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喜欢可以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其实前几天,我已经看到网上讨论《青春版》《亮剑》 —— 《雷霆战将》。
可以用所谓的青春版或偶像版来形容,抗战时期八路军的生活明显不现实,甚至是荒谬的描写。
比如在豪宅讨论军政,官兵叼着雪茄打架,女护士们穿得和制服的诱惑差不多……
很多网民不买这个,认为是新的“抗日神剧”,开始在网络上抵制。而且,一些主流媒体也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谴责,最终该作品进入了下一次停播的尾声。
让我们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对于“抗日神剧”这个词,其实大家应该一点也不陌生。
毕竟,在过去的10多年里,像《雷霆战将》这样的作品并不少见,甚至长期支配着一些地方电视台的黄金档案,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无意中在下午打开了电视,可以看到这种作品的样子。
这些电视剧可以解释为中国版奇幻大片、民国风的古装言情剧,或者破产版的漫威系列,但只有一个不能做到。
还原严肃历史的正统电影。
因此,有一定良心的网民们从当时开始对抗日神剧感到反感。不仅侮辱了众多先烈们的献身精神,而且把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变成“娱乐”也更加重要。
别说宠物狗了,连小屁孩好像都能一手消灭数万日军,不知道日本兵是在哪个坑里爬的蚂蚁,撒尿就能马上搞定。
名声很臭的历史老师当时说了一句话,其实蛮有道理的。如果日本兵是这样的水平,那年的我们又是什么?
但是问题是:尽管抗日神剧在网络上错误地评价了一部,但为什么他们一直在播出?
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动机是有收视率。
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了。尤其是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除了电视,完全没有办法看到外面的世界。
所以,抗日剧,所以观众不需要了解什么复杂的历史背景,也不在乎内部设置是否有误。反正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打开电视,马上开始看得津津有味,那部作品就会成功。
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看起来也很爽嘛。
有收视率的作品当然也是各大地方广播公司喜欢的对象。再高水平的地方电视台也不能保证所有节目都能吸引观众。有时候花很多钱制作选秀、感情、小动物关注节目,但最终没有收视率,相关人员没有被开除,真是奇迹。
抗日神剧一般都是一次性买断,每次没有三次五次播出的时候都会混时间,反正不怕没人看。
对电视台有利,对电影电视剧制作人、投资者也是如此。
拍摄作品都要提前准备体育场布景、道具等。与其他时代背景相比,抗日神剧完全可以实现“装备内循环”。这个制作组结束拍摄后,下一个制作组直接让出演者穿上,就结束了。也不需要换地方。
哦,对了,很多主演根本不打算用蓬乱的面孔找回历史,只看脸,说刚从现代剧拍摄现场跑来的我都相信。
费用大幅节省,大概率不会被拍到,这当然受到资本的喜爱。事实上,在抗日神剧获得人气之前,很多清宫剧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
以前只看电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现在开始使用手机了。
手机能提供的娱乐方式远远超出了电视的能力范围。最经典的是抖音(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崛起后,午饭时间可以看到看门大叔,也可以到处看到跳广场舞休息的大妈擦抖音(抖音)。
抗日神剧自然失去了依赖生存的观众基础,电视台也很难通过购买这样的作品来消磨时间。
没有收视率和关注度的保证,资本也不能继续首选
这类简单粗暴的玩意儿,近年来即便网剧的水平都在大幅度提升,对于细节考究到极致。不这样,就没办法赢回观众的心了。
而且另外一个趋势就是,随着大爷大妈们投奔抖音,影视剧反而又重新成为了年轻人的阵地。
前面说的网剧固然如此,哪怕这次惹祸的青春版《亮剑》亦如此。青春嘛,不就是找一帮型男美女做个秀,希望让贪图美色的男男女女为之疯狂。
以前的年轻人在网上骂抗日神剧,各大电视台照播不误——反正你们本来也不看。
现在如果抗日神剧把年轻人当成收视主体的话……那就不要怪大家呵呵了。
如今的年轻人本来整体素质就更高,对待历史也有了更加理性的认知,不会跟10年前那样一个历史段子都无数人信以为真。
而且,国家发展也让大家真正自信起来,不需要通过抗日神剧去获得一种空虚的精神慰藉。
反倒是现在刷日本的网络平台,一大堆喷子对于日本敢签RCEP觉得无法接受,特别好玩。
我以前在某篇文章里提过,以前的网文通常都跑不掉“踏平日本”的剧情,现在大家都不怎么将日本当回事了,最多将其视为一个原材料来源地和产品倾销地。
这种现实因素,也可以说是将本来就已经躺进棺材的抗日神剧彻底订上了棺材板。
因此,《雷霆战将》的下架间接地成为我们娱乐文化手段增多的证据。也同样,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愿意用严肃态度面对历史的年轻人。
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抗战题材作品就此消失。就如《亮剑》至今都经久不衰,说明好作品一样经久不衰。也将倒逼投资方和剧组们,下次认认真真地去拍片。
当然,如果能少几部《八佰》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