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武汉客户端10月31日新闻(记者徐佳)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标配,汉口这家老字号只在晚上摆摊。
十来平方米的店里,就摆了桌子两三张,的士司机、附近都市夜归人,都是这里的常客。10月28日夜,时近凌晨,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这家名叫长子热干面的小面馆。附近街上其他店铺已经打烊,这家面馆门口反而烟火气浓厚,人声嘈杂。的哥张汉民跑了一晚上的活儿,正赶来吃面。70岁的朱四毛祖孙三代坚持做面,一路传承,用他的话说,“这一辈子,就只做一件事,把面做好!”儿子朱飞则希望这里能成为武汉夜归人的“加油站”。
凌晨时分,面馆门口客人往来。记者肖僖 摄
长子热干面下午4点开门,凌晨4点收摊,除了春节,其余时间都开门。朱四毛是从父亲手上接过面馆的,目前和儿子朱飞合力经营。朱四毛下午支起摊铺,夜间回家休息;朱飞晚上到店坚守,直至深夜。父子两人接力配合,精心做好一碗面,至今数十年。
朱四毛回忆,自己的父亲在上世纪10年代开始在食堂做学徒,学习掸面、制面技艺,而后便在合作路、车站路支起摊点,最初的顾客是南来北往经过武汉的游客。“父亲发现很多外地游客坐火车来武汉,到了晚上想吃热干面,没有店铺开门,为了大家在晚上也能吃到这一口,就开始了夜间经营。”朱四毛介绍,起初只是营业到凌晨1点,之后便一再延后。
朱四毛正在制面。记者肖僖 摄
1959年,朱四毛8岁,便开始给父亲打下手。半个世纪以来,店铺几经迁移,2002年开始,定在车站路49号。“我们就是从这里起的家,搬了几次,也没有离开这条街。”朱四毛说。儿子朱飞1992年从大学毕业开始,就跟着朱四毛一起经营,到现在近20年了。“原来只是把这当作一门生意,后来看到大家对我们的需要,就更有成就感了。”朱飞说,希望将来这里能成为武汉的“深夜面馆”,成为都市夜归人的“加油站”,像一束光,照亮回家的路。
朱四毛与长子热干面。记者肖僖 摄
近20年来,让朱飞印象深刻的客人不胜枚举,一位北京客人算得上是比较特别的。“两年前,一位北京大哥来武汉出差,在网上看到我们店,就过来尝鲜。吃了一碗面后,就喜欢上这个味道,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把面带到北京去,并且要30碗。”朱飞介绍,当时就帮他想办法,用水瓶装满冰水,把面一包包打包好,用冰水冷藏,再把调料包一袋一袋准备好,并详细告诉北京大哥回去后怎么调制,运输上要注意些什么。“大哥第二天就带着一个旅行箱过来,把30碗面和调料带走。”朱飞告诉记者,经营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遇到。
在江汉路上班的霞飞,每晚下班都会在这里买碗面消夜。她介绍,“我下班接近零点了,晚上又不想吃烧烤,这家店正好在我必经之路,热干面可以管饱。”朱飞说,这个女孩她印象也很深,每次都是骑着单车过来。记者采访时,的哥张汉民正好把车停在门口,喊朱飞来碗面,他边吃边告诉记者,“跑的士上些年份的,没人不知道长子热干面的。”
【编辑:付豪】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