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
之后就是《阿拉丁》里的茉莉公主了,她是第一个少数族裔公主,也是第一个以裤装为标志装扮的公主。正如在电影中一样,茉莉公主挑战父权,一句“我又不是某个冠军的奖品”,吼出了骨子里的独立意识。
可迪士尼还是没跟上平权运动的脚步。三位公主依旧围着爱情打转,茉莉公主出宫后的“傻白甜”表现,被部分学者看做公主形象的倒退。
这版《阿拉丁》中也保留了相关情节。茉莉走在街上,见到几个饥饿的小孩,拿起摊位上的苹果就送了出去,因此引来店主“追杀”。虽说是邂逅男主的剧情需要,但不知道买东西要花钱的设定,实在有点过分。
毕竟,电影中被疯狂加戏的茉莉公主,是连国家大事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的“政治家苗子”啊。
当白雪公主被性侵,睡美人被“巫婆”吻醒
改编总是不能尽善尽美。
迪士尼无疑知道这一点,但他们不能不改。一方面,时代在变化,创新是作品最大的活力源;另一方面,看童话的人在长大,不能指望他们观影时还像看公主裙、水晶鞋那样目不转睛。
2015年的真人版《灰姑娘》最终豆瓣评分6.8,对制作精良、高度还原原著的迪士尼而言不是一个好成绩。
评论里,很多观众对“被欺负了只知道哭”的灰姑娘接受无能,人气角色变成了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后妈。还有人就像突然爱上《还珠格格》的容嬷嬷一样,希望后妈狠狠教训灰姑娘,“教她做人”。
早《灰姑娘》一年的《沉睡魔咒》也是中年角色最亮眼。这部电影是重新编剧,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魔女玛琳菲森是女主角,睡美人最后都是她吻醒的。
没有被迪士尼“亲手”真人化的白雪公主也难逃被老观众重新审视的命运。王子吻醒公主的情节直接被一些作家和法律人士指为性侵,他们较真童话故事的做法也遭到一些观众的非议。
最头疼的是迪士尼。只要拍真人版电影,就意味着要在这些针锋相对的观点中表态。改动的尺度太难把控,一部电影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但就目前的反馈来看,至少《阿拉丁》还没因此引起轩然大波。针对影片中最带有女性意识觉醒色彩,也是全片最“燃”的高潮戏,观众的好评占了上风。
站满士兵的宫殿中,反派贾方已经通过神灯的力量成为新的“苏丹”。一切将成定局的关口,茉莉挣脱士兵,唱着《Speechless》走回殿内,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沉默”。
这首歌由《爱乐之城》拍档班吉·帕赛克与贾斯汀·保罗打造,可以说是影片最大的惊喜。伴随着强烈的节奏,女主角近乎呐喊的演唱大气坚毅,震撼人心。最后,将军选择了正义,国王也看到了女儿的领导才能。
“公主联盟”
虽然迪士尼推出过很多公主角色,但官方认证的“迪士尼公主”,目前只有11位,即白雪、仙蒂、爱洛、爱丽儿、贝儿、茉莉、宝嘉康蒂、木兰、蒂安娜、乐佩、梅莉达。她们在华特迪士尼公司的“迪士尼公主”商标体系中,被统一开发媒体和商业价值。
当年少见的异域风情让《阿拉丁》大获成功,迪士尼一鼓作气推出三个“少数族裔”公主,其中一位就是第一个不带王室血统和身份的中国公主花木兰。
多样的公主让观众的审美愈加多元化。原来,公主也不是一定要“皮肤像雪一样白”,弱不禁风、待人拯救。她也可以有丹凤眼、好武艺,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还可以拥有一头有魔力的长发,救人于危难之中。
在迪士尼最近推出的几位公主电影里,爱情已经很难跻身到主要剧情之中了。
《勇敢传说》中,梅莉达一头“爆炸式”红发与小美人鱼的红发形成鲜明对比,她的野性气质也十分突出。在她的世界里,与母亲的亲情是战胜恶魔的神奇魔力,公主身份代表着责任而非身份。
对公主形象的长年探索和积累,让迪士尼终于在2013年打造出了爆款。《冰雪奇缘》双公主设定取得成功,《Let It Go》成为当年热门曲目。
在这个梦幻的冰雪世界里,王子“学坏”了,拯救艾莎的是妹妹而非任何一个男性角色。
虽然艾莎和安娜没有被认证为“迪士尼公主”(因知名度高被单独列为一个品牌),但她们的形象依然代表着迪士尼女性形象的快速崛起。很多网友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为《冰雪奇缘》两位导演之一的珍妮弗·李,因为她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首位女性导演,拥有独特的女性视角。
《海洋奇缘》的莫阿娜公主是最新的迪士尼公主。比起艾莎和安娜,她似乎连美貌也不需要了。为了完成祖先在一千年前未尽的航程,她和一个彪形大汉出海闯荡,汹涌的海浪中,她身上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特征。
真人版的二度创作也不甘示弱。《阿拉丁》的片尾,茉莉公主没有嫁给贾方,而是成为了真正的“苏丹”。正在创作中的真人版《花木兰》,据说会加入女巫角色,不知到时效果如何。
我们有理由相信,“迪士尼公主”还有着无限的生命活力,至少网友脑补的“公主联盟”和“公主101”,听起来就很有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