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城市精神,鼓励莱芜人勇敢竞争。
市委改革处副主任王晓华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是根植于历史、立足现实、引领未来的一种信仰和追求,也是形象和品牌。新时期莱芜城市精神的提炼、塑造和实践,不仅是莱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也是莱芜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提高莱芜的城市品味和市民的精神境界,对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保持充分的发展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诚实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石。国家信仰不强,业界没有信仰,人没有信仰。我市位于齐鲁的交界处,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兼具济济、鲁的意识、中正和新立性,是赖宇最鲜明的价值标签和突出的特性。诚实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但它是莱芜人民的立体、诸家之路、交往基础、政法、经商之魂,是流于莱芜人民血液的道德基因。
创新是莱芜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各个历史阶段,莱芜人民都有引领风气的精神追求和创新行为。莱芜人渴望发展,渴望超越,突破现状,渴望更好的生活,以创新为动力来源,以探索为方法论,以实验为试金石,进取,战胜万难,不辜负我们全力推进的各项事业,可以展示当代莱芜人强大的历史责任。
和谐是人民心中美好的愿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经济指标要提高,文明质量也要提高,只有包容开放的地方,才有品位和活力,才能迎接八方的访客。只有更好地抢占资源,聚集人气,加快发展,才能实现莱芜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目标。
奋进是莱芜发展的应有之义。莱芜的发展史是一部奋进史。长勺之战,一气呵成千年好马,莱芜之战,枪林弹雨阻挡不了莱芜人民对自由的渴望。改革开放,雨中阵雨成就莱芜今天的成就。事实一再证明,只要心在一个地方思考,把力量转移到一个地方,负重前行,莱芜人民就有信心、决心和能力重新铸造辉煌。
一个城市由无数个人组成,每个人的精神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市的气质。(亚里士多德。)毛主席说,人要有点精神。只有所有莱芜人积极实践,莱芜精神才能更有生命力。现在莱芜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时期,城市精神必须是所有莱芜人的集体内省,所有莱芜人都需要认识到实践。我相信,只要所有莱芜人清醒过来,最终就能聚集起来,成为推动“四个发展”、建设“五个莱芜”的强大力量。
令人振奋的莱芜城市精神。
张洪福市文联副会长
莱芜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可以检验的历史至少有7000多年。这里是东夷文化区域中心、大门区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姓氏的烹饪和秦文化的发源地。莱芜位于齐鲁的交界处,深受齐丰陆云的熏陶和滋润。莱芜冶炼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重要的冶铁中心,以“地铁”闻名。莱芜在鲁中,扼住咽喉,自古以来,军人们一定在争吵。莱芜是另一个时代气息丰富、创新精神丰富的城市,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立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莱芜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致力于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致力于建设实力莱芜、活力莱芜、魅力莱芜、生态莱芜、幸福莱芜。“诚信、创新、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继承了莱芜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现了莱芜人踏实、面向未来的视野和胸怀。
诚实——-一贯的莱芜品质
人没有信任就站不起来,国家没有信任就没有兴致。诚信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市长/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莱芜深受卢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诚实是莱芜人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追求。人,话必说,行动必有结果。为了政治,说真话,做正直的事,命令就行,禁止就禁止,得到国民的信任。为了商人,以诚信为本,小孩子不欺骗。不是宝物,但诚实是宝物。我们坚信,沿着诚实的道路徒步旅行,会有广阔的前景和辉煌的未来。
创新——-勇敢助手的发展动力
莱芜称故国为某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两个种族都擅长家畜和农耕,他们驯养饲养动物,采集大麦耕种,他们的创新行动留给了后代。莱芜位于齐鲁边境,齐国崛起强盛后,巩固了齐国的布局、变化、自治、开放、现实的齐国文化,莱芜莱芜商人朱亚铜、春秋钢铁、汉代永哲、宋代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到明清为止鼓铸不断,莱芜人以冶炼技术的不断创新创造了辉煌的冶炼文明。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大工业建设中,富有创新精神的赖乌人仍然没有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文化、经济各领域的莱芜经验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果。面对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困难,莱芜人通过创新寻找道路,促进改革,促进合作,聚集人才,掌握强大技术,实施创新带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创新实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群雄一新,一新一,又一新一。对莱芜人来说,创新是无穷无尽的。
和谐————健康协调的发展模式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孔子云:“君子和睦而不同。”公元前500年,孔子陪同鲁政公到莱芜轻工境内的峡谷和齐景公会盟,按照“仪式”维护国军的尊严和鲁国的利益,达到了齐鲁的和平局面。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寻找共同点,保存差异,影响深远。莱芜人有追求和谐的传统,“和睦昂贵”、“其乐融融”、“家和一切兴盛”的概念抓住了人们的心。今天,莱芜的和谐理念有了新的内涵和扩展,不仅要谈人与人的和谐,还要谈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关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的共同繁荣”的目的。通过“和谐”的发展方式,以人为本,提高保障能力,加强人民福祉,建设“幸福来宇”。
/p>奋进——— 永不懈怠的精神风貌
嬴汶西流,哺育了嬴姓和嬴族,也成就了嬴秦文化的源头。嬴秦始源于东方,夏、商、周三代屡经挫折,但从未沉沦,嬴秦西迁的过程,便是一部不屈不挠、永不懈怠的奋进史;嬴秦崛起于西陲,历经数百年的苦心经营,扫平诸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嬴秦东向,横扫天下的气魄,更是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建功史。公元前684年,发生在境内北部的长勺之战,留下了“一鼓作气”的佳话,一鼓作气、奋勇直前、永不懈怠、争优创先,成为莱芜人世代秉持的精神风貌。日寇入侵,国难当头,莱芜人民负重奋起,与鲁中部队浴血八年,砥柱中流,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莱芜人民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儿郎上战场,面对强敌,敢打必胜,莱芜战役成为运动战的光辉范例。莱芜位居鲁中,却没有阻住我们向往大海的胸襟;三面坏山,更没遮挡我们面向未来的视野。我们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弱,但我们不因小而自馁,更不因小而懈怠,我们敢与强者比干劲,敢与优者比韧性。比干比强比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莱芜人必将再增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弘扬莱芜城市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市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 吴志亮
“人是要有一点精气神的”。城市亦然。这精气神即谓城市精神。“诚信、创新、和谐、奋进”的莱芜城市精神,可谓一语点睛。
城市精神是历史因子、现代元素、未来品格的相融相成,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了城市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自信。
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诚则灵,信则达。诚信即诚实与信任,是城市灵魂之灵魂。“诚信”是莱芜精神之主要特质,既是齐鲁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理性的价值取向。从春秋时期的“管鲍分金”史载以来,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等诚信如金、诚信为本的优良传统世代相传,莱芜由此成为历史上有着3000多年冶炼史和2000多年的冶铁史的重要冶铁中心。如今,“诚信莱芜”品牌的打造,更彰显了莱芜大气开放的姿态和胸怀,诚信包容、海纳百川的品德和魅力。
创者,开始;新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催发动力转换、生成新的动能、完成转型升级的利器何在?创新。从“四个发展”、“五个莱芜”到“十大产业提升”、“莱芜全域旅游”,当创新注入体魂、融入性格,莱芜正在乘创新之风,携变革之力,创造未来、领跑发展。
《广雅》说,和者,谐也;《尔雅》说,谐者,和也。和谐即美,是古与今、山与海、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之间的美之彩虹。对莱芜来说,这种美,不但是山水之美、绿地之美,更是人文之美,传统之美,是城之美、人之美的和谐,是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谐。莱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均衡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小康社会。因此,把“和谐”作为莱芜城市精神的内容之一,与时代发展一脉相承。
“奋”者,振作而鼓劲;“进”者,勇往而直前。“奋进”是一种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从一鼓作气、激人奋进的长勺精神,到莱芜战役、彪炳史册的红色经典,再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长征路,穿越历史文化的积淀,莱芜人奋进的足迹,构筑起一道莱芜城市精神的独特风景线,延绵着我们的城市之“魂”、城市之梦。
莱芜城市精神历史溯源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尚明
“诚信 创新 和谐 奋进”是对莱芜城市精神的高度概括、精确提炼。这一精神发端于莱芜历史文化,形成于莱芜革命传统文化,发展于莱芜新型文化,是莱芜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新型文化的有机统一。
首先,莱芜城市精神发端于悠久的莱芜历史文化,是数千年莱芜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浓缩。
“诚信 创新 和谐 奋进”这一莱芜城市精神存在和发展的“源头”主要有三个:一是东夷文化。莱芜地处古东夷文化圈,是东夷族人发祥地。东夷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好仁尚礼,民风纯朴。在莱芜地区,诚信、和谐的理念自古有之。二是齐鲁文化。莱芜位于齐鲁交汇处,古称嬴牟。齐文化务实际、尚功利、因民俗、顺民欲的特质深深地影响着嬴,鲁文化重理想、尚仁义、尊周礼、重传统的特质则深深地影响着牟。到战国末年,齐、鲁两国文化逐渐融为一体,嬴、牟文化也随之融合在一起,成为齐鲁文化的亚文化。三是嬴秦文化。莱芜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秦文化开放、包容、坚韧、创新的特质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莱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大影响。
可以说,东夷文化、齐鲁文化、嬴秦文化是形成莱芜“诚信 创新 和谐 奋进”这一城市精神的生命密码。受这种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莱芜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政治、军事、思想、文学、史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如,文仕吴来潮、亓诗教、朱童蒙、亓之伟,武仕刘瑀、杨保、魏均祥、李杲……他们或德行兼备、治国有方,或武功显赫、英勇盖世,或勤政爱民、尽力尽责,或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无不彰显了莱芜人的人格魅力。他们对莱芜城市精神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莱芜城市精神形成于优秀的莱芜革命传统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莱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莱芜城市精神具有明显的三大革命历史板块结构特征。一是古代的民族抗争意识,二是近代的反帝爱国精神,三是现代的革命斗争精神。
莱芜人民自古就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们不畏强暴,不怕强权,为争取本阶级和本民族的独立做出过许许多多的卓越贡献。从牛泉镇亓省庄村南的展雄寨到祥沟村的黄巢落马处,从羊里镇大舟山大舟院到口镇田庄古庙;从春秋末年的柳下跖起义到唐代黄巢起义,从下水河村秀才于曰恭率众起义到栾宫村栾思信发起“草把子事件”;从1927年的“红山血案”到1942年的“云风乡惨案”;从轰轰烈烈的鲁中军民抗日斗争到名垂青史的莱芜战役,无不折射出了莱芜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下,莱芜人民形成了勇敢、智慧、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构成的历史文化内生力,为莱芜城市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当然,在悠久的革命历史实践中,莱芜人民学到的、做到的不单单是反抗、拼杀,还有诚信、包容和对和谐的不懈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的夹谷会盟,早就成为了孔子尊崇周礼和有理有利有节处世之道的典型案例,早就在“国际关系”史上留下了“化干戈为玉帛”、“和为贵”的千古史话。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山东工委、泰山特委、泰山地委、泰山行署等一大批上级党的组织在莱芜的建立,以及由莱芜人建立(或接管)并长期支撑着的章丘、章历、新甫、沂源和河北间县、浙江杭州、宁波、奉化、定海等根据地、解放区,都是莱芜人拥有大方实在、敢于牺牲、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注重和谐相处等良好品格的极好例证。
可以说,莱芜城市精神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培育特质。在这种特定的政治环境和革命文化氛围中,莱芜人民固有的优秀思想道德和朴素的阶级感情转化为为翻身解放、实现革命理想而敢于战斗、勇于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涌现出了吕若侃、刘仲莹、毕指南、鹿省三、杨桂芳、李增援、吴慧梅、池玉贵、刘俊林、李念林、左太传、王醒、刘莱夫、刘舜卿等等数以千计的优秀党史人物。他们既是莱芜城市精神的杰出代表,又对莱芜城市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第三,莱芜城市精神发展于莱芜先进的新型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莱芜城市精神既与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相关联,又与新型文化、新的时代精神相整合。它不是凝固僵化的历史陈迹,它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意识形态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莱芜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以社会主义为根本特质和主体内容的新型文化逐渐树立了起来。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战争留下的巨大创伤,莱芜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贫困、恶劣的自然条件,莱芜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披荆斩棘,负重奋进,开展了各类工、农业生产“大会战”。雪野水库、大冶水库、乔店水库等一大批利在千秋的浩大工程圆满竣工,莱钢、张家洼、莱芜发电厂等一大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改革开放以来,莱芜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精神境界不断得以升华。王守东、韩增旗、徐祥新等一批先进典型名扬全国。
近年来,全市上下以诚信为立市之本、以创新为动力之源、以和谐为奋斗目标,抢抓济莱协作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推动转调发展、协作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实力莱芜、活力莱芜、魅力莱芜、生态莱芜、幸福莱芜,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再一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了双拥创城“七连冠”目标。这些,都为莱芜城市精神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壮大了新的文化内生力;这些,都是莱芜城市精神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部分的具体体现。
莱芜城市精神感悟
□市史志办副主任 毕泗国
莱芜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品质。莱芜历史上处于齐、鲁交界,齐文化的崇实尚新、开放包容和鲁文化的尊礼尚德、重义守信在这片热土上相融合,形成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的地域文化风尚。莱芜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有着新时代赋予的优良品质。自1992年设立地级莱芜市以来,全体莱芜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人骄傲与自豪的发展成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莱芜人民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历练出了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在步入“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市文明委面向社会各界开展“莱芜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并最终将“诚信、创新、和谐、奋进”确定为莱芜的城市精神,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不仅提升了莱芜城市形象和品位,也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聚力“四个发展”和建设“五个莱芜”的热情与智慧。
“诚信”是莱芜城市精神之根基。古往今来,莱芜人民一直秉持着真诚相待、言而有信的行为准则,诚于内而信于外。莱芜人诚实无欺、讲求信用的优良品质一直为世人所赞誉。莱芜历史上流传着“管鲍分金”的典故,鲍叔牙为人诚实、重情一直为人们所赞颂。当今,莱芜著名企业家、泰山钢铁集团原董事长王守东同志堪称诚信经营的典范。大力弘扬诚信,继续发扬我们莱芜人待人以诚、纳人以信的好传统,靠诚信促发展,把莱芜建设得更加美好。
“创新”是莱芜城市精神之灵魂。创新关乎一座城市发展的生命,莱芜人民历来重视创业创新。莱芜古称嬴、牟,是嬴秦始祖伯益的封地。伯益辅佐大禹治水,率领族众垦荒,大力发展农牧,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创业创新的楷模。现今,莱芜作为全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基地,市委、市政府积极运筹,带领全市人民下大气力做好“创新”文章,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创新”作为莱芜的城市精神,体现出莱芜人民不畏困难,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挑战和机遇的精神。
“和谐”是莱芜城市精神之品质。莱芜人民一直遵循着真善美、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朴实善良,和睦共处,富有大爱。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莱芜历史上也不缺乏讲求“和谐”的故事。如“孔子观礼”这一历史史实,记载了孔子对于尊章守礼的重视,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近几年来,莱芜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手,精心打造和建设“大爱莱芜”城市品牌,有力地提升了市民文明、道德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道德支撑,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将“和谐”作为莱芜的“城市精神”,既符合作为礼仪之邦的区域文化定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奋进”是莱芜城市精神之精髓。从古至今,勤劳勇敢的莱芜人民从不缺乏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精神。成语“一鼓作气”的故事即发生在莱芜,如今金戈铁马的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但它体现的激人奋进的长勺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现代以来,无论是以“不畏强敌、敢于胜利、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莱芜战役精神,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中,雪野水库、莱钢、电厂等重大项目建设,体现出的都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我们坚信,继承和发扬“奋斗”的莱芜城市精神,一定能够凝聚起全市人民同心协力促发展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