俱乐部南150号住宅(已拆) |
22 | 日本公寓 | 原十一中队大楼(现部队房管处) |
23 | 日本战时防空战地指挥部 | 原铁路地区党委后院菜窖 |
24 | 矫正局 | 政府西侧商业公司处 |
25 | 松岛医院 | 下坎北海酒厂西侧对面房(已拆) |
4.伪满洲国军队
(1)伪兴安北省警备军
1933年9月,组建伪兴安北省警备军,直属伪满洲国国务院军政部,司令部驻海拉尔,司令官乌奴金,顾问寺田立光,参谋长福岭。辖骑兵第7、8团,兵力656人。守备满洲里、海拉尔、牙克石、伊列克得、新南沟、博克图等铁路沿线,并维持驻地治安。
(2)伪满兴安东分省保安队
1933年伪满兴安东分省公署在扎兰屯建立后,组建分省保安队,保安司令郭兴元(绰罗巴图尔),副司令宋云涛(鄂腾格),军法处长金耀洲(额尔登)。省保安司令部下辖3个团,有士兵500余人,同时布特哈旗亦建有150余人保安队。1934年12月1日,兴安东分省改为兴安东省,兴安东分省保安部队改编为兴安东省警备军,负责兴安东省公署驻地防务,属警察系统警备队,司令部移驻博克图。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博克图时,该部队随之溃散。
(3)博克图宪兵队
1937年6月,日伪在兴安岭地区设立4个宪兵队,其中博克图宪兵队(编制20人)直属于伪军政部宪兵司令部。
1940年3月,原博克图宪兵队改编为第10宪兵团博克图分团。
(4)兴安第1警备军
1935年,伪满洲国军政部根据关东军司令部命令,将原伪兴安4省警备军集中改编为兴安第1、2警备军。第1警备军任务除边境地区防务外,还协同日军守备免渡河、乌奴耳、兴安、新南沟隧道等兴安岭据点。
(5)再次合编的伪兴安东北省警备军
1939年1月,关东军又下令将兴安第1警备军分设出伪兴安东、北2个警备军整编为伪兴安北警备军。其中驻守在免渡河至博克图铁路沿线一带有骑兵第1、2团和1个独立步兵营。
军民联合演习
(6)第10军管区
1940年3月,关东军撤销全部伪兴安警备军番号,将伪兴安北警备军所属部队整建制编入新组建第10军管区。1944年7-8月,独立步兵营也整建制由驻地博克图调往哈尔滨,归第4军管区统辖。至此,乌奴耳、伊列克得、开岭、新南沟、博克图等兴安岭阵地守备任务由日军第23师团所辖联队专驻防卫。
(四)东北解放后驻军
1.苏联红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9~11日,苏联轰炸机轰炸伪博克图警察署、日本宪兵队、守备队、西大营、开拓团及南撤的日本军队。11日,苏联红军进驻牙克石,14日,成立苏联红军牙克石卫戍司令部。18日,成立苏联红军博克图卫戍司令部。
1946年11月1日,苏联红军撤离。
2.中长铁路护路公安大队
1945年11月,国民党中长铁路公安总监部(设于长春)在博克图设立护路公安大队,下辖2个中队:第1中队(3个班)驻高台子车站(扎兰屯境内),第2中队驻牙克石车站。在海拉尔车站设立“中国长春铁路护路第7公安大队”。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西满护路军接管滨洲线时,该护路公安大队被全部解散,部分人员被东北民主联军收编。
3.东北民主联军西满护路军6团
1946年5月,奉中共西满分局之命,由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6团和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警备1旅3个连组成西满护路军,由护路军司令郭维成、旅长王化一、政治委员苏林率领,从齐齐哈尔出发,一举完成接管滨洲西线铁路任务。护路军第6团在团长王增生、政治委员杨春晖、副政治委员席肇富率领下,于1946年5月12日进驻博克图,随即解散当地维持会和国民党“中长铁路公安大队”。6月上旬,博克图地区卫戍司令部成立,团长王增生任司令员。1948年4月下旬,护路军6团撤离博克图。
4.国民党军附属部队
(1)国民党兴安地区光复军9旅
1946年1月,国民党东北行辕在长春召开东北9省建军会议后,委任赵明镶(牙克石街中医,原东北军医官)为兴安地区光复军9旅司令,任务是组建军队。
9旅28团在海拉尔地区,任命袁师古(哈尔滨伪警官学校毕业,后在海拉尔行医,光复后参加国民党)为团长,暗中策划在海拉尔、牙克石地区建立3个营,但由于苏联红军的严格管制,未敢公开活动。3月,28团的营级骨干投降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袁师古部处于瓦解状态。4月,袁师古带着其残部逃离海拉尔,窜至西南沟小岭子一带为匪,后溃散。后赵名镶、袁师古等被俘虏予以枪决。
(2)国民党兴安省保安总队海拉尔大队
1946年2~3月,以刘云程(伪满铁路警护团警官)为中将司令的国民党兴安省保安总队,在扎赉诺尔、海拉尔、牙克石、博克图铁路沿线和林区一些地方,委任团、营、连、排职官,在兴安岭日军山洞搜集一批枪支弹药,网罗起一支百余人的武装,秘密集结在山林地区。失败后部分人员被俘。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驻军
1.中国人民解放军548部队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548部队进驻博克图,驻守西山弹药库。1959年部分撤离,1961年全部撤离。
2.武装警察11中队
1952年,内蒙古保卫部队第4师第5团进驻博克图。1959年,改称中国公安部队内蒙古大队,3团11连驻守博克图,后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1中队。1969年撤离。
3.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5师(81672部队)
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969年10月21日电令和沈阳军区1969年11月25日沈司务字第118号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5师,1970年1月13日组建,组建代号1417部队,驻喜桂图旗博克图镇,隶属黑龙江省军区领导,担负满洲里方向的守备任务。守备五师主要任务是:平时负责国防施工、边防巡逻、警戒、组织训练民兵、开展群众工作、进行战地勘察等。战时担负坚守防御作战任务。
4.中国人民解放军81902部队
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81902部队进驻博克图镇。1989年撤离。
5.中国人民解放军89314部队
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89314部队进驻雅鲁。1981年撤出。同年铁道部队全员转制为铁道部管辖各工程局,该部队转制为铁道部第13工程局。
6.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牙克石大队川岭8中队
8中队前身为黑龙江省军区嫩江军分区独立2团3营9连2排。2005年定编后,称武警呼伦贝尔市支队牙克石市大队川岭8中队。8中队驻牙克石市博克图镇川岭,主要担负兴安岭隧道东口守护任务。
一段时间内博克图作为连接中蒙边境、内地及兴安岭深处的交通枢纽,被各武装力量重视并试图掌控,这个舞台上有被奴役地区的屈辱,有民族大义的绽放,但最后云开雾散归于祖国的怀抱,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地形地势在战争中重要作用的消减,博克图越来越平淡于岁月之中。可布满弹孔的碉堡和残破的日伪机场遗迹等仍见证着那段历史、记忆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役。
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到博克图连队
二 、发生在博克图的战役
(一)雅克岭战役
清光绪26年(1900年)6月,义和团反帝运动爆发后,沙俄与英、德、法、日、美、奥、意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以保护使馆侨民为名,对中国发动武装入侵。7月中旬,沙皇尼古拉二世亲率10余万军队借口保护中东铁路,分别从满洲里、海兰泡、伯力、海叁崴、旅顺五地向东北大举进攻。7月22日夜,海拉尔城失守,清军统领全福战死。
清军自海拉尔战败后,由副都统保全统领7000余人,在雅克萨(牙克石)、免渡河一线设防,阻击沙俄军队。7月26日,由奥尔洛夫少将统帅俄军,命斯莫利亚尼科夫步兵大尉指挥第6联队第13联队和第18哥萨克骑兵连,由海拉尔城向东推进;7月29日,在免渡河站附近遇清军抵抗,俄军被击退,撤往哥萨克牙克石哨所。8月2日晨6时,清军向俄军发起反击,不断组成散兵线向俄军骑兵射击,4门大炮向俄军轰击。近中午,清军进攻暂时停止,两军处于相持状态。下午2时许,奥尔洛夫少将率兵赶到,俄军增加到4300余人,经过重新部署,俄军于下午5时开始反击。清军炮兵阵地被压制,但步兵仍利用山峦起伏的地形,占据独立山峰和小岭,竭力坚守阻击。战斗持续到深夜,清军在俄军骑兵冲击下败退,由牙克石山口经免渡河镇退至哈拉沟以东雅克岭(兴安岭)山口。其后,统领保全调整部队,集结1万清军,凭借雅克岭天险,在岭上各险要高地上,坚守拒敌。
8月8日,俄军占领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地,给清军造成极大威胁。在争夺两个独立高地的战斗中,双方殊死搏斗。俄军11日占领博克图火燎沟(沟口),切断清军道路。同日夜,俄军步兵分为若干纵队从伊列克得出发,扑向清军阵地,3个营的俄军从清军右翼包抄,赤塔兵团各步兵连作为预备队,尾随右翼之后,俄军护路队第8步兵连从左侧向清军进攻。清军以密集火力向俄军还击,斯莫利亚尼科夫步兵大尉被击毙。8月14日,俄军疯狂冲杀,以给斯莫利亚尼科夫大尉报仇为口号,冲入清军阵地,双方展开白刃战,清军统领保全壮烈牺牲。所部大半阵亡。火燎沟退路被俄军切断,兴安岭通往扎兰屯大道被俄军占领。因无增援部队助战,清军军心动摇,从雅克岭开始溃退。途中半数清军被歼,余部退进雅克岭群山密林之中。博克图被俄军占领。
(二)雅鲁堵截战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十二日,驻扎兰屯一带的沙俄军队在义和团和清军的袭击下,逃往外贝加尔地区,当日700多名沙俄人从扎兰屯撤逃到雅鲁车站时,遭清军袭击,死亡29人。8月,沙俄军队恢复占领。
(三)博克图战役
1932年9月27日,呼伦贝尔警备司令、东北军15旅旅长苏炳文(中将)率部易帜抗日。10月1日在海拉尔誓师,就任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张殿九(少将,驻扎兰屯)为副司令,谢珂为参谋长。宣誓“为国家收复失地,为吾民族求生存,为同胞驱逐敌寇”。抗日救国军在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扎兰屯、富拉尔基等地同时行动,袭击并解除日伪国境警察队武装、占领火车站,切断通往哈尔滨等通讯电话,逮捕沿线各地日本特务机关人员、间谍特务及军政人员。救国军转战富拉尔基(嫩江以北)一线,重创日军进攻。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救国军倾其所有精锐,经过两个多月浴血奋战,大批官兵为国捐躯,博克图野战医院伤员人满为患。11月24日,受东京“最后解决呼伦贝尔问题”决定,关东司令官武藤信义下达向呼伦贝尔进攻命令。12月1日清晨,日军铁甲车攻击至博克图站外东山口,距车站300米处,因救国军和博克图铁路工人扒断钢轨,日军受阻。苏炳文所部负责阻击的第9团3营(连同兵工厂军工、山林队共500余人)在博克图火车站南北两侧迎击日军,掩护由博克图车站驶过的总司令专列越过兴安岭后,又不计代价争取时间,将站内最后一列火车装满野战医院伤兵和铁路职工家属,兵工厂刚修复的3门迫击炮也装上列车,开出车站。日军将铁道修复,装甲汽车也由公路驶来,与铁道铁甲列车协同轰击逼近。救国军坚持到列车开远后,退至站内。日军冲入站内后,救国军被打散,部分军民仍以战线设施和街区建筑为依托,继续抗击,兵工厂军工将未能带走的炸药和半成品捆扎成炸药包,对付日军装甲汽车,在镇区上坎、下坎、东沟、西沟各街道引爆,镇区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翌日清晨,日军向岭上救国军3营进攻。3营长张国政中弹阵亡,救国军撤至兴安岭密林中,博克图全部被日军占领。救国军被打散后,平贺旅团以装甲列车为前导,向兴安岭隧道进发。
日军行至西南沟(新南沟),见山势险要,疑遭不测,命日军工兵上尉荒木克业率领工兵用轧道车先前开路,东北军命令最后一列军列逆向从隧道内推出两节满载石头的货车厢,日军乘轧道车正由环形发展线向岭顶缓行。博克图机务段副司机田大启、司炉李安义提开车钩,将两节车皮顺岭放下。由于线路曲线半径过大,日军看不到石头车顺岭溜放而下,不及躲避,轧道车当即被撞飞,翻滚到山崖下,荒木克业上尉及10余名日军,当场毙命。日军曾在新南沟铁路一侧建纪念碑,上书“荒木克业工兵大尉战死处”。
(四)海满抗战
哈满护路军司令苏炳文、副司令张殿九2个旅部队,其任务是守护中东铁路哈满线西段(安达至满洲里),总称哈满护路军。
1932年9月23日,苏炳文在海拉尔召开军事会议,传达北平会议上张学良将军部署: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被划为第6义勇军管区,苏炳文被任命为总指挥。苏即命令参加过江桥抗战部队步兵第4团采取抗日行动。9月27日上午9时,第4团团长吴德林分别给日本驻满洲里领事、特务机关长小原重孝少佐、国境警察队长宇野音治警正3人打电话,通知来团部商洽要事。3人来后,立即被4团软禁。同时,吴德林带2个营包围国境警察队驻地,双方交火,激战半日。中午12时,第4团调来3门120毫米迫击炮,向警察局据守营房开火,炸死20多人,副队长藤本受伤后,举出白旗投降。国境警察队员全部被押解到满洲里铁道南特区法院石头楼监狱。哈满西部沿线各站,抗战军民对民愤极大的日本潜伏间谍、浪人进行大搜捕,拒捕者即被当场击毙。
10月1日,在海拉尔头道街体育场(烈士陵园)召开万人军民大会。苏炳文在大会上宣告:东北民众救国军成立。自即日起,举旗抗日,誓死保卫国土。3日,救国军按部署在富拉尔基一线迎击日本关东军第14师团进攻,激战一直进行到11月14日,富拉尔基失陷。10月21日,旅长张玉挺率领1、4两团夜袭富拉尔基日军步兵第2联队阵地,激战3小时,日军败逃。凌晨5时,日军步兵第50联队从齐齐哈尔开来与第2联队汇合,向救国军反攻。日军在富拉尔基得手后,连续轰炸救国军阵地及扎兰屯、博克图等城镇。11月24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下达“讨伐苏炳文”命令。
11月30日,日军第28师团攻占碾子山后继续西进。当日下午1时,日军混成第14旅团和骑兵第1旅团组成先遣队,分乘装甲车、汽车,向嫩江一线经甘南迂回到扎兰屯车站东山高地。下午3时,骑兵第1旅团赶到,日军向扎兰屯发起进攻。张殿九、谢珂率司令部人员及警卫营200余人,破环站区线路后,沿铁路向博克图方向边打边退。行至道坡(铁路临时乘降点)与博克图派来接应的列车相遇,转回海拉尔。下午4时,日军占领扎兰屯。2日上午,日军占领博克图。由于兴安岭隧道洞内被救国军及铁路员工用石头、车皮堵塞,洞内铁轨被扒数段,不能通车,日军骑兵由公路越过大兴安岭,同日占领免渡河。
12月4日,苏炳文、张殿九等率领所部和商民眷属、铁路员工共计4000余人,经苏联政府同意,由满洲里撤入苏联境内。
苏炳文率东北民众救国军,孤军奋战68天,牺牲将士3600余人,伤2500余人。该救国军后由苏联从新疆回国。
(五)抗联3支队转战博克图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3支队在支队长王明贵率领下,在大兴安岭林区攻下8处日本军阀财团采伐柜房。于乌奴耳楞场同日伪军作战,消灭日伪军40余人,解救200余名被俘八路军劳工。
1941年10月末,由孟德仁带路,抗联3支队攻打中东铁路博克图西北林业铁路叉线26号车站。该站是日军据点,有仓库、马场、给养。30日夜,3支队乘敌不备,突然发起袭击,日伪军警多半被堵在屋子里,全歼守敌,占领满铁林业所26号柜房,活捉日军川崎少佐,在林业工人强烈要求下,将其击毙。
奇袭26号车站后,日伪军到处寻找3支队,企图伺机报复。3支队已挺进到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继续打击敌人,扩大抗日影响。扎敦河74公里协和伐木公司,是距居民点200公里的日本伐木大柜,也是日军给养中心和据点,有日军20余人和1个排伪军驻守。在扎敦河林业工人李洪生的带领下,摸进柜房据点。趁敌哨兵换岗之际,以迅速动作冲入敌人营房。伪军1排缴械,日军顽抗人员全部被歼灭。缴获轻机枪2挺、马枪32支、子弹3000余发、马30匹,并解救200多名劳工。李洪生带动49名伐木工人参加抗联,3支队用缴获枪支和服装装备新战士,迅速挥师北进。
(六)苏联红军解放博克图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11日,苏联空军连续3日轰炸博克图日军集中地东大营、守备队、宪兵队、伪警察署、铁路医院、西大营及日军车队。
8月11日,日军第119师团第254联队第2大队驻防牙克石以东卓山1号和2号阵地2个步兵中队(不满编),在山本、须藤少尉指挥下向进攻苏军发起反击,但已无法阻挡苏军攻势,经短促激战,须藤以下官兵多被击毙。254联队第2大队长谷大尉率部解围后,迅速向东北部小衫阵地溃退。11日晚,近卫坦克第5军先头部队已突入大兴安岭铁路隧道。首辆坦克挨近洞口即被地雷炸毁,司令员萨维利耶夫中将亲临隧道口,查看隧道内遍布地雷实情后,即用无线电台向集团军司令员报告,请求派工兵支援。工兵连长叶夫麦诺夫上尉率工兵连赶到,鉴别到隧道纵深布满反坦克雷、电发火雷、步兵绊发雷等,即刻请求排雷任务,叶夫麦诺夫于工兵连挑出37名共产党员,进入隧道排雷。排雷队员共用8小时,排除各类地雷1537颗,保住大兴安岭铁路隧道安全,为苏军前进扫清了障碍。
8月16日,苏军进攻伊列克得日军阵地。歼灭驻防北部大蛇山阵地第119师团254联队第3大队第7中队。同时全歼北部中村山阵地日军第254联队第3大队第7中队2个主力小队100余人。
8月16日傍晚,日军第119师团接到关东军司令部交出武器、就地停战、接受无条件投降命令。司令官盐泽清宣中将立刻下达关东军司令部命令,并要求各阵地竖起用日、俄两种文字书写的“战争已结束”标语。当晚,盐泽中将派出联络官,打起白旗与苏军交涉,恳求立刻就地停战,苏军后撤1000米,允许第119师团自行解除武装。苏军先头部队不接受盐泽清宣过多要求,只同意第119师团全体官兵集结博克图投降。
8月17日,“中野队”在免渡河与苏军交战受到重创后一路逃窜。到达第119师团第225联队第2大队第5中队驻守据点,只剩450余人。18日,“中野队”接到停战投降命令,按命令行军去博克图集结,行至博克图西南石门子车站附近,遭遇苏军,双方交战,“中野队”几近全军覆没。当日,驻守在新南沟、博克图一带的6000多日军,全部集结于博克图,自动解除武装,向苏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