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拍摄的纪录片《小人国》播出后,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儿童教育专家们大肆讨论,引起了全世界父母们的共同话题。你真的认识自己的孩子吗?这部真实记录幼儿园孩子内心世界的纪录片与北京郊区名为“巴学院”的幼儿园一起,结束了3年的拍摄,平视(hud-up)、耐心的场景,让2 ~ 6岁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这部电影不仅为家长解读儿童心理,还为成年人培养了正在消失的童心。
主教练张东道
纪录片电影《小人国》之后的18集电视纪录片《成长的秘密》。家长们的反应超出了导演张东道的期待,让石坤(电影角色)在进入小学的2011年继续拍摄。2012年完成了第12届《成长的秘密之小学时代》。2016年石坤小学毕业,将进入初中,每天等大孩子也进入高中,团队第三次拿着相机完成了5集纪录片《零零后》。这部电影记录了儿童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理变化和精神成长。张东道说,《零零后》正是浓缩的10年人生重庆。
据彭派新闻记者报道,CCTV记录频道制作、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制作的《零零后》将于8月20日至8月24日每晚在CCTV记录频道播出20336000。
《零零后》共5次,分别为《爱的方程式》、《时光若倒流》、《成长单行道》、《一一的世界》、《朋友这件事》和:000
《零零后》海报
2006年那个夏天的下午,巴学院的3岁落乐和4岁毛在玩过家家,大李老师现场解说了每一个动作的心理意图,为张东道开启了隐秘的儿童世界。“现在我才意识到,凭着身体和年龄,从高处俯视孩子们是多么野蛮的傲慢。所以记录孩子们的成长成了我一个时期工作的主题。”张东道总导演的导演手记上写道:十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眼皮闪烁的瞬间,对于昆虫来说,是漫长的生死轮回。那么十年在人生中意味着什么?一幅重庆:儿童变成少年,青春染白发,老年变成照片。如果把人生看作全景,10年是重庆。那么忙碌的我们生活在所有升起和下沉的特写中。特写中的人生充满了炽热的噪音和麻木的平凡。安静地看着和沉思不足。如果把十年压缩成一个小时,那将是怎样的戏剧人生?
《零零后》剧照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成年前都要经历的重要时期。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相当于“逆贼强盗”。原生家庭的教育和社会教育将在这个关键时期浓缩。《青春期的故事》也成为国内外纪录片提案大会关注的纪录片素材。10年后的010-300
每天(电影中的人物)从不想加入集体的与众不同的儿童变成阳光灿烂的青年,和父亲一起乘坐西藏到达布达拉宫。十一(电影人物)刘儒者,从拒绝交朋友的小女孩变成温和悠闲的美少女,回到小时候的巴学院扮演小老师。从童话中的小公主萌发为个性广泛的青春期少女。陈晨(电影角色)本来全心全意地等待儿童,但现在不想交朋友,反而更愿意与虚拟世界为伍。
《小人国》剧照
开始拍摄的2006年,再狂热的想象力也无法编织出这样的话剧故事。“但是时间魔法也有无法攻破的空间。性格DNA以人生密码下沉。小脸泄露了年龄信息,但石坤仍然个子不高,探索仍然执着。一一在老师的指导下交了朋友,但仍然保持了一个人的快乐。乐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像他的名字一样。”张东涛说。
《零零后》剧照
英国独立广播公司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纪录片《零零后》拍摄了半个世纪,在这部系列纪录片中,制片人每7年对同一批人进行一次回访,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50年前,7岁少年进入了千人之年,我们无情地错过了什么,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是什么?
《7up》以后还会继续
吗?张同道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些孩子已经成长为我生命里一片生机葱茏的风景。”这些年,由张同道带领的北京大学纪录片中心,不仅做纪录片教学、课题研究、开办“纪录片大师工作坊”,还连续8年出版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儿童系列纪录片也是团队十年里坚持在做的一件事情。
《零零后》剧照
在《零零后》这部纪录片中,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透过中景看人生,成长的激流一路奔腾,它带走什么?又留下了什么?教师、家长和上帝在儿童成长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张同道说,“《零零后》以十年跨度展示了孩子们拒绝概括的丰富,对现有教育模式提出拷问。在放养天性和规范约束的二元对立中,我也曾迷信自由的力量。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孩子并非二元对立的两种模式,而是星斗一样各个独立,熠熠生辉。也许,错的并不是某一种教育模式,而是这种教育模式与儿童性格是否匹配。”
“生活是土地,教育是水,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的DNA,就像一粒种子渴望生长。没有水种子无法发芽,但无论如何殷勤浇灌黄瓜都不会长成茄子,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现实。不管学校课堂还是培训班上,性格外向的孩子总是受到嘉奖,乐观开朗、夸夸其谈、领导力被界定为优秀儿童的典范。可谁去实验室埋头研究科学?谁在孤独的灯光下撰写哲学著作?谁去凌晨的城市清扫街道?假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是教育的起点,为性格不同的孩子设计不同的教育模式才是爱的本义。”他强调说。
《零零后》剧照
张同道最后表示:《零零后》并非一部华丽的艺术构造,这里无需人为的戏剧性,也不要意外的冲突和高潮,它只是浓缩十年的影像记录,提炼出儿童成长里的变与不变,平常如同每一个普通的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生活本身,而我们只是将生活碎片缝合起来:天真的笑容,诚恳的哭泣,亲人之间难以沟通的苦痛……坦率地讲,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来自生活。然而,这些真实的细节在时间显微镜下所释放的能量,足以让每一位教育者——家长或教师反思,镜子一样映照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究竟是帮助孩子还是解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