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dc5e?from=article.detail&_iz=&index=4" width="640" height="320"/>
到了《唐探3》这种“中插喜剧”尾大不掉的情况,终于开始显露它对整体叙事的伤害。花费近一个小时绕着东京城跑圈的主角团,赫然发现这只是Q组织对于秦风的考验,难免结构失衡。
东北遗孤和爸爸再爱我一次
“Mama,do you remember 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当《草帽歌》响起,《唐探3》的暗线几乎和70年代的日本电影《人证》异曲同工。
《人证》是母亲痛失两个孩子,《唐探3》是父亲眼看女儿被逮捕。最巧合的是,两部影片都是特殊年代诞生的亲子关系,也都因为生活的艰苦而导致骨肉分离和恩怨。甚至《唐探3》里的渡边胜与《人证》里的乔尼都是生于40年代。
这种似曾相识的结构,再次让人想起某个抖音梗。视频UP解说了一部精彩的老推理片,下面的评论说:“赶快收起来,不要被陈思诚看到了。”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不论是《唐探1》对《白夜行》的致敬,还是《唐探2》对《双瞳》的碰瓷,抑或《唐探3》和《人证》在亲情主题上的似曾相识,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实是:陈思诚真的爱借鉴推理IP元素,但用得好不好全看运气。
从商业角度考量,本格推理会使影片变得小众,然后与喜剧元素格格不入。所以B级片里经常出现的暴力元素,在《唐探》里是有意避免的。同样的沉迷道教修仙而杀人,《唐探》要比《双瞳》的血腥程度降级太多。
而单纯的社会派推理,又容易让影片显得过于沉重。从唐探的前两部作品看,导演只是把悬疑推理引向了“不明觉厉”,并没有留给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第一部张子枫饰演的思诺和养父的关系,散发着虚弱又癫狂的气息,一个诡异的笑容中,故事戛然而止。
当《唐探3》张子枫还这么笑,阴森感已经减弱不少,看来《向往的生活》是有其疗愈作用的。《唐探2》的肖央以被冤枉的身份做掩护,对于教唆凶手追求长生的扭曲想法也仅点到即止。
这一次的密室推理,《唐探3》又通过秦风对于《密室讲义》13种基础型的逐一排除,指出凶手的犯罪手法是“第十四种”。仅从逻辑的严密性看,远远不如《唐探1》。从案件的转折性来说,也远逊于《唐探2》。《唐探3》在调查渡边胜父女关系时甚至大开金手指,让托尼·贾一个泰国人远赴中国东北翻阅日据时期的户籍档案,牵强之余更显累赘。
唐仁去找张子枫求助,对方只贡献了自由落体知识;妻夫木聪牺牲色相,只为秦风洗刷杀人罪名;Q组织对于秦风的考验,分为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行动能力几个项目,让人梦回《浪姐》的vocal和dance分开考核。说真的,这种闯关游戏还不如直接让他去解个案子更有说服力。
大概就连导演都觉得密室案和Q组织不搭边,还借秦风之口问了别人,人家只好客气的说两件事是刚好碰上滴。
全136分钟的片长里,有110分钟《泰囧》式跑路,有15分钟《名侦探柯南》式“杀手有一个你听了绝对会哭的故事”,有5分钟国产鬼片式推理,还有5分钟的《Heal The World》,外加1分钟硬广。
膨胀的宇宙与缺失的价值
不管是浮光掠影的张子枫、肖央、唐仁的徒弟林默、张钧甯,还是强行安利的“五大灵童”,《唐探3》所构建的群像不再令人惊喜,反而略显臃肿。当初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唐探宇宙,似乎并没有观众预期得那么精彩。
随着人类走向命运共同体,就连破案也形成了全球化分工协作。《唐探3》的案子,所有破案元素的集合既来自主角秦风,也离不开配角唐仁、妻夫木聪、托尼·贾,甚至还有Kiko这样的临时工。包公与福尔摩斯式的独立办案完人,已经在唐探宇宙被“消灭”了。
从曼谷到纽约再到东京,与其说《唐探》是通过影像对异域奇观的主动展示,倒不如说是“唐仁们”的被迫逃离或自我放逐。唐探系列不仅是唐仁花天酒地的梦呓,更是消费文化和后现代审美建构的“孤独的人群”的集体无意识。
你总是可以从那种街头乱斗里,获得一种恣意妄为的快感。《唐探》的影像文本是集体参与的、消解严肃的、同时又是一切皆无序的。所以当它在最后放起《Heal The World》和形形色色的人间烟火,就出现了内涵系统上鸡同鸭讲的“对接失败”。
这段更适合出现在春晚,而不是喜剧推理片的结尾。强行把亲子关系升格为对生活的哲思显然是做多了高中语文题。本格派的壳子漏洞百出相当粗糙,社会派的人性剖析孱弱乏力。就连最后《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煽情,也因为母亲的精致面庞而失真。
《唐探》的类型融合是比较贪心的:它试图在一个影像文本里,将男女老幼的喜怒哀乐等全部情绪充分调动,以使观众看完之后不至太累或太沉重。他们只需要感到值回票价,并对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即可。
后现代文化工业语境下,《唐探》企图复制标准化、齐一式、程式化的海量文本。小孩子看唐仁的屎尿屁笑话,年轻观众看秦风的推理,年长群体从煽情里获得些许心理慰藉,Q组织和正义侦探们的搏斗则具有长期重复性。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早就说过,机械复制会让艺术品的光韵衰竭。我们因此生产了大量精致的、仅供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商品,去享受他们带来的即刻的意义。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外表遮盖下,忘记了深层主题上反思的缺位。
老港片的癫狂喜剧包裹,日式本格推理的内核,再加上重油重辣的“保罗皇后变装秀”当花椒大料,《唐人街探案3》成了全民牌万金油。从这个意义上讲,陈思诚并不是类型片探索的功臣,他是电影界的“麻辣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