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的视听饕餮盛宴,也同样奏响了文化强区的动人乐章!
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
近年来,南山区文体局努力探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不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重塑和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对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南山区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文艺社团不断壮大。为调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南山区文体局自2007年就开始对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由“办文化”变为现在的“管文化”,实现了政府职能的积极转变。
南山区独具创新精神,通过公益招标的形式将大量公益文化活动的选择权交给社会、交给企业、交给群众。姜广华告诉记者,南山区公益文化社会化运作主要通过项目征集、项目招标、项目评审、竞价、监督实施5个步骤,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完善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的服务体系。
目前,南山区文体局除保留少数重大节庆演出和政治性演出任务外,在项目征集方面,将大量公益文化活动通过媒体公告,面向社会征集活动项目。在项目招标和项目评审方面,建立《南山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招标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负责项目评审工作。评审采取会议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在商讨的基础上,独立对符合资格要求的申请人的项目创意、运行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经费预算以及申请人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过往记录、信誉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审并打分,得分高者为入选方案。评审小组经商议,也可在评审基础上合并几个活动方案为新的入选方案。活动承办权的最终取得,采取竞价方式。在方案评审中得分前三名的申请人,有权参与报价。申请人根据区文体局提供的入选方案的要求,在限价之下逐项做出经费预算并提出报价,价低者取得项目承办权。入选方案提出者,在限价幅度的20%内享有优先权。在监审小组的监督下,南山区文体局组
统一开标,确认竞价结果。随后,与取得项目承办权的单位签订合同书,细化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为保证活动质量,南山区采用委托第三方的专业公司通过发放与收集群众意见调查表、拍摄影像资料、开通视频直播等方式对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
据记者了解,截止到目前,南山区共组织14期活动招标,吸引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的889家(次)优秀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5593场,节约经费1000余万元。同时,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招标这一创新举措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中宣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简报》上以《深圳市南山区对公益文化活动实行政府招标效果显著》为题,进行了专门介绍。南山区的这一创举也于2011年荣获深圳市颁发的文化创新奖。
社团已成为南山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的中坚力量。姜广华说,2009年以来,南山区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至2000万元用于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资助民间文艺社团。目前,南山的公共文化产品已形成五大系列——节庆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高雅艺术活动、周末文化活动、进校园艺术活动。2011年至2013年,南山区分别组织各类文化活动2440场、2474场、2644场,每个社区平均每年放映公益电影16场,开展文化活动14场,“南山流行音乐节”“周末音乐会”“社区艺术节”“青工文化快车”“粤剧艺术周”“保利艺术讲堂”“我们的节日”等文化品牌已越来越受到城区居民喜爱。南山区还将高雅艺术移至户外,举办了“草地音乐会”,参与群众有上万人。
如今,曲艺、讲座、音乐会、展览等公益文化活动在南山遍地开花。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南山人的生活,满足了南山市民的文化需求,让南山区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大社区。
完善服务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生态
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水平反映着城市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南山区一方面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大力扩充人才队伍,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南山区公共文化的软实力。两者的齐头并进,有利于南山区文化生态的进一步构建与完善。
近年来建成使用的深圳湾体育中心、保利剧院已成为南山新的文化风景。姜广华告诉记者,投资10亿元兴建的南山文体中心,内设大剧院、小剧场、体育馆、游泳馆,将于今年9月全面对市民开放;投资2亿元的南山博物馆也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主题展览“南山故事”的展陈工程也在同步进行,该馆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区级最大的博物馆。
在“全民阅读”时代的风潮下,南山区图书馆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对阅读的爱好与兴趣,丰富了市民平时的文化生活,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品质保障。南山区图书馆是深圳市最早、最彻底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的区,至今已有8家分馆和29个集体外借点,总分馆每年接待读者200万人次以上。建馆16年来,年度固定经费从开馆初期的750万元,增至现在的2000万元。2011年至2013年,南山图书馆购书费总计1300多万元,年均434.2万元,现馆藏总量为149万册(件),人均藏书量为1.35册,人均购书费为3.91元,均高于全省水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也应提上日程。姜广华对此很赞同,南山区一直致力于信息工程社区服务网络一体化建设,区政府投资500多万元依托区图书馆建成由1个中心和8个基层服务点组成的“共享工程”服务网,配备2名专职技术人员和8名兼职工作人员,拥有6台服务器、358台电脑、6台投影仪、数字资源总量达22.7TB,通过免费WIFI实现100%覆盖。依托“共享工程”数字电影资源,每年播放电影180场,观众近2万人;提供视频点播服务,每年接待读者22万人次。
文化立区,人才先行。南山区高度重视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致力于人才选拔机制的健全,打造“文化人才特区”。其中,“文化人才特区”打造的实施过程分为3个部分。首先,实施“南山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实训计划”,培养文化科技人才。实训计划于2008年12月启动,主要内容是在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资助高校在校研究生进入基地参与研发项目。目前挂牌基地为105家(其中文化产业18家),实训学生60%留在南山企业,为南山区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文化科技人才。其次,组织开展公益性校园招聘活动,助力文化企业引进人才。南山区2008年以来组织区内重点单位走进全国各地名校开展“名企名校行”“校企洽谈会”活动,共计48场,为区内文化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4000多人。再者,强化基层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落实专项经费,每年通过公务员自选培训、参加市文体旅游局组织的专业培训、邀请专家讲课和外出学习等方式,保证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的年培训时间在7天以上。三架“人才马车”的并驾齐驱,不断为南山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性人才,为南山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规划保护“深港之根”南头古城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没有文化的传承,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很快趋于瓦解或消亡。姜广华对文化的传承这方面深有感触。他说:“人们习惯于把深圳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渊
源缩短,曲解为30多年前的一个边陲小镇和小渔村,而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位于南山区的南头古城是深港历史之根、文化之源。自汉代至1840年鸦片战争,在这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南头古城一直是深港两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遗憾的是,这种历史渊源却未得到广泛的认知。”
南头古城曾经不仅是岭南沿海地区的经济重镇,也是行政管理中心和海防要塞,记载着千余年历史足迹,是深港两地发展的共同源头,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可以说,南头古城是深圳的根与魂。它的存在,是历代岭南人民对海洋文化探索与追求的见证,是深圳文化包容性和多元化的表达,亦是南粤人民奋勇抗击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南头古城作为城市之根和“千年文化遗产明珠”,其保护工作不能忽视。
正是因为南头古城独一无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一直以来,南山区委、区政府对南头古城的保护工作都非常重视。2013年9月初,南山区委书记李小甘率相关单位负责人实地调研南头古城,并召开会议研究古城保护与利用问题。在谈到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时,李小甘对市规划部门提出的“就地保护、活化整治”的方针表示认同。他强调,南头古城外来人口众多,现在生活着3万多人,保护南头古城必须改变大环境,要通过形态的改造,达到业态的调整,进而达到人口结构的调整;要对原有核心历史文化强化保护,用修旧如旧的办法建设历史文化街区。
深圳因海而生,因海而兴。南头古城是深港的根,是深港的历史符号。历史不能更改,更不能被否定。姜广华说,南头古城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人文、政治、海洋、军事、书院、贸易等文化价值,对于具有如此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瑰宝,对它的重新深入挖掘、保护、开发、改造,不仅是对隐没在历史深处的历史的再发现和再认知,更是对深港历史具有责任感的解读,也是深圳市及南山区对海洋强国梦、文化强国梦的一种追寻,对深圳来说意义非凡。
为此,南山区特出台《深圳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规划》中指出,由于南头古城特殊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其保护和利用不同于一般的城中村改造,不能脱离历史文物和本土文化的保护而拆除更新为一个高强度的新居住区。因此《规划》以“就地保护,活化整治”为核心理念,引入文化、旅游、商业等元素,将南头古城定位为“体现深港澳同源文化,文化保护完好,独具传统文化与商业氛围的城市传统风貌展示区”。
龙头企业助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今年,位于南山区的文化龙头企业——华强文化集团的长篇动画片《熊出没》与迪斯尼签约海外版权,进入全球知名的迪斯尼儿童频道,这是中国动漫产品继环球数码的《摩比斯环》海外获奖之后又一次登陆海外。
南山区始终将文化产业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南山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南山区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全区文化产业持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集聚功能和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领军企业龙头作用日益增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如今,南山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已达6000余家,2013年全区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13.97亿元,占全区GDP13.71%,文化产业增加值439.56亿元,占全市40.48%。6年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与增加值均增长近4倍,各项指标在全市均名列前茅。
谈及南山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姜广华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南山区共建成具有文化企业集聚空间性质和孵化器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区”14家,园区的示范效应和集聚功能日益凸显。其中,华侨城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各园区在规划建设上坚持合理布局,避免功能同质化,力求园区各有侧重,鼓励错位发展和有序竞争,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园区发展格局。2014年,华强文化、华侨城再次荣获“中国文化企业30强”,其中华强文化已连续5年获此殊荣。
创新是改革之魂。南山区率先在全国提出并探索“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利用高新技术推动南山文化产业由传统模式向以数字、创意为特征的现代模式转变,实现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强强联合,培育了腾讯、迅雷、A8音乐、环球数码等一批享誉中外的文化科技融合型企业。其中,17家企业获评市“文化+科技型示范企业”,占全市的一半以上。
南山区还以数字内容为突破口,着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影视演艺、高端印刷、文化软件及文化旅游“七大产业”,培育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强劲、发展迅猛的领军企业,并逐渐取得行业领先优势。腾讯、第七大道等网络游戏业,华强文化、环球数码等动画漫画业,A8音乐、迅雷等数字视听业,嘉兰图、浪尖等工业设计业,雅昌、劲嘉等高端印刷企业都保持着行业优势。
南山区以流行音乐节点燃原创的热情,创新公益招标模式惠民利民,用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人才吸引制度激励人,用优秀的文化作品鼓舞人,奏响着“文化立区”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