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正文

左伟是第几集死的

时间:2023-07-14 作者:佚名

朱自强老师是我在东北师大读研究生时候就耳闻过的老师,当时没机会选他的课,二十多年后,却能在爱丽丝绘本馆采访到朱老师,一对一聆听他对绘本行业的洞见,非常有启发

采访完朱老师,感觉他就是妥妥滴斜杠青年,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尝试新的领域,他把力量指向自己,带着问题满世界去寻找答案,在跟世界和解的同时,也在挑战自己,展现出非常多姿多彩的生命力。

朱自强

朱自强老师是学者、作家、翻译家,还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他研究的学术领域为儿童文学、语文教育、儿童教育。出版《经典这样告诉我们》《亲近图画书》《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等十几种学术著作。有《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行世。

创作的系列儿童故事《花田小学的属鼠班》获泰山文艺奖,绘本《会说话的手》获图画书时代奖。翻译绘本对谈集《绘本之力》,主编、翻译《新美南吉小学生读本》(6册),翻译日本儿童文学名著十几种以及赤羽末吉、宫西达也、五味太郎、长谷川义史、高楼方子等创作的绘本近百种。

今天的这篇专访主要从他的学者、翻译家、创作者、爸爸、先生5个身份标签入手,还原一个治学严谨、充满温情的朱自强老师。

一、绘本行业洞见

Lisa老师

您1987年第一次去日本东京留学的时候就接触到了绘本,来年到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进行学术研究,业余时间还去“清风文库”(家庭图书馆)帮忙,您能说说当时日本亲子阅读的情况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朱自强:我1987年去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留学,选修了导师根本正义讲授的《幼儿的文学教育》这门课。每次上课,根本教授都用一个包袱皮,包一大摞绘本,将它们介绍给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认知绘本,或者说是真正的启蒙。虽然在此之前,我也看过中国的“图画书”,但在这门课上却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绘本观念,我被绘本的艺术魅力深深迷住了。由这门课,我开始关注绘本,购读了日本绘本研究专家松居直的《绘本是什么》、《看绘本的眼睛》以及其他学者关于绘本的论著,还开始购买、搜集绘本作品。

1988年,在日本与松居直(后排左二)、古田足日(前排左一)、唐亚明(后排左三)、河野孝之(前排左三)、彭懿(后排左四)等合影于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

1988年10月,我去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究。其间,我利用休息时间,到为我义务提供食宿的安达实女士主办的“清风文库”(家庭图书馆)帮忙,在孩子们的图书借阅和大人给孩子讲绘本活动中,更让我了解和体验到绘本吸引大人和孩子的巨大魔力。

与“清风文库”的故事妈妈们在一起

当时开办社区图书馆,家庭图书馆多半是全职的家庭主妇,她们的阅读量很大,本身的素质也很高,善于学习,听说我是从中国来日本学习儿童文学的,就给我推荐很多经典作品,有些人还会主动买书送给我。比较而言,当时日本儿童阅读的普及率是很高的,很多绘本的经典,孩子从小就耳熟能详,当然那时候日本的经济也还算不错。

全日本大概有5000多个家庭文库,就是类似社区或者家庭图书馆的模式,都是公益性质的,里面的童书都是个人捐助出来的。我去帮忙的“清风文库”规模较大,它的童书一部分是从国立图书馆借来的,一借就是半年,看得差不多了,把这批还回去,从图书馆里再借一批来,整个的运转流动非常好。

“清风文库”的安达实女士为小朋友们讲故事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做阅读推广的时候,特别尊重小孩子的喜好和选择,比如配合图书借阅,家庭图书馆还有各种活动,比如到了秋天,读了赤羽末吉的《好大好大的红薯》,还会组织户外烤红薯的活动;每周固定时间,故事妈妈轮流上去讲,讲的时候她们会观察下边小孩子的反应,如果大家都不感兴趣,就会半途停下换一本。

绘本的故事,故事妈妈会用布偶、布贴画的方式表演,很活泼生动。我回国时,她们还送了一套洛贝尔故事的布贴画给我,至今我还保存着。讲故事时,有时候孩子跑来跑去,爬来爬去,但碰到精彩的情节,就赶紧围过来,聚精会神地听。这些故事妈妈特别在意小孩子的反应,一般不会强迫孩子守规矩,她们觉得小孩子不专注听、去打闹,说不定是自己没选对书,没讲好这个故事,这一点让我感触特别深。

Lisa老师

1988年您把好多优秀、经典的绘本带回到中国,当时国内的儿童书市场是什么样的?这个场景跟您在日本时候见到的有哪些类似跟不同?

朱自强:从1989年开始,我在东北师大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儿童文学课,绘本都是专门讲授的内容。另外,在我和儿子的亲子共读中,这些日文绘本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儿子听这些绘本的巨大的满足感,促使我想把它们讲给更多的孩子听。1989年春天,我就到东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去,给中班的孩子们讲读绘本。也许可以说,我是最早给孩子讲绘本的故事叔叔(其实,在日本时,我也曾在清风家庭图书馆,给日本小朋友讲过中国题材的绘本《国王和五兄弟》和《苏和的白马》)。

作为儿童文学研究者,我当然会利用自己拥有的国际视野,来看待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1990年代,针对有些学者褒扬少年文学,贬低幼儿文学这一价值观上的偏颇,我在《经典这样告诉我们》一书中指出:“进入我视野中的幼儿文学作品是《小黑孩桑布》、《脏狗哈里》、《小猴子乔治》、《大手套》、《我到森林去散步》、《三个强盗》、《彼得的椅子》、《白兔和黑兔》、《三只小猪》、《古利和古拉》等一大批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图画故事名著。能代表幼儿文学,体现幼儿文学本质的,是这样的作品。熟悉这些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它们与非审美的功利主义是绝缘的,它们是真正的、纯粹的审美的结晶。”

1989年,我带着翻译好的10本经典绘本跑了好多出版社,介绍的时候编辑们都非常喜欢,他们觉得这样的创意太有意思了,可一提到出版,就都面露难色了。有人为了节约成本,提议把4幅图画放在一页里面,被我当场否定了,绘本本就是翻页的艺术,孩子在翻页的过程中感受戏剧性的变化,你都放在一页里边还有什么意思了?最后这个事就不了了之。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中国的整个儿童文学,包括绘本在内,尤其是绘本,它的兴盛创作需要有一个经济基础。儿童文学可以说是以中产阶级为消费基础的文学,没有中产阶级的大量形成,一个社会的儿童文学是没法发达的。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工资才一两百元,一本书要二十多元,是消费不起的。

2000年以后,中国进入WTO以后,经济高速发展,中产阶级慢慢形成,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与日本很像,他们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学美国,引进西方的绘本,起步比我们早,但我们的速度快,在短短的20年间,我们中国引进西方绘本的数量也许已经超过了日本。但是在本国原创绘本的发展与品质方面,还是远没有日本做得好。

我们现在的原创绘本,有大量不成熟、同质化的作品,所以绘本的启蒙工作还是要扎扎实实地结合着儿童阅读现场进行。我一直强调,在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中,学术研究要先行,要做出接地气的研究来,否则绘本的理念、标准都会出问题,阅读方法也会跟着有问题。

Lisa老师

您提出绘本是幼儿文学的代名词,您见证了绘本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二十年,能分享几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吗?

朱自强:如果说标志性的事件,我觉得第一件事就是“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2000年11月,梅子涵、方卫平、彭懿、曹文轩,还有我本人,在天津远洋宾馆进行了为期5天的一场对谈,对谈后来以“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为书名,由新蕾出版社出版。在对谈“图画书”(绘本)时,我作出明确的预测:“图画书肯定是中国儿童文学在21世纪一个非常大的生长点。”如今刚好过去20年,我们已经看到,继外国优秀绘本持续不断地井喷式引进之后,原创绘本的创作出版也成崛起之势,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大城市,绘本阅读深入地普及到了许多家庭、幼儿园和小学校,从各个层面深刻地影响着儿童教育。

接下来应该是2006年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这本书出版以后,他在全国做了200多场关于绘本的讲座,这本书的影响力马上就起来了,让很多人知道了绘本。

然后还有一件事,就是方卫平和王昆建在2004年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在这本书里,两位主编把图画书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门类单独列出来了。

2009年的时候,我个人独立撰写的《儿童文学概论》出版了,这跟主编的书很是不同。主编书是找一些作者来写,而这本书全部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这里面有我建构的儿童文学知识体系。我在书中,把图画书作为儿童文学的七大门类之一。这个设想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了,白纸黑字地正式提出则是在2002年。这一年,我为王确教授主编的小学教育专业教材《文学概论》撰写“儿童文学”一章,在第三节“儿童文学的分类及分类的目的”里,我提出了一个新的儿童文学分类体系,划分出了“韵语儿童文学”、“幻想儿童文学”、“写实儿童文学”、“纪实儿童文学”、“科学文艺”、“动物文学”、“图画书”这七大文类。

再过几个月,我的绘本研究新著《绘本为什么这么好——绘本十讲》将由蒲蒲兰出版。对我来说,这是升级绘本认知的一本书。设计这本书的论题时,心里想的是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应对绘本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如何满足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们在绘本阅读方面的基本的,却又是重要的需求。针对目前的绘本研究视野较为狭窄、话题较为固化的问题,我设计了十个视角来考察绘本,以期开阔对绘本认识的视野,丰富对绘本的认知。比如,“绘本为什么这么好”,揭示的是绘本的艺术原理,“绘本阅读与儿童的心智成长”论述的是教育功能,还有“绘本里的哲学和心理学”、“低幼绘本的艺术高度”、“科学绘本的特质”等,对我都是新的思考和研究。

二、绘本的翻译、创作、推广

Lisa老师

您翻译了很多优秀的绘本,并把他们带到了中国,您有算过自己大概翻译了多少本书吗?能说说给孩子翻译绘本的难点跟有趣的点在哪里吗?

朱自强:我翻译的不多,大概在100本左右。翻译跟创作绘本都是我的副业,我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要给学生上课,还要带博士生、硕士生,在学院这个层面,还是学科建设的负责人,这些工作都会牵扯相当多的精力。作为大学的二级教授,不论是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的发表,学术著作的出版,都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我的学术成果基本都收入了《朱自强学术文集》之中。这套文集为10卷本,有360多万字,是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学术界规模最大、涉及学科范围最广的一套文集。

翻译绘本,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是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的翻译。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数量很大,差不多是汉语的两、三倍,所以翻译的时候你就找不到合适的中文对应。你必须体会这些词微妙的含义,然后再找出汉语相近的拟声词和拟态词,有时候可能要造出一些词,比如我们说的微微一笑的表情,日语就有好些拟态词,比如“にこにこ”、“にこり”、“にやにや”、“にっ”、“にたにた”,我们很难找到中文单词与其一一对应。

Lisa老师

您不仅翻译绘本,还创作绘本,给孩子写故事,这些灵感都是从哪里来的?平时怎么收集、记录这些灵感?

朱自强:创作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来源于方方面面,有你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对生活的参悟。那些有意味的东西你能否抓得到,然后再把这些灵感转变成一个艺术的形式,比如说绘本,这就靠你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经验了。

在创作上,我的作品不多,除了学术工作占了我绝大多数时间精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不敢轻易出手。为什么呢?我研究儿童文学理论,又从事儿童文学评论,经常对别人的作品品头论足,现在你自己亲自写一写,能写出什么水准?作品是要经得住检验的对吧?所以我很慎重,一定是觉得自己满意了,有精彩之处时才能出手。比如我跟妻子左伟合著的《花田小学的属鼠班》系列故事,一套5本,特别受小学生喜欢,无论我在哪里讲,大人孩子都笑得不行,但是到最后他们会一下子静下来,严肃地思考一些东西。这是因为我们重视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看过非常多的优秀作品,知道好东西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写的时候心里有数。

我创作绘本是偶尔为之,如果有好的想法,就会把它记录下来,试着变成一个具有独特艺术形式的作品。比如《会说话的手》,就是生活中坐飞机时一个场景的触发。如果你不懂绘本的艺术特征,不懂绘本艺术的表现特点,见到那个场景,未必会捕捉到它,把它升华为绘本。

绘本是视觉的艺术,当时那个画面就给了我视觉的冲击跟灵感,最后写成了一个有质量,有分量的作品。梅子涵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最后小狗一出场,这本书就大了起来,说到抱抱我,这本书就厚重起来了。

我特别幸运,目前出版的《老糖夫妇去旅行1》《老糖夫妇去旅行2》《会说话的手》都是与知名绘本画家朱成梁老师的合作。朱老师的那些绘画的创意设计,大大提升了这三本绘本的艺术品质。《会说话的手》还获得了时代图画书奖,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我开玩笑地说过,那一万元奖金,我一直留着呢,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Lisa老师

您百忙之中还会到全国各地去推广绘本阅读,能跟年轻的妈妈爸爸说说,绘本对育儿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哪儿?

朱自强:说到绘本的育儿价值,我们首先要去思考什么是幼儿的成长?幼儿的成长除了身体的成长,就是心智的成长,我刚才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它把幼儿图画书作为课程资源,这个太对了,幼儿教育有五大领域,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科学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功能,绘本阅读都能涉及并发挥独特的作用,绘本阅读是一种通识教育,可以广泛地影响儿童心智发展的方方面面。

语言在幼儿的成长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离开了语言,无法认识客观世界,无法表达内心世界。绘本还强调语言的文学性,提供的是最好的语言。胡适说过,语言中最好的部分就是文学的语言,人类在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时候,文学的语言最有力量、效果最好。

至于艺术,松居直先生说过绘本就是一个美术馆,里边蕴含着艺术的鉴赏与审美,是高品质的东西。绘本借助绘画全方位地参与到幼儿的心智世界的建构中来。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灵的健康。孩子通过阅读绘本获得社会性,对社会产生认知,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进行社会合作等等。

科学就更不用说了,专门有科学绘本。我不太喜欢科普这个词,科普把科学矮小化了,把科学的思想、方法变成了幼稚的东西。在日本就是堂堂正正地叫科学绘本。科学绘本是用巧妙地艺术手法讲授科学的知识,讲得非常准确,非常生动。比如伊东宽的《首先有一个苹果》就是典型的科学绘本,它把数学的认知,数字的认知巧妙地蕴含在一个人文性的故事当中。

打开这本书,左页是“首先有一个苹果”这7个字,字的上面是一个苹果放在那儿,右页画了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一个苹果,没有字。你看就这个设计,就是作家对儿童的数字认知所作出的严谨又科学的把握。

我们假设,左页是“首先有一个苹果”这一行字,右页画一个苹果,这样设计,“一”这个数字是讲清晰了,可是,苹果生长的生态性知识却不见了。再假设,左页是“首先有一个苹果”这一行字,右页画了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一个苹果,这样设计,关于苹果生长的知识传达是有了,可是,“一”这个数字认知却被模糊了。绘本往后发展下去,你会看到3个猎人打4只鸟,有一颗子弹打空了,这里隐含着4比3要多一个这一数学信息。这是一本具有丰富而严谨的数字思维和生动表达的科学绘本。

Lisa老师

您在给孩子讲绘本的过程当中,有哪些实用的亲子阅读方法跟大家分享呢?

朱自强:在亲子阅读方法上有很多误区,常见有指读法、添油加醋法、任意篡改法、事先提问法等。现在很多提问法,不是按照阅读前后发展出来的逻辑线索提问,而是随意拿出一个孤立的知识和理解提问,跟整个绘本没多大关系。

绘本是诉诸视听觉的艺术,文字给大人看,然后讲给孩子听,孩子的眼睛看着画,耳朵听着故事,瞬间就把这两个信息组合成一个新的信息,脑子里就会有一个新故事,像演动画片一样,这才是绘本阅读的魅力和它的价值所在,如果你指读文字,孩子盯着文字,又怎么去看图画?

对普通的父母,我第一推荐的亲子阅读方法叫自然讲读法。自然讲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原原本本、一字不差地读故事给孩子听。当然,读故事时要绘声绘色,通过你的语调、表情表达你对故事的理解。还有一个是表演法,就是读过一本绘本后,和孩子一起把故事表演出来。这也是有条件的,它得是一个有幼儿可以模仿的动作、有对话的绘本,比如像《手套》《拔萝卜》这样的绘本。

三、一家人的“绘本”生活

Lisa老师

您的儿子就是读绘本长大,听说现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音乐人,还有不少作品出来。您在培养他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朱自强:我在1988年就无师自通地提出了认识儿童的“种子说”,后来才知道与福禄培尔的“葡萄藤”说不谋而合。孩子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他自身,我们大人只是助一臂之力,当然这一臂之力也极为重要。朱小鹤的成长,原动力就是来自他自己。走音乐创作道路,是他自己的选择。在我眼里,他是水平很高的音乐人,而且是一个全能型的音乐人。他作词、作曲、编曲,演奏吉他、贝斯、键盘等乐器,进行专业的混音、录制,他还是乐队的主音吉他手和歌手,他的电吉他演奏让人赏心悦目。他的英语也很棒,不仅讲一口非常流利的美式英语,还能够写地道的英文歌词。

小鹤从小读绘本,看世界经典动画片,听各种音乐长大。他对绘本有一个理解,就是像看动画片一样。于是他想到,如果为绘本量身打造“绘本原创音乐”,让儿童在音乐中欣赏绘本,就如同看动画片一样(绘本当然还有动画片所没有的功能),一定会丰富阅读的体验和乐趣。2019年初,他为母亲左伟的原创绘本《小猫小猫怎样叫》创作了情境音乐,首次将文学、绘画和音乐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了崭新的阅读体验。接着又为母亲的视觉创意系列绘本《好神奇的小石头》(三册)量身创作了30首风格多样、优美动听的绘本音乐(在书中扫描即可听赏)。这些“绘本原创音乐”在绘本的延伸阅读中,让孩子全身心参与了阅读,游戏、歌唱、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Lisa老师

您的太太左伟老师之前是一位音乐老师,她是如何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的?

朱自强:左伟老师曾经在幼儿师范学校、东北师大附中教音乐,也是陪伴儿子童年阅读的母亲,她关注我的儿童文学研究,在儿童教育、儿童文学方面有非常高的悟性。我想,家里高品质的亲子共读以及我所从事的专业给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

1988年底,我从日本留学回国,带回很多世界经典绘本,那些极具创意的绘本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应该是从那时起,就埋下了她要创作绘本、创作儿童故事的种子。2010年我们夫妻合作,出版了系列儿童故事《花田小学的属鼠班》系列。这一创作的直接起因,是因为我们很想念刚刚高中毕业,在大连的乐队里的儿子,就想把儿子童年的一些趣事写成故事,而更为内在的原因是想通过作品, 办一所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以对抗我们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帮助孩子的心灵成长。

《花田小学的属鼠班》可以说是我们俩志同道合、声气相投的合作。后来,她开始了视觉想象的创意绘本的创作。最初看到她的《好神奇的小石头》的构想,我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左伟老师的绘本的创意形式和风格是非常独特的,她的《好神奇的小石头》(三册系列)、《好馋嘴的妈妈》、《小猫小猫怎样叫》都是让我很佩服的作品。

Lisa老师

您平时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

朱自强:年轻时有很多爱好,打篮球、打乒乓球、滑雪、滑冰、游泳,还有听音乐。现在,如果不去学校,不出差在外,就在家时而听听音乐,时而坐在阳台上,面朝大海,不思不想。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和写作,工作成了我的爱好。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中,在时而为之的儿童故事、绘本、诗歌、歌词的创作中,在儿童文学的翻译中,我享受着生活的快乐、生命的美好。我爱着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每一天。

Lisa老师

您可以说是阅读推广领域的前辈、专家,可以跟我们这些后浪说说寄语吗?

朱自强:深入了解儿童文学、阅读学的核心知识,才能做一个优秀的阅读推广人。儿童阅读推广与儿童教育密切相关,而儿童教育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要努力在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上做一个明白人。总之一句话,以学问为根柢,儿童阅读推广的方向才能正确,方法才更有效。

非常感谢朱自强老师真诚的分享,相信各位阅读推广人、爱绘本的爸爸妈妈、绘本馆经营者跟学校老师都可以从这篇采访中有所收获。

新的一年还想听谁的故事,赶紧给我留言哦!

嘉宾:朱自强

采访人&撰稿:Lisa老师(杨涤)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ask/799935.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