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31825&index=2" width="640" height="960"/>
第一笔订单
八个月,一万四千美金。
这是高姗拿到的第一笔订单。
尽管这是一个小数目的交易,但高姗当时根本没有客户,所以格外重视。由于时差,这位顾客会每晚八点开始找高姗,一 直和她聊到后半夜。他属于终端客户,打算给自己家后院买一幢小房子,要求琐碎繁多。
高姗的电脑里专门有一个文件夹放置着这位客户的修改图纸,图纸的命名从一排到二十几。起初,高姗不会CAD制图,每一次改图都麻烦父亲。有时父亲快睡了,她还将父亲从床上叫起来帮她修改。几次之后,她觉得不好意思,开始自学CAD制图。
八个月,她时不时陷入自我怀疑,“我到底适不适合?为什么要这么逞强?”她时刻反问自己。同样,特殊的身份也令她倍感焦灼,“大家都知道我没有做过业务,我每天这样去做,如果我不成功,总感觉别人在看笑话。”这种煎熬消耗着她,亦成就了她。她反复告诉自己,她只能赢。
有一次,她记得客户问她,sandy,你一个月挣多少钱?高姗老老实实回复,400美金。客户在那一头发出惊叹,oh,you are so poor. 随即发给她一张单子。上面写着高姗的名字和400美金。他说,我给你打了400美金,你凭着这个单子就可以去银行取钱。高姗一开始还以为遇到了骗子。第二天,她去银行取到370美金,那是她第一次摸到美金,兴奋得厉害。客户说:这是对你认真工作的奖励,我一定会把订单下给你的。
一两个月后,她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订单。
第一笔订单给高姗最大的启发是:公司今后所有的业务员,不能像她一样八个月才开第一单,对此,她做了许多制度上的改进,要求新人尽量把开单周期缩短,进公司3个月内必须开单。
高姗关注新人内心的成长和感受。自我煎熬的过程她体会过,售后服务的情绪她也体会过。她理解产品出问题时业务员的情绪。业务员和客户之间建立了连接和感情,一旦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感情这条脆弱的线随时会被绷断。
“一个业务员前期要开发一个客户要花的努力难以想象。可能她一共沟通了十个客户,最后成交了一个。这一个客户是你每天熬夜熬到三四点聊过来的,最终这个客户合作了一次,因为质量问题丢掉了,其实业务员是很难受的。” 所以除了业务工作,高姗还有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工厂。“让产品质量可以成为业务员的后盾,而不要成为业务员的负担。”
由于澳洲市场人工成本极高,南通华厦活动房公司针对产品做了相应改进,使其产品组装快捷,从而节约人力成本。然而改进并非一帆风顺,技术成为核心,也成为难题。刚开始,技术的不成熟导致房屋漏雨,为了完全杜绝问题,他们的产品前后升级了五次。
寻路
刚进公司,高姗选择了外贸销售部。 她困惑一点:为什么以前有订单,现在没有?她以为在这个部门可以找到答案,于是走上了外贸销售的“不归路”。
当时公司只剩下阿里巴巴一个平台,但业绩不佳,询盘只有同行top的一半多。高姗从销售着手,开始逐一复盘其他领域。她发现阿里巴巴平台上都是一些小客户,数量又少,又是定制化的要求。一开始高姗并不愿意去做,“因为我们是工厂,又不是经销商。但是后来发现,客户的需求在这里。你不做,他的需求不会消失。”
她从这里找到出口。同行不愿意接的小客户,他们都接。这个决定最终改变了他们的市场,客户群体,与此同时,利润也在翻升。
开始做业务之后,高姗基本上没在一点前睡过觉。她也不觉得疲惫。晚上电脑就放在床头,听到电脑“叮咚”一响,就能“嗖”一下子爬起来回复客户,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
有一次,高姗去机场接客户,飞机晚点,此时,她需要给另一名客户写邮件、改图纸。由于机场位置偏僻,她就找了一家宾馆,开一间钟点房,客户飞机晚点三个小时,她在里面工作三个小时。
高国华渐渐看到女儿身上的变化。
咚”一声来了邮件,下一秒,高姗放下筷子就去回复了。他有些欣慰,但是却依然不多言。他相信让她试一试是可以的,不管结果怎样,这个状态让他知道女儿变了。
当然,伴随着耀眼的成功背后,是不为人知的泪水与委屈。胸怀也往往是被委屈撑大的。
最委屈一次,是父亲把一件事情交给高姗,但她却把这项工作搞砸了。父亲没有怪她。这让高姗更加难受。“他与其骂我,能让我心里好受一点,但是他却什么都没说。”
高姗打电话给她共事的朋友,边说边哭。“我特别难受,老爸交给我的事情没做好,我觉得很对不起他。”朋友安慰她不要自责,创业中难免要走弯路。
“可是如果我在其他公司工作,我早就被开掉了。”
“当然啦,你在其他公司工作,老板也不会给你这种锻炼机会。”
那一刻,各种情感如海浪般将她卷席。她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和自己随时面对失败的可能。她意识到前面还有许多未知。她有时会想自己为什么承受着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东西。最终也看清自己的梦想与野心。“我想每个月挣三五十万,我不想每个月挣三五千,你凭什么挣这么多钱呢,你势必要付出别人所不能承受的努力。”这是她所坚持的公平。
转型
2015年-2016年期间,公司开始第二次转型,从自产自销到小工厂大贸易,以此来扩展产品和供应链。
这期间困难重重,供应链的产品有时并不能满足国外标准,他们需要找QC(质检)入驻每个工厂,进行把控,监督生产。
一年一年,竞争越来越大,眼看同行一年好几亿的市值,高姗难免仰慕。但她并不急,她绝对不能盲目去做某个决策,而是要清晰自己的市场定位。她知道自己在澳洲的优势。第一,对澳洲市场非常了解,可以达到各项标准,第二,在澳洲有经销商合作,澳洲的房屋安装可以解决。
离2012年工厂将倾的漩涡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间,他们的业绩持续5年倍增。2017,整个公司的年产值达到3000万人民币,外贸占到70%。高姗在每一步上都保持着小心翼翼的平衡。
同样,她也看到新的商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高姗把眼光放到了一些沿线国家的市场开拓上。并针对这些国家做了推广和内部活动。如果一个业务员在某个新兴市场中能接到三家以上客户,就可以独占这个市场。
渐渐地,她在各个方面都游刃有余。对于高姗来说,工作她快乐的时光,她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所有的问题到自己这里就是没有问题。她往往会把所有的方案列好,等待父亲做最后的选择。
那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90后“娘子军团”
公司的外贸团队是一群“娘子军”。
14个人、女生、90后、年轻活力。
高姗与他们是同龄人,相处融洽。她笑谈这个团队最大的属性就是“吃货”,每一次聚餐都是“奶茶+火锅”的模式。她经常举行聚餐,以此来促进彼此间的感情。
在高姗眼里,好的领导不是英雄,而是伙伴。
她天生有一种“大姐”属性,随时愿意去照顾别人,即使是比她年纪大的,她也待别人当成弟弟妹妹看。“就让员工觉得,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后面有人撑着。要让他们觉得暖心。”
这一切并非一团和气,在欢腾活跃的背后,高姗有自己的拿捏和标准。
组建团队时,高姗一开始重新建制度。父辈们的规划,工龄工资的这样条例让她觉得很不合理:“业务员只能拿业务去考核他。你的工龄只能证明你老,不能证明你的能力。”
经过反复推敲,高姗建立了新的薪酬机制。除此之外,还有激励、淘汰。除了物质奖励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荣耀,业绩优秀者将会成为培训课的老师,走廊里也会张贴他们的海报。
团队之中,一个月有两次培训课。优秀的业务员需要把他们的经验与大家进行分享。新人可以不断吸收新的经验和技巧,而老员工需要将自己的知识不断总结扩展,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高姗将此定义为“越分享越成长”。只有如此,团队才能取得进步。
平常心
在高姗眼里,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从来不教高姗道理,但是他做的事情,高姗都看在眼里。别人称呼父亲“高总”,但回到乡下,父亲依然能去养鸡挑粪。高姗记得父亲的话,“我就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普普通通的。”
这一点永远拽着高姗,不要飘。
20岁左右,因为家里条件较好,高姗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标签,浮躁、虚荣、贪玩……而现在,做生意久了,她越来越明白父亲那颗谦逊的平常心。
时光打磨着她桀骜不驯的棱角,也沉淀着她的才气和品格。分享会上,别人夸她“年轻有为”,她却始终认为自己不过只是个初学者。
的确,时代变得太快了。高姗感叹,如果一个星期不去关注阿里平台,里面的变化,规则自己已经不了解了。但在快速变化中,高姗有着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她依然希望,阿里巴巴将定位放在B2B上,而非逐渐向B2C倾斜。
每天,她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业绩、份额、目标市场占有率、预算调整、团队投资。但这些焦虑并不会吞噬她,事业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自己不会被事业压垮。
创业路上变幻莫测,她有眼光、决心和野心,却又懂得平衡、谨慎、努力。她相信一点:天无绝人之路,曾今的努力,获得的经验,遇到的人都在为之后的日子慢慢铺路。未来很长,她并不急。
如今,她依然记得几年前,做第一笔订单时,她去银行兑换客户奖励给她的美金。那一天,仿佛是漫长的煎熬里终于透开了一个口子,有光照进来。
直到现在,高姗都没用那370美金,她把它存在一个盒子里,一直珍藏着。这对她来说是最有意义的馈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