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新中国的青少年对旧社会认识不足,暴露出很多问题,为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各地对中国共青团(简称)青少年进行了“私”教育,刘少奇认为有必要进行这种教育。刘少奇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特地邀请刘镇德讲述当时的故事。现在的生活
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小孩也并不知道过去的旧社会到底有多穷,甚至也不知道穷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念不起书。因此,刘少奇请来了刘振德来讲故事,结束之后,刘少奇还要求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1964年的五一,曾参加过安源罢工的袁品高在刘少奇的邀请之下来到北京过五一,为此,刘少奇还特地在中南海接见了他,随后还让王光美带着孩子去听袁平高讲过去的那些阶级斗争。
而当袁品高看到刘少奇的孩子的时候,心中很是酸楚,他看到这些孩子们穿的竟然是打了补丁的衣服。
在一番攀谈之后,他还发现刘少奇的孩子们上学的时候不是走路就是骑自行车,对此,他有着不小的感触,“刘少奇同志在安源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已经传递给了孩子们。”
刘少奇和儿子刘允若
刘允若是刘少奇的次子,在他两岁的时候,刘少奇就因工作原因离开了上海,只留下了何宝珍和两岁的刘允若在上海。
30年代,刘宝珍在上海被国民党杀害之后,刘允若独自一人在上海流浪过一段时间,抗战结束之后,组长找到他之后,将其送到了延安,随后又去到了苏联留学,因此他基本上算是在城市中长大,也从来都没有去过农村。
1965年,全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时候,很多干部报名参加了“四清”工作队,到农村和贫下中农搞“三同”。
为了能够让刘允若接受教育,就在刘振德去参加的时候,刘少奇就嘱咐他要把自己的儿子带上,这一次的“四清”是个机会,通过这一次的活动,他能够更多地了解农民的情况,向贫下中农学习。
同时,李少奇还说下去之后要搞好三同,对他不要有什么特殊照顾。
刘少奇
来到农村之后,刘允若和那些同志们一样睡在一个炕上,吃着同样的饭菜。
身为国家领导人的孩子,刘允若自己不能给父亲丢脸,所以当他到了农村之后,虽然生活条件不比以前,但他却没有喊一句苦一句累,得到了社员的一众好评,在这期间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刘少奇的儿子。
1965年冬天,刘振德回来到北京一次作报告,就在汇报情况的时候,刘少奇还问他,自己的儿子怎么样?
刘振德回答,刘允若还不错,对此农村中的很多事情都感到非常好奇,所以做事也很努力。
听到自己的孩子没有喊苦喊累,做事还非常努力,刘少奇的心中很是欣慰,这也算是一种收获。
其实在去“四清”之前,刘允若还当过一年兵。
虽然那个时候他的年纪比较小没有达到当兵的要求,但刘少奇还是叫他在暑假期间当兵站岗,深刻学习解放军吃苦耐劳的品质,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睡。
在当时也得到了许多战友的好评,也没有一个人看出来刘允若是高干子弟。
刘少奇和毛主席
身为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忙于国家大事,但也时刻谨记着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他认为孩子要从小教育,要让她们从小就从思想上接受劳动人民的教育,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这样他们才不会有优越感,甚至去使用特权。
刘少奇孩子向毛主席“告状”
刘少奇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也和毛主席一样居住在中南海,所以刘少奇的孩子们也经常和毛主席见面。
刘少奇的女儿刘涛,相比于自己的哥哥姐姐,出生在安稳的时代。虽然在成长过程中母亲缺席,但刘少奇却给了刘涛所有的爱。那个时候,刘少奇要领导党内的各项工作,非常繁忙,但刘少奇却将刘涛姐弟照顾得很好。
刘少奇和王光美结婚之后,刘涛感到很是孤独,只敢远远地看着王光美。
而当时的王光美是一位高材生,是中国第一位原子物理硕士,年纪轻轻的她一结婚就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这让她有些一时难以接受。
刘少奇和王光美
不过,结婚之后,刘少奇也很是关注两人的感情,当时刘少奇还专门将刘涛姐弟叫到王光美的跟前,叫她妈妈。
虽然,王光美还是一个姑娘,但当她听到孩子们喊她妈妈的时候,心中却有着别样的感觉,甚至还升起了一丝母爱。
看着两个懵懂的孩子,王光美暗自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孩子,就这样,刘少奇一家多了一个人,王光美不仅协助刘少奇的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
很快,在王光美的忙碌下,整个家庭开始变得温馨了起来。
而刘涛也开始慢慢和王光美亲近了起来,王光美也也很是宠爱孩子们,不管家中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总是会想到刘涛,因此,在这里,刘涛收获了自己曾经缺失的母爱,所以她非常感谢王光美。
除了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王光美还会为刘涛亲手缝制裙子,教他们如何独立自强。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曾发生过一些有意思的小事,足见王光美身为知识女性为孩子做了正确的引导。
刘少奇和王光美
刘涛刚上大学的时候,和很多干部的孩子一样选择了理工科,成为了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的一位学生,但她对理工科并不感兴趣,加上经常生病,所以成绩并不理想。
当时的她喜欢的是文学历史,所以,她曾向刘少奇王光美提出要转专业,但却遭到了拒绝。
他们认为刘涛不应该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因为刘允若在苏联学习的时候,也想要转文科,但在刘少奇的批评过后,还是没能转成。
后来,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刘涛遇到了毛主席,于是她便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告诉了毛主席,而毛主席在听到孩子的诉说之后,心中很是同情。
毛主席管理孩子的方法可能和刘少奇有些出入,他认为孩子学习自己更喜欢的专业会比较好,而李讷也是在北大学的历史系,所以,主席认为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比较好。
毛主席和江青、王光美等人的合影
在听到孩子的心声之后,毛主席立即给王光美写去了一封信,主要的意思就是说,涛涛找到了他,并和他诉说了想要转专业的想法,而他认为,让孩子学习让她感兴趣的专业或许会更好。
刘少奇看到毛主席的信之后,很是吃惊,他很意外毛主席竟如此关注自己孩子读书的事情。
于是,他便将刘涛叫到了身边,教育孩子要经得起挫折,不要一遇到问题就逃避,同时,他还指出:“毛主席是党的领袖,有很多大事需要操心,你怎么能为个人的一点小事去打扰毛主席呢。”
后来,王光美还专门给毛主席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对刘涛转专业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说明了他们的想法。
他们阻拦并不是因为转学,而是因为不能凭借一时的兴趣去做选择,遇到困难就逃避,要做认真的选择。而毛主席收到这封信之后,点了点头,再次遇到王光美的时候,说道:“你们的考虑是对的。”
王光美陪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在首都机场
以上这件事能够看出,毛主席对于其他领导人孩子的和蔼可亲,同时也能够看出毛主席是很受孩子欢迎的,也能够切实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并且能够尊重他们。
因此,在后来的回忆中,刘源也曾说那个时候他们的几个孩子和毛主席相处是很轻松的,但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却有些拘谨。
毛主席一向很喜欢孩子,而他最小的女儿李讷是收到毛主席父爱最多的孩子,在李讷成长的过程中,毛主席时常在空闲的时候陪伴李讷,带着她散步做游戏。
但在李讷开始上学之后,对她的教育也渐渐严格起来,不过在李讷上大学的时候,两人也经常有着书信往来。
而毛主席对于刘少奇家的这几个孩子,每次见到总能表现出一种慈爱和宽容。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四个孩子,分别叫刘平平、刘亭亭、刘源、刘潇潇。
而毛主席每当看到这几个孩子的时候,就会打着手势逗他们笑,他把首长摆平了移动,说这是平平;一只手食指抵着另一只伸平的手掌,即暂停的手势,说这是亭亭;用拇指和食指握成一个圈,说这是源源。
毛主席和刘少奇的子女刘亭亭握手
有一次,王光美和孩子一起去跳舞,当时毛主席也在场,两岁的刘潇潇就直接跑到了毛主席的面前,盯着他一句话都不说。
当时身边的几个孩子都在她赶紧和毛主席打招呼,赶快叫伯伯。而毛主席却笑着说道:“别打搅她,她正在观察世界呢。”
对于这几个孩子,能够看出毛主席对他们宠爱和理解,而在刘源的回忆中也曾记得,在中共中央召开在庐山召开第二次会议的时候,他和父亲一同上了山。
那个时候,刘源画了一幅画并送给了毛主席,随意地将自己的署名写成了元元,毛主席看到这个署名之后,还和刘源开玩笑,说这个名字不好,要有棱有角才好。
对此,刘源赶紧解释自己的名字不是圆滑的圆,而是源泉的源。看到紧张的刘源,毛主席有些忍俊不禁,但还是假装地说道:“源泉的源,还可以!”
从右至左:刘源,孔东梅,刘亭,赵姥姥,李敏、王光美,李讷,王景清,王效芝
和毛主席的每一次相处,刘源每次想起来都历历在目,而每次和毛主席交谈之后,刘源都会切身感到毛主席的和蔼可亲。
就在2004年,在王光美的召集下,毛泽东和刘少奇两家后人在北京相聚一堂,叙说着回忆中的温情故事。
王光美与李敏、李讷在一起
这一次的欢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他们时而交头接耳,时而共同议论着什么。王光美坐在席间,虽然话不多,但却慈祥地而又超然地看着这些孩子,整个房间散发着幸福而又温馨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