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没有特别在意:“我觉得小朋友多少会有这样的东西,但是后来发现好像有点严重,他是被孤立的。”杨祐宁了解到,“软糖”刚从其他学校转学来,想要交朋友,于是就去打闹和捉弄其他人,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结果适得其反,引发全班同学的排斥。
杨祐宁暂时放下教学,开始跟这些孩子聊天。
“我没有把自己完全放在‘我这次来是要上语文课’的位置上,不管是孩子们的情绪还是他们的相处,有怎样的观念,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在学生时代,杨祐宁的学校还是用考试排名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他庆幸父母没有苛求自己,只是希望他“不要变坏,学校成绩能够及格,不要太低分”。
杨祐宁觉得,这些孩子的人生观能有一点小小的改变,才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他告诉“软糖”,想跟别人做朋友是好的,但不可以做没有礼貌的事,不然别人不想跟他当朋友;他又告诉其他孩子,“软糖”的那些恶作剧,其实是想跟他们做朋友。双方很快和解,杨祐宁感叹:“小朋友真的是三天就可以变成好朋友,这也是让我很羡慕的一点。”
三天课程末尾,杨祐宁所教的班级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课本剧《曹冲称象》,剧本由孩子们自行创作。他们悄悄给杨祐宁设计了一个角色,演出时让他上台,即兴配合,舞台下欢声一片。“我们最后的结果是排一出戏。”杨祐宁说,“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有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些人可以在学习时产生很多兴趣,但我自己可能需要有更多方式引导,让我产生兴趣,我才去学习。”
拍戏之余,杨祐宁如今习惯找一些书读。他觉得,每个人喜欢看的书可能不同,但是所有人都能在文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觉得语文课想要教导的,除了识文断字以外,更多的是观念、理念或者希望。”杨祐宁设想,“小朋友学语文课最开始是认识字,知道如何去读一篇文章。等你开始看更多东西,文字就已经不只是用来汲取知识了,它能够带来一个观念。我觉得一个观念可以反转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