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
李小龙以“李鑫”“小李海泉”“新李海泉”“李敏”等艺名参与拍摄了《梦里西施》《樊梨花》《花开蝶满枝》等三部“七日电影”,即七天内完成拍摄、制作及上映的影片。电影《人之初》上映后,李振藩正式将艺名改为“李小龙”。据统计,在李小龙赴美前,一共出演了23部电影。1957年底开拍的《人海孤鸿》,被视为香港电影历史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李小龙离港前作为童星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更被李小龙本人视为代表作。
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签约不久,李小龙就被通知出演《青蜂侠》的内部样片。在片中,李小龙饰演的是一个叫做加藤的日本人。起初“加藤”这个角色被设置为日本佣人,珍珠港事件爆发不后不久,他的身份就被改成了菲律宾或是不清楚自己身份的东方人。不过在拍摄成剧集时,“加藤”还是恢复成了日裔。尽管李小龙对这一身份十分不满,却也只能理解公司的做法。
经过几个月的后期制作,《青蜂侠》剧集终于播出,但反响却并不尽如人意。观众们认为这部剧集华而不实,制作粗糙,过于做作。李小龙的妻子琳达也认为“这是美国电视史上最为失败的剧集之一”。尽管《青蜂侠》被批评的几乎体无完肤,但是李小龙所饰演的加藤以及他所展示出的功夫却堪称全剧最大的亮点,李小龙也因此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
成名后的李小龙除了做“私教”挣得微薄收入外,只能依靠“加藤”的身份参加一些公开活动或是因《青蜂侠》一再重播追加的酬劳作为经济来源。尽管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还与他接洽了至少三部电视作品,但是都因为李小龙对自己原则的坚守而没有谈拢。“我不愿贱卖自己,如果为了一个角色而辱及我、我的民族和武术,我宁愿饿死!”
全能
除了众所周知的武者和演员两个身份外,李小龙也是发明者、画者、舞者和诗人。
《论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小龙的健身训练几乎涉及全身的各个部位,但以当时的条件来说,没有任何现成的器械可以满足他的健身需求,因此李小龙不得不亲自改造、设计更高效的训练器械,甚至其中不少已经被健身和武术爱好者广泛使用,包括用于击打练习的帆布挂包、李小龙握力器、双节棍、人面形拳击靶、活动头靶、纸靶等。
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传扬武术,也或许是兴趣使然,李小龙还热衷于“画功夫”。在他的画面中,人物不仅线条流畅,有明暗关系,而且有些画上还有动作注解。
除了武术,李小龙也痴迷于舞蹈。几乎是在练习咏春拳的同时,李小龙开始学跳恰恰舞,而且用功程度几乎与练咏春拳不相上下。李小龙的妻子琳达曾说他有一张卡片,上面记载了108个恰恰舞舞步。为了了解自己学习舞蹈的效果,李小龙报名参加了1958年的全港恰恰舞比赛,最终获得了青年组冠军。
在好莱坞发展初期,李小龙屡屡受挫,内心强烈的困顿与迷茫,以及对于光明前程的憧憬与渴望,让李小龙寄情于诗歌。“明亮的太阳落下西山,把天空染成金黄色。孤独的小山顶上,远处烟雾迷蒙,一条金龙盘卧注视着,带着凋零的梦想,在这光明的西方死去。”
符号
在电影《死亡的游戏》中,李小龙以一身黄色连体运动服出境,该造型也成为李小龙的经典个人符号。好莱坞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甚至在电影《杀死比尔》中,让女主角着黄衣,一路拳打脚踢闯关。周星驰也在电影《整蛊专家》中以黄衣致敬李小龙。2013年,在香港斯宾克拍卖行举办的“纪念李小龙离世40周年拍卖会”上,李小龙的这件黄色连体运动服以78万港币高价成交。除此之外,双节棍也同样被李小龙迷收藏着。喜爱他的人们甚至通过穿同款衣服、耍双截棍以示自己“龙迷”的身份。可见,在人们心中,黄衣和双节棍几乎等同于“李小龙”。
成为“符号”的李小龙,被一次又一次地加工、强调,以各种有趣的形态,在各个空间中得到“重生”。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电子游戏开始逐渐普及,世界各地的游戏制作人也注意到李小龙这个大“IP”。此后,以李小龙为原型的角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电子游戏中,包括《街头霸王》《铁拳》《真人快打》等经典的格斗游戏。漫画《火影忍者》中的李洛克、《忍者神龟》中使用双截棍的米开朗基罗也充满了致敬李小龙的元素。
“龙迷”今井毅甚至从世界各地收集李小龙的周边开了一家小店“今井商店”。这家店铺不仅成为日本唯一一家李小龙周边商品贩卖店,也成为日本“龙迷”的朝圣之地。漫威的首部华人英雄电影《ShangQi》(上气)灵感也源于李小龙。无论是把他拍成电影,还是写进歌词,所有受他影响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他致敬。
李小龙给世界奉献了精美的武术和不朽的电影,也让全世界知道了“KongFu”一词。他是英雄,也是偶像,正如拳王阿里所说:“李小龙是个伟大的人,他超越了他的时代。”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东方IC
*参考资料:
《知中2·再认识李小龙》——苏静
《李小龙:不朽的东方传奇》——郑杰
※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乙未光画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