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法谚——“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它反映了正义要具有时效性。但“失去时效性”的正义是否真的毫无意义?近期有一部剧《因法之名》,则深刻探析了这个问题。
该剧讲述了市检察院公诉处长邹雄、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长葛大杰、公安局法医陈谦和与检察官邹桐、公安干警仇曙光、律师陈硕等两代法律工作者侦办、纠正一起历时17年冤错案件的故事。
既然是“冤错案件”,那么一定有被冤枉的嫌疑人,也有暂时逃脱法律制裁的真凶。《因法之名》以回忆视角将观众带入当年的案件里,通过细节抽丝剥茧,慢慢展开剧情的同时,观众也对“真凶”进行了一番猜测,但编剧赵冬苓却在微博表示:破案并不是《因法之名》的重点。那么,《因法之名》的重点是什么?
纠正冤错案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中有曾经办案时出现的纰漏与差错,有对正义与心灵的拷问,有警察的自我纠错与面对……《因法之名》怎么看都是个“无从下笔”的硬骨头,赵冬苓为何坚决选择写这样的一个“敏感”题材呢?
赵冬苓
带着这些问题,影视独舌近日对《因法之名》的编剧赵冬苓,进行了采访。
迟到的正义是正义吗?
最初,制片方提供了几个选题方向,赵冬苓表示自己一眼相中这个选题,“我知道这个难写,但是我想试一试,用自己的力量去展现多年来中国法治的进步”。在赵冬苓看来,这不仅是一个纠正冤错案件的故事,更是一部记录我国法治在艰难中进步的作品。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道:“《因法之名》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如此集中、鲜明地表现我国司法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大进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意义。”
《因法之名》是国内首部表现平反冤错案件的法治题材电视剧,既是“首部”,也意味着开创,意味着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意味着艰难和风险。赵冬苓可谓给自己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
赵冬苓一向是下笔快且高产的编剧,但《因法之名》是她近年来耗时最长的一部剧,光大纲前前后后就写了十几稿,整个剧本写了一年多。在这不断推翻重写的过程中,赵冬苓写到自我怀疑,“逮到”一个朋友就跟人家讲她的构思与情节,询问这个故事行不行。
赵冬苓除了编剧之外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人大代表,是编剧里最为关注法律者之一。她曾经写过《激情辩护》《督察队长》《冷案》等多部法律相关的影视剧。她也会经常潜精研思法律条文和书籍,《因法之名》中涉及到罪行处理等问题,皆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条款相对应,并且在最高检的支持下,深入到检察机关学习了解内部设置和工作流程,也听到了很多有关冤错案件的故事。
因此,专业度上的难题对赵冬苓来说不难解决,困难的部分在于,《因法之名》这个故事的立足点与立意,值得她谨慎再谨慎。
剧中有一句台词:迟到的正义仍然是正义,它可以揭示过去,昭示未来。赵冬苓说,“这对于社会的进步与法治的进步来说是不错的,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并不是这样的。一个冤错案件的发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影响与伤害是不可挽回的。”于是赵冬苓决定,《因法之名》这个故事一定要从新一代入手。
隋咏良 饰 许子蒙
因此她着重刻画了许子蒙这个人物,“在许子蒙的认知里,他的父亲杀了他的母亲,他有一个充满伤害的童年,人格也变得不健全,谁来弥补他失去的东西?”在这个立足点上,也可以给观众更大的冲击力与警惕之心。
立足点找到了,而整个故事的立意上,赵冬苓用寻求真相以及呼唤正义,来记录多年来法治的进步。
在2013年前后,法院纠正的冤错案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前纠正的冤错案件主要是“真凶再现型”和“亡者归来型”,比较偶然和被动。而之后,法院司法理念迅速由“疑罪从有”“疑罪从轻”向“疑罪从无”转变,对一大批“证据不足”的冤错案件予以纠正,更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权,纠正起来也变得更加复杂。这是我国司法理念的进步,也是法治的新格局。
《因法之名》便是一个“疑罪从无”的平反案,据赵冬苓透露,剧中终因证据不足为许志逸平反了。而真凶则是在许志逸平反之后,才渐渐浮出水面。
《因法之名》除了体现法治上的进步以外,还有群众法律意识的进步。
失去了女儿、认定凶手是许志逸的子蒙外婆,选择帮助女儿的方式,是在警察局门口大声喊冤,希望集结群众来施加压力。
吴竞 饰 庄桂花(许子蒙奶奶)
而在许志逸被捕入狱后,许子蒙的奶奶为儿子许志逸伸冤的方式,是17年来不断地上诉,哪怕儿子已经放弃了,哪怕倾家荡产,不管道路多么曲折,许子蒙的奶奶也坚持寻求法律帮助。这是群众对法律的信仰。
“情”与“法”该如何抉择?
《因法之名》不是一部冷冰冰的破案剧,它有着复杂的人性与丰富的人情。复杂的刑侦剧可能距离我们有些遥远,而“情”与“法”的交织与抉择,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赵冬苓说道,“一方面我们认为法律是很刚性的,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制定好的,依照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但另一方面,法律也是以基本的人情为基准的。”
比如之前的“于欢杀人案”,法官在判决时,就充分考虑到了于欢母亲受辱而被冲击的道德底线。但同时,也不能因人情忽视了法律的存在。
李幼斌 饰 葛大杰
剧中一直以来恪尽职守、维护正义的葛大杰,因为自己生死战友仇慕的离世而怒火上头,将矛头对准许志逸,认定其为凶手,导致在办案过程中,判断力出现了偏差,从而忽视了很多值得怀疑与推敲的线索,使许志逸含冤入狱。这也是葛大杰在“情”与“法”的抉择上的偏差。
李小冉 饰 邹桐
女主角邹桐和许子蒙的一段感情戏的描写,同样是对“情”与“法”的判断与考验。尽管邹桐从理智上判断,她和许子蒙不适合在一起,但许子蒙在她心中仍旧是特殊的存在,她曾在许子蒙的小说下面留言:谢谢你曾经带给我的一切美好和回忆。而邹桐在推翻错案的过程中,以及后期的“许子蒙案”中,对许子蒙曾经私人感情的权衡,也是《因法之名》想要探究的“情”与“法”的辩证关系。
这件冤错案中最关键的责任人之一陈谦和,他在办案过程中刻意隐藏了两枚指纹,却又备受内心折磨,“事隔二十年,陈谦和从抽屉中拿出当年隐藏的手写报告,尽管纸张早已发黄,圆珠笔墨沁入纸间,连字迹都已经模糊一片,而他却一直保留,没有销毁证据。”赵冬苓说道,“这是他做错事的忏悔,永远过不去的坎儿。”
马少骅 饰 陈谦和
当陈谦和实在忍受不住去坦白的时候,陈谦和的儿子陈硕想要维护父亲,当时的邹桐已经和陈硕关系匪浅了,但邹桐仍认为陈谦和是有错的。面对法律,邹桐始终态度强硬,不会被情感左右。
通过两代人对“情”与“法”的态度以及处理,见证了法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冤错案件上的自我反思与纠错。两相对照,形成了《因法之名》在情感上、立意上的闭环——法律有温度,也必须有理性。
“好人”与“坏人”该如何定义?
在《因法之名》里,赵冬苓仍然坚持了她以往对人物特质的写实描写。
被冤入狱的许志逸,他为人和善、极富才华,但也有作风问题;维护正义的警察葛大杰,也会在压力与愤怒的双重作用下,显得刚愎自用,犯了错误……即便是女主邹桐,她在剧中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与正面的力量,但也会让她感性与理性并存,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正义的化身。
王骁 饰 陈硕
比如律师陈硕,他世故圆滑、油腔滑调、看重钱财,碰上为儿子申诉的许子蒙奶奶,也想着多“坑”两笔钱,每天自我反省的话是:差不多得了,把良心收好了。但他被许子蒙奶奶坚持寻求法律帮助,为儿子搭上自己一生的执着慢慢感动,从以“钱”为上,到坚持帮许子蒙奶奶申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私心也有良知的真实形象。
没有十恶不赦,没有完美无缺,《因法之名》在一个“苛刻”的题材下面,也能让人物鲜活雀跃,矛盾多面,没有缚手缚脚、失去灵魂。
“有人跟我说,让一个坏警察去冤枉一个良善的人,可能收视率会高很多,”赵冬苓笑称,“但如果这样去创作就把人性简单化了,所以《因法之名》不会故意抹黑和刻意颂扬。”但赵冬苓也表示,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也经过了痛苦的摸索,如何正面去讲述“纠正冤错案件”这样一个进步的事情,又做到不虚假,她费了很大的功夫。
赵冬苓提到了两部她喜欢的电影,一部是《因父之名》,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男主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贼,整日无所事事偷鸡摸狗,只知狂欢狂醉,但他却被咬定是凶手而含冤入狱。《被告》这部电影,片中朱迪·福斯特扮演了一个搔首弄姿的女孩,但她被强奸了,是受害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探讨法律才是更有价值的,不能看上去像一个坏人就冤枉他,而好人有时候也会犯错误。只有像葛大杰这样的警察也会犯错误、像许志逸这样口碑没那么好的人,也会含冤入狱,我们对法律提出来的问题才会更加严肃,才会让社会产生警醒。简单粗暴的正邪对抗,是没有艺术价值的。
赵冬苓在《因法之名》这部剧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戏剧化与现实之间努力做了恰当融合,在审查过程中面临层层把关,一等再等的日子,让她难熬与焦灼,“如果它不能与观众见面,那就太可惜了,我真的会遗憾一辈子”。
但是还好,《因法之名》终于带着理性的自我见证与自我检讨,记录着现实的人性与人情,与我们碰面了。它来路磕磕绊绊,希望它去路宽广。
【文/申兑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