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省大部分来自中国(如阮、范、陈、吴、李、郑、李、郑等)。越南不同王朝的开国国王本人或其始祖都是华裔。例如:吴朝的吴权、正祖的政府、田汝祖的余欢(蜀人)、李朝的李公允(民人)、秦朝的陈一瑜(民人)等。同时,古代安南也有征服南方占派族、真腊族国家后引进的姓氏,数量较少。
赵先生:
赵成现在是中国根据人口数量排名第几的中等省份中的第七个省,分布很广。
赵省的主要一人来自徐州,始祖是顺时东夷族首领白翼的后裔祖父。祖父是徐州时操纵著名茶马的能手。有一次,徐国朝班、赵部驾日李万泉里、周武王迅速返回锄头,为及时平定叛乱立下了大功,周武王把赵成送给了他。从那以后,赵部落就叫赵氏。
胡祖夫的后裔赵烈侯建立祖国是全国七雄之一,后来迁都邯郸(现在属于河北),直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国灭亡。赵氏初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殖。
秦朝末年,河北陈情人/秦庄赵托割据岭南,以广州为中心,建立了独立于中原的南越国,统治范围包括越南北部的僵局和九津两军,被汉武帝消灭。其后代散布岭南,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
越南赵氏正和他哥哥赵国,兄妹两人是九津郡郡安县(现越南清华省潮汕县罗山一带)的有力首领。
公元248年越南爆发了由赵夫人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反对中国三国时代吴国的统治。东吴派名将陆润因教主主事、镇压军队、赵夫人死于松山(清华城后绿县富田一带),越南人在松山修筑了赵夫人的墓和墓,并称之为“女皇帝”。
赵叔和赵光福父子为周延贤贵族,于公元544年帮助李焕创立了晚春国。李奔为了感谢赵肃和儿子的帮助,特别在首都建了新的寺庙,以“建国史”的名义,西峰赵夫人是上帝。后来李斌去世,赵光复自称赵越王(公元548-571年)。
吴姓:
五星是目前中华省中的第十个省,越南第六个省,朝鲜最常见的二十大省之一。
禹城起源于周城,始祖是太白和中庸,形成于全国初期。
殷尚诗姬氏朱作乐的首领高公(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白/中庸/季力。有小儿子桂力贤和才干,有水生熙昌(周文王)、《圣经》,高空把家庭主妇的繁荣寄托在熙昌身上。Taber和中翁知道父亲想让弟弟季力当继承人,以后再把位置传给熙昌,自动让贤者,跑到东南沿海一带的五月地区,不再回陕西。当时江南仍然落后。由于太伯和中翁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当地原住民拥立太伯为领袖,建立了姬氏吴国,并称九五,也使之成为“吴”。太白没有子女,死后弟弟中翁继承君位,之后中翁的子孙代代相传。
公元前585年,中翁的十九代孙树梦正式称王,到春秋后期开始强盛,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灭亡。吴王族子孙逃难,四散,为了不忘记故国,以本国名字为姓的就是吴。
吴在海外扩张,最先到达了日本。吴仁东道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即遭受吴灭后,其中一个发展成了日本皇室。而且,涌现了很多著名人物。
吴在东道同时有很多人向南迁移,加入了越人队伍,随后,更多的人今天搬到了越南,包括林冠和长沙等。(Northern Exposure,成功)唐朝中期,渤海吴有吴国南、临安州(现越南清华省)道知事,移居越南北部。
公元917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侯亮、广州节度使/河南上蔡、刘安因子/刘恩迪、刘公在广州越帝,第二年改国号为韩。南韩政海军节委任杨廷艺为教趾节度使。
公元937年,杨廷艺因羡慕校园工而被杀,杨牙和女婿吴权第二年在艾州(现越南清华省)起床,杀死了公选网,随后在白土江打败了南军,模仿了南条例。939年自称为国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吴祖。
吴权是中国江苏延陵吴姓桂刹的50岁孙。桂刹是吴王苏梦的第四个儿子,以贤德闻名,梦想苏梦继承王位。他断然拒绝,逃到了延陵(今天江苏常州市南侵省),在乡下务农,当农夫。他的三个哥哥先后是吴王。死的时候要对他前卫,他还是不接受。因此被后人推崇为“智德第三人”。因为那个封邑是延陵,所以形成了延陵吴氏。
吴权建立吴朝一千多年了,越南的吴成宗朝不断发展,产生了很多杰出人物,南越政权的最后一任总统吴静妍就是吴权之后。
郑某:
郑成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46位,源于江氏齐太公、吕尚的儿子郑公楼和智孙为诗。
五代末/北宋初仁政府是獾州(祁县贵州青龙县北部)陶思政公的儿子,最初是陈明公手下。
公元968年,政府英灵和他的儿子丁玉平了十二四军,创立了越南贞操,以国号为“大屈越国”,建立了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了越南历史的新纪元,持续了12年。
公元975年,宋太祖奉政府为“安南都护校正史太史慈脚趾君王”,承认越南为中国的“属地”,不再是郡县。这是越南摆脱中国独立的开始。
李先生:
女性在中国《新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在越南是十大省份之一。
女性起源于商朝时期的两个邦国——女国。一个是在这个山西境内,又名棋局。另一个今天在山东省县城西边。这两个女国的子孙都以国家为种子。
>黎氏在古代已有徙居越南者,而且在清化一带形成望族。公元980年,广西人黎桓(黎大行)创建越南前黎朝,建都华闾,年号天福。
公元1428年(中国明朝宣宗宣德三年)黎利(1385-1433)建立越南后黎朝(Nhà H&s853;u Lê)。后黎朝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部份,后期与莫朝南北对峙。(部份越南的历史学者先将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称作黎朝,后将1531年至1789年的后期称作后黎朝(也称作中兴后黎朝)以示区别。)
黎利原为越南地方豪绅,在明朝统治北越后,于1418年举行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纷纷参加,人数达数十万。黎利起义后,遭到明军镇压,转战十年。1426年,多次打败明朝大军。1427年,击破柳升率领的明军,柳升战死。后连续击败明军,迫使明军撤离越南。1428年,统一越南后,黎利称大王,在东京(河内)建立大越国,史称后黎朝。黎利在反明战争中,以弱敌强,屡胜明军,维护了越南的独立。
李姓: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
李氏出自殷纣时的赢姓理氏,源于河南鹿邑,其后裔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大唐王朝。
唐朝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是“安南”国名的来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唐至五代时期形成了越南和朝鲜李姓。
公元1009年,唐太宗之子/曹王李明的后裔李公蕴在越南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强盛的李朝(Nhà Lý;),又称作后李朝(Nhà H&s853;u Lý,与李贲所建立的前李朝而区别)。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瞿越国黎恒死后,“安南大乱,久无酋长,其后国人共立闽人李公蕴(泉州东石人)为主”,创立安南李朝。
1009年,前黎朝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利用王朝内乱的机会发动政变,建立李朝,并于次年改元顺天,定都升龙(今河内),是为李太祖。向宋真宗上表请求册封,真宗迫于北方压力,承认其独立地位,封其为静海军留守/检校太傅/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御史大夫上柱国。李朝历8主216年。 李朝建国后,采取唐朝和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圣宗、仁宗四代君主在位的117年里,越南进入了政治集中、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的时期。李太祖的治国政策包括兴建升龙城,分封中央军政诸臣职位,改组地方政治机构,立佛教为国教,实行科举制度,改革土地和税收制度,对外采取扩张政策等。但李氏强大后积极对外扩张,李朝前半段时期多次与宋朝、真腊、占城发生战争,北犯大宋/南侵占城/西掠哀牢,称霸南疆,多次侵入钦州等地杀掠,占领了大片领土。
北宋重新统一中原后,越南统治者表面上向宋廷纳贡称臣,实际上却与大理(南诏)互成犄交之势,共同对抗中央政权,尤以越南为甚,从北宋开始,越南历代统治者屡屡侵扰中央政权,并常南下侵占中国属国占城。
北宋皇佑年间,李氏挑拨广源壮族首领侬志高叛宋,率兵攻克邕州(今南宁),挥师沿郁江东下,围攻广州,被宋将狄青领军击败。此战对大宋影响非小,武将们相互倾轧/争功夺权/犯了仁宗大忌,使其整军治国/富国强兵的计划中途夭折,直接导致神宗熙宁年间对安南之战。
公元1075-1079年,宋朝联合占城国和高棉国进攻李朝大越,越南人被打败,李朝统治者把边界5省割让给中国。后来根据1084年条约,这5省又回归于大越。
但1127年仁宗去世后,越南国势开始衰弱,国内封建诸侯相互交战,争夺权力。李朝后半段时期,发生了“范猷之乱”、“郭卜之乱”和陈嗣庆、陈承兄弟专权的场面。1128年(宝庆二年),权臣陈守度趁李朝女皇李昭皇年幼,篡夺政权,李昭皇之夫安南驸马陈日煚取代李氏,建立大越陈朝。
*李太祖(Lý Thái T&s893;)本名李公蕴(Lý Công U&s849;n),是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年号顺天,庙号太祖,谥号神武皇帝,葬于寿陵。 李公蕴是古法村人氏(今北宁省东岸县),先祖为中国福建移民。他受业于高僧万行法师,在黎庄宗时拜左亲卫殿前指挥使。1010年李公蕴乘前黎朝嗣主幼冲,篡夺皇位,改元顺天,建立李朝,尊号奉天至理应运自在圣明龙见睿文英武崇仁广孝天下太平钦明光宅章明万邦显应符感威震藩蛮睿谋神功圣治则天道政皇帝。他迁都升龙城(即今日河内,原名大罗城,为唐朝高骈治所),大封宗室,立李佛玛为太子,以佛教为国教。共有六子和十三女。
李公蕴,原籍福建省人,后来侨居越南北部的古法乡(北宁天德)。据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曾得到黎朝的重用,任殿前指挥使,在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黎朝皇帝驾崩,朝中大臣平素敬畏李公蕴,便纷纷拥护他为皇帝。于是李公蕴于公元1010年登基,成为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李太祖。 李公蕴即位后,迁都大罗城。由于他来自中国,对中国文化特别有感情,所以他所实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仿照中国。他仿照中国的式样建造宫殿,又大力提倡汉语汉字,1010年的《迁都诏》就是用汉字写成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仿效汉文化的传统,采用赐姓的手段来加强政治统治,信的子孙也都沿用此法,因而在李朝统治时期(1010-1225),李姓被广泛地赐予有功的文臣武将,从而使李氏宗族在越南急剧膨胀。 直到公元1028年之前,越南李朝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李公蕴之后,李朝有七位皇帝,他们是李太宗,李圣宗、李仁宗、李神宗、李英宗、李惠宗、李昭王。李圣宗在位时,改国号为"大越南",他被宋仁宗封为"安南王"。李英宗时,宋朝孝宗封其为“安南国王”。此后,由李惠宗继位。李惠宗无子,便由其女儿昭圣公主继位,是为昭王。后来昭圣公主与李朝大臣陈守度的侄儿陈日煚结婚,不久就让位给日煚。于是,李氏王朝的统治至此宣告结束。
陈姓:
陈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中为第5大姓,分布很广,以南方居多,除台湾外,以广东为最。在越南为10大姓氏之一。
陈姓源于西周时期的古陈国(今河南淮阳),始祖是舜帝后裔/陈国开国国君沩满,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陈氏移居海外,以入越南较早,至宋代人数更多,有的成为安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于公元1228年建立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
安南大越陈国国主为汉人,自称祖籍江浙会稽,本姓谢,后南迁福建时改姓陈,闻大宋国祚繁盛,便遣使上表请求加封,愿与大宋世代交好,承为西南藩篱。
福州府长乐县人谢升卿,因科场失意流落到广西邕州(今南宁),在边界贸易集市上,被越南的官僚陈孝招赘为婿,改名陈承,承子日煚于1225年当了皇帝,建立陈朝。
陈朝(Nhà Tr&s847;n)以前的李朝进入第七代皇帝李高宗(在位1175年至1210年)的时代以后、逐渐显示出衰弱的迹象。尤其是在高宗晚年1209年发生了叛乱、为了镇压叛乱需要藉助于外戚陈氏的力量,陈氏在李朝的势力得到了加强(陈氏把自己一族的女儿献给高宗的儿子李惠宗作为皇后)。 1210年,高宗死去,李惠宗(在位1210年至1224年)继承了第八代皇帝的皇位,惠宗是个无能的人不能管理朝政,作为外戚的陈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而且陈氏的首领陈守度看到惠宗懦弱和李朝衰退的情形,便考虑篡夺皇位。 1224年,陈守度废惠宗,立他的女儿李昭皇(在位1224年至1225年)为皇帝。之后陈守度怂恿内甥陈煚与昭皇结婚并强迫昭皇让位给其夫陈煚,而陈守度自称为太师,并完全掌握了国家的实权。这时,李朝完全灭亡,陈朝成立。陈朝初期 陈朝的实际创始者是陈守度,他由于深怕自己簒夺皇位而被后世所非难,所以由自己的内甥陈煚——后来的陈太宗即位。陈守度以太师的尊贵身份掌握实权至1264年死去。第一位君主陈太宗的统治时代乃陈朝的形成期,国家体制的基础和各种制度被整备和改革;科举制度的实施确保人材的登用;越南第一部官方修订著名史书《大越史记》被编撰。蒙古军入侵 1257年,当时云南已被蒙古军占领,并开始入侵越南。其入侵的目的是为了从南方夹击南宋作准备,陈太宗亲自率领军队对抗入侵的蒙古军。 太宗去世后,元朝皇帝忽必烈要求陈圣宗向元朝称臣,圣宗拒绝,并向元朝摆出抗战的姿势。1278年,圣宗让位与儿子陈仁宗,退居太上皇,但圣宗的政治生涯并未完结。他在四年后的1282年披甲上阵,指挥军队与入侵的元军作战。名将陈兴道更成功击退元军。陈朝后期 陈朝实行太上皇制度和近亲通婚等作为一族的中心政治。这是由于以前篡夺李朝的经历,因而害怕被外戚背叛而造成的。 但是进入第九代皇帝陈艺宗的时代,对这一族中心的政治有所不满的重臣和官僚等的叛离,再加上遭到了占婆的进攻,陈朝逐渐开始显出衰微的迹象。随即,在这个混乱中,艺宗的外戚胡氏终于掌握了实权。 1400年,陈朝最后的皇帝陈少帝被胡季牦簒夺皇位,陈朝灭亡。
胡姓:
胡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中为第13大姓。西晋末年,中原胡氏有一支移居福建。
胡姓与陈姓同源,都源于河南淮阳西周初期的古陈国,陈国开国之君沩满死后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谥为姓,就是胡氏。以国为姓,就是陈氏。
胡公满是舜的后裔,舜死传位给禹,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后虞国“或失或续”。商均的33代孙即胡公满。越南胡朝改国号为大虞,是否有纪念先祖故国之意?
公元1400年,胡季犛(li)推翻越南陈朝,自立为帝,国号大虞。1406年,明出兵攻安南。1407年,大虞为明所灭,明在安南访陈氏后裔,不得,以安南为中国“故土”,因此并入明朝版图,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1427年黎利迫使明军撤走,立陈朝后裔陈暠,明军撤出交趾。1428年,黎利自立,国号大越。1431年,明承认大越黎氏政权。自此越南独立至今。(但仍奉我国为正朔,每年上缴岁银供品,直到中法战争中法条约签定,中国承认越南彻底独立。)
莫姓:
莫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中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为多。 莫姓始祖是黄帝之孙颛顼帝,颛顼造莫阝城(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北三十里),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城者,后世子孙以地为氏。 繁衍播迁:莫姓主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五代十国至两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而北方的莫姓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际始有莫姓入迁福建。宋末元初,蒙古铁骑南下,兴盛于今浙江、江苏等地的莫姓为避兵火,大批涌入今广东、广西。
莫太祖(M&s841;c Thái T&s893;,约1483年-1541年)本名莫登庸(M&s841;c &>72;&>59;ng Dung),是越南莫朝开国君主。先祖为中国广东移民,父名莫萍,乃陈朝状元莫挺之后裔。 莫登庸是宜阳古斋人,自小从事渔业,长大后,以健壮成为勇士。在襄翼皇帝时,他被封都指挥使。 |
莫太祖(M&s841;c Thái T&s893;,约1483年-1541年)本名莫登庸(M&s841;c &>72;&>59;ng Dung),是越南莫朝开国君主。先祖为中国广东移民,父名莫萍,乃陈朝状元莫挺之后裔。 莫登庸是宜阳古斋人,自小从事渔业,长大后,以健壮成为勇士。在襄翼皇帝时,他被封都指挥使。
莫家世代为渔民,明朝中叶,许多渔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大部分定居在安南(今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莫登庸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莫登庸很有勇气,成年后为安南皇帝。 |
莫登庸为后黎朝太尉,杀黎恭帝建立莫朝。但是郑氏扶黎朝后裔複国于南方,莫朝即为南北朝之北朝。1592年莫朝为郑氏所灭,但是莫氏仍盘踞高平一地,直到1677年。莫氏甚为畏惧明朝,莫登庸曾经带数人北上请降,同时安南国被降为安南都统使司。 |
莫登庸为后黎朝太尉,杀黎恭帝建立莫朝。但是郑氏扶黎朝后裔複国于南方,莫朝即为南北朝之北朝。1592年莫朝为郑氏所灭,但是莫氏仍盘踞高平一地,直到1677年。莫氏甚为畏惧明朝,莫登庸曾经带数人北上请降,同时安南国被降为安南都统使司。
莫登庸(?~1541),公元1527——1529年安南国王(今越南),原籍东莞中堂蕉利北坊(望牛墩路口左),莫宣卿七世孙莫钝后裔。莫登庸先祖为蕉利 ... 莫登庸废黎氏政权,即安南国王位,越南(安南)自此分为南北朝。莫登庸病卒后,莫氏宗室争权内拱,国势日衰。 |
莫登庸(?~1541),公元1527——1529年安南国王(今越南),原籍东莞中堂蕉利北坊(望牛墩路口左),莫宣卿七世孙莫钝后裔。莫登庸先祖为蕉利 ... 莫登庸废黎氏政权,即安南国王位,越南(安南)自此分为南北朝。莫登庸病卒后,莫氏宗室争权内拱,国势日衰。
莫太宗(M&s841;c Thái Tông,?-1540年)本名莫登瀛(M&s841;c &>72;&>59;ng Doanh),是越南莫朝第二代君主。他是莫太祖莫登庸之長子,即位後改元大正。 莫登瀛在位時,清化人黎意起兵於揶州,其父莫登庸領兵攻黎意在馬江,莫朝軍隊屢戰屢敗,被迫退回昇龍。 |
莫太宗(M&s841;c Thái Tông,?-1540年)本名莫登瀛(M&s841;c &>72;&>59;ng Doanh),是越南莫朝第二代君主。他是莫太祖莫登庸之長子,即位後改元大正。 莫登瀛在位時,清化人黎意起兵於揶州,其父莫登庸領兵攻黎意在馬江,莫朝軍隊屢戰屢敗,被迫退回昇龍。
郑姓:
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今河南新郑),亡国后以国为氏。西晋末年迁居福建。在当今中华姓氏中居第23位,分布很广,以浙江/福建居多。
大越郑朝(1545——1787)共242年国运 郑世祖:谥号明康王,名郑检,公元1545年-1570年在位25年。 统治越南北方的“北朝”莫氏政权,与1545年由郑检专权的“南朝”,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直至1592年初郑氏军队占领升龙,基本上结束了南北割据局面。从此又开始了“黎氏为王郑氏执政时期”。但是,这时镇守顺化的阮淦之子阮潢却打算建立自己的政权与郑氏对抗。后来阮郑两大封建主集团,终于在1627年爆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阮氏封建主集团主要以顺化—广南为基地,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越史称“广南国”。阮氏集团为了扩张势力,不断向南方发动侵略,不仅侵占了占婆的残余领土,而且还乘柬埔寨的衰落,在18世纪下半叶把越南南方当时属于柬埔寨的国土(下柬埔寨)完全并入了越南的版图。阮郑之间连年不断的战火,使越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而18世纪的越南,从南到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西山农民起义。1783年,南方的阮氏封建主集团在西山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1785年打败2万暹罗侵略军。1786年北方的郑氏封建主集团也被西山军消灭,整个越南为西山军所控制。西山军智胜强敌 1771年,越南平定省发生阮文岳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当时越南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阮氏王朝,北方是郑氏政权。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西山军消灭了阮军的大部分主力。这时,北方郑氏统治者郑森想趁机捞一把,派黄五福带兵南下,攻占了阮朝首都富顺(今顺化)。阮氏朝廷逃跑后,西山军和郑军直接发生接触。两军开始交战,互有胜负。后来黄五福打了一次胜仗,西山军遭到很大损失,退回归仁。 北方郑军乘胜南下,这时阮军力量有所恢复,再次派兵北上,西山军腹背受敌、形势极为不利。起义军要想摆脱这种困难的处境,最好是利用郑阮之间的矛盾。因此,阮文岳决定和郑军讲和,专门对付已经削弱的阮军。黄五福占领富春后,郑军中瘟疫流行,失去了战斗力,不能再打下去。为了让西山军和阮氏作战,使他们互相消耗力量,也愿意讲和。起义军领袖表面上接受了郑森的封号,阮文岳作了郑氏的“壮节将军”,阮文惠也接受了“前锋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投降和交出自己军队的领导权。西山军和郑军讲和以后,得到了休整恢复的机会,着手巩固归仁根据地,一边积蓄粮草,一边修筑城池。由于北方暂时停战,消除了后顾之忧,起义军的主力调向南方,专门去打击阮氏的残余力量。 1776年和1778年,西山军两次南讨阮军,都取得了很大胜利。阮文岳自称西山王,表示完全独立,取消郑氏所加的各种封号;后阮文岳又自称为皇帝。1786年,西山军北上,消灭了郑氏政权。
郑怀德(1765~1825年),原籍福建长乐县,生于越南。父亲郑庆在越南朝廷任六品官,因而随入仕途,历任内政、外交、文教、军务要职。明命元年(1820年),编纂成《嘉定通志》,记叙越南南圻地区疆域沿革、城池建设、物产交易、水利交通,风土民情等。其中对华侨开拓该地区记载尤详,成为研究17~19世纪越南南圻社会、经济、地理及华侨历史的重要著作。 郑怀德的著作是:《历代纪年》、《康济录》、《北使诗集》、《华程录》、《嘉定三家诗集》、《嘉定通志》和《艮斋诗集》等。他是阮氏两朝大臣,善文工诗,他的《嘉定通志》是一部史地著作,详述南圻各镇之建置、疆域、风俗、土产、城池及华侨事迹。在1863年就有法文译本。 原籍福建长乐,是越南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编撰的(嘉定通志》是一部史地著作.详述了南沂各镇之建制,疆域,风俗,土产,及城市,所志多涉及历代沿革及华侨事迹,是我们今天研究南沂历史,地理及华侨史的宾贵材料.据传,自明命朝以后,凡在南沂任重要职位的越南官员,无不先读此书,然后上任,显而易见本书的重要性.而且此书实际上是阮朝新编<大南实录》,《大南列传》以及(大南一统志》的重要资料来源,早在1863年就有法文译本[[811w.其创新在于他打破了传统的作法,广泛地收集材料,对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亦作了记录,从而保存了大量史料.从文献资料看,有关红木的最早记载当推由华侨郑怀德(1765-1825)撰写的《嘉定通志》。这是一部有关越南南方的地方志。在物产志中写到:“红木,叶如枣,花白,所产甚多,最宜几案柜椟之用,商舶常满载以归。” 华裔,组织“平阳诗社”,后改称“嘉定山会”。其诗作富于时代气息,显示了阮朝初叶南方诗风,为世所推重。师友之中,以郑怀德、吴仁静、黎定光最负盛名,称“嘉定三家”。
阮姓:
阮姓为越南第一大姓,乃晋汝南人阮敷为交州刺史时形成。
陈氏篡权推翻李朝建立陈朝后,担心李氏亲族反抗,强迫所有姓李的人一律改为姓阮。
清朝中期,阮福映统一越南,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氏王朝。当时不少官员都被赐姓阮,阮姓成为越南最大的姓氏。
1803年(嘉庆八年)清朝政府将安南国改为越南国,封阮福映为国王,越南由此得名。
姓氏:阮祖宗:皋陶氏之后分类:以国为姓 |
姓氏起源: |
1、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
郡 望: |
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属兗州(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 |
堂 号: |
迁徙分布: |
阮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阮是第九十三大姓。远祖起源于商代。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阮氏是商朝的诸侯之国,在岐山与渭水之间,后代子孙以国为姓。而根据《千家姓查源》上说,殷商时有一个阮国,偃姓,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后来被周文王所灭,阮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全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起源就在那里,后繁衍分布到全国。因此陈留阮氏身价大增,特别是在三国两晋这样讲究门阀制度的朝代,陈留阮姓一下子就成为望族。后来,陈留就成为阮氏的一大郡望。古越南有阮氏王朝,因此,今天越南多有阮姓者。 |
姓氏:阮祖宗:皋陶氏之后分类:以国为姓
姓氏起源:
1、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郡 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属兗州(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
堂 号:
迁徙分布:
阮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阮是第九十三大姓。远祖起源于商代。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阮氏是商朝的诸侯之国,在岐山与渭水之间,后代子孙以国为姓。而根据《千家姓查源》上说,殷商时有一个阮国,偃姓,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后来被周文王所灭,阮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全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起源就在那里,后繁衍分布到全国。因此陈留阮氏身价大增,特别是在三国两晋这样讲究门阀制度的朝代,陈留阮姓一下子就成为望族。后来,陈留就成为阮氏的一大郡望。古越南有阮氏王朝,因此,今天越南多有阮姓者。
越南国父/越共创始人胡志明的名字是纪念中国同志的重生之恩:
胡志明(1890-1969)原名叫阮必成,参加革命后改名为阮爱国,20世纪40年代初又改名为胡志明。这里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阮爱国在中国从事革命活动时曾被反动势力逮捕,并被判处死刑。刑前,同狱的中国难友胡志明将自己出狱的机会让与阮爱国,自己坦然受死,使得蛟龙脱锁,重播云雨。阮爱国回到越南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胡志明,以纪念中国同志给予自己的重生之恩。 1924年12月中旬,胡志明化名李瑞从苏联来到中国广州。在广州举办越南青年训练班,是主要讲课人。创立了越南青年同志会,其领导核心是共产团,出版《青年周刊》作为机关报。他还参加成立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包括越南分会。他在广州各个训练班的讲稿,集成《革命之路》一书由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宣传部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胡志明化名胡光到中国南方桂林等地区。1940年12月底,他回到越中边境,举办干部训练班。 1942年8月13日,他化名胡志明,到中国去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联系,刚到广西省靖西县就被蒋介石地方政府逮捕,从此他在广西各地十三个县的十八个监狱里被监禁了十三个月,他受尽摧残和折磨,不得温饱,牙齿脱落,头发灰白,面容憔悴,他写了一百多首诗,以后以《狱中日记》发表,1943年9月10日从柳州监狱获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