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党李正吴林正
石墨烯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新材料,在这股热潮中,包括a股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种资本不乏激进的投机者,监管层今年7月专门提名禁止投机。
在这种背景下,a股市场的石墨烯收购事件特别引起了业界内外的关注,招标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但承诺年内实现5亿韩元的净利润,2017年和2018年分别实现6亿和7亿韩元的净利润。
据华瑞能源10月11日发布的公告,将以现金人民币13.5亿韩元收购上述公司——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盛泰)15%的股份。
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几乎可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一年的业绩收益也可以与收购方华西能源最近五年的净利润总和相媲美。这是石墨烯创造的资本“新建”还是又一次“虚构投机”?由于种种疑问,11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参加了华西能源收购恒力盛泰项目的媒体试映会,对恒力盛泰厦门工厂进行了现场访问。
“新秀”是承诺回报惊人的成就,还是承诺画中的年糕?
在11月1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华西能源总经理杨军和恒利盛泰的创始人陈木星、丽楠都出席了,但遗憾的是,恒利盛泰的实际控制人张朴增缺席,反而回答相关技术问题的是该公司首席技术负责人、台湾的林怡君博士。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受到极大的关注和质疑,引起了记者们的竞争性提问。
恒利盛泰以前不出名,但这次“一声哭”成为华西能源价值约100亿韩元的收购对象。
在订单联系多、产能在补充、高毛利无法持续的情况下,恒力盛泰似乎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出了很高的业绩承诺。Huaxi能源收购公告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恒力盛泰合并报告显示,非贵母净利润分别在5亿元、6亿元和7亿元以上。这个约定怎么实现?心交所询问当然昨天成为全体观众关注的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恒力盛泰去年12月成立,截至今年8月31日净利润为2.28亿韩元,2016年承诺的一半没有完成。
对此,昨天恒力盛泰方面实际上在恒力盛泰今年4月才正式投入生产。2.28亿韩元的业绩可以看作是4个月的“功劳”,未来3年60亿韩元的订单将支撑公司履行业绩承诺的信心。
能签署销售订单无疑会提高未来的盈利能力,但恒力盛泰这个黑联动的“新秀”如何在短期内赢得这么多客户?恒利盛泰联合创始人李南解释说,客户来自母公司AMI和台湾安古强的早期积累。
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1~8月,恒力盛泰实现营业收入3.32亿韩元,净利润2.28亿韩元。其中前4位客户的销售比例接近100%,客户集中度高,80%以上是相关销售。其中,以市值向客户A销售石墨烯产品的金额为2.56亿韩元,占总销售额的77.11%,以市值向客户C销售石墨烯产品的金额为3248万韩元,占总销售额的9.78%。需要注意的是,客户名单还没有公布。
Li Nan回应说,客户A之所以被认定为子公司,是因为Hengli Stengtai的一名高管今年8月离开公司,调到了客户A子公司的现任负责人(离职不到一年)。尽管有实际交易,客户A的订单是实际交易,是不相关的交易,但仍然被确认为相关客户。另一个相关客户C实际上也是第三方客户的供应商。由于第三方客户的购买条件限制,不能直接从恒力盛泰购买,只能通过客户C“运输”。实际客户姓名未公开也是因为未公开的特殊原因,向管制层解释并征得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收购报告显示,在恒力盛泰报告期间,还处于试运行和试生产阶段。另一方面,恒力盛泰积极建设工厂及生产设备,完成了厂房的租赁及基础改造,但主要生产设备方案论证及供应商选择仍在进行中。另外,恒力盛泰的厦门生产线实际上直到9月6日才正式开始生产。
对此,李南对记者说,厦门工厂投产前销售的商品都委托台湾工厂进行生产加工。对于业绩承诺,李南充满信心,向在场的记者抛出了惊人的数据。今年公司签署的3年订单销售额预计达60亿韩元,今年没有需要完成5亿韩元净利润的负担。不仅如此,随着未来几年业绩不负担,订单的增加,以前客户订单过分集中的情况也将得到改善。
高毛利支持价格仍然很高的终端商用产品尚未上市。
今年9月,恒力盛泰在厦门投入了第一个石墨烯量产基地,启动了第一条100吨单石墨烯的生产线,预计2017年将达到300吨的生产能力。在恒力盛泰的计划中,希望到2020年石墨烯生产能力扩大到5000吨。
虽然声称签署了60亿韩元的订单,但要注意的是,11月1日记者参观恒力盛泰厦门工厂后,无论是已经购买产品的客户还是恒力盛泰本身,还没有推出针对终端市场的石墨烯商业化产品。
“我们的客户已经在一小部分试用生产了石墨烯商业化产品,但还没有全面上市到终端市场。”李楠说。
另一位石墨烯从业者宫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量产不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从诞生之日起,工业化道路就一直受到高成本的支配。但是之前华西能源响应心交所提到,国内以石墨烯为主的企业约有70家,其中粉末企业约有50家,大部分企业技术不成熟,产能低,成本高。“目前,能够低成本量产的单层石墨烯材料供应商只有一定数量。
力盛泰一家”。在恒力盛泰的量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石墨烯需要3吨石墨,目前高纯度的石墨约为5000~6000元/吨,再加上按销售收入被收取1%的技术许可费用。目前在销售端,每克石墨烯售价约50元。
“这并非所有行业都能够接受的价格。”恒力盛泰首席技术官林怡君告诉记者。
这给恒力盛泰创造了超高的毛利率。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1~8月,其超过3亿元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仅为111万元,毛利率几乎是100%。对比同行业,新三板挂牌公司第六元素2016年半年报显示,石墨烯粉毛利率仅18.3%;华高墨烯2015年毛利率66.5%。
根据张博增的预测,从长期来看,单层石墨烯的价格最终会降低至约200美元/kg。但林怡君表示,单层石墨烯要降到200美元/kg,是5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意味着,恒力盛泰的高毛利模式从今往后将逐渐失去优势。
“我们也在探索商用领域的终端产品,预计在年内有望面市。”厉楠还透露,选择向华西能源出售部分股权的另一个考虑,是借助上市公司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石墨烯商用成品。
“石墨烯的产业化之路障碍关键在于,高端应用缺技术,低端应用缺市场。”宫非对记者表示,对于石墨烯的产业化商用,仍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应用面究竟在哪里?一则成本高而无法导入市场。其坚持认为,拿出真正的商用产品来才有真正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