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里长出了“金疙瘩”
“党支部+合作社”让海阳市西远牛庄村踏上振兴路
合作社成员在地里忙碌。
水母网8月16日讯(YMG记者 逄苗 通讯员 左伟 曲开元 袁涛 摄影报道)阳光、海风、沙滩、松林,在海阳市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西远牛庄村———这个古老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滨海村庄,随处可以感受到海在心中涌、涛在耳边吟的悠然自得。网纹瓜、大棚韭菜、水貂养殖等产业在这里做得风生水起。这个曾先后获得“海阳市村庄发展进步奖”“海阳市基层满意党组织”“烟台市干事创业进步村庄”等荣誉的村庄,不仅实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使西远牛庄村人昂首阔步走在了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
西远牛庄村早年是一个传统农业种植村,村民的收入以种植粮食和捕鱼为主。伴随海洋资源日益贫乏、沙质土壤增收乏力,农民的收入越来越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村民开始尝试种植拱棚韭菜,但由于缺乏规划和技术,增收致富仍很困难。面对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西远牛庄村“两委”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全村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模式,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影响发展。在烟台市、海阳市财政局及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西远牛庄村聘请山东省农科院专家驻村进行实地调研。最终,根据村里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专家提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建议,即大力发展“鲁厚甜1号”网纹瓜新品种种植。
甘、甜、脆,并伴着丝丝奶香味和果香味,这便是“鲁厚甜1号”网纹瓜的特色。2017年,这个网纹瓜品种以458万元的高价成功转让,令国内瓜果界为之一振。如今,“鲁厚甜1号”的种子正在海阳市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西远牛庄村生根发芽,为群众发家致富提供了新途径,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前期实施过程中,党支部先领办了合作社,但是入股的人不多,都持观望态度。后来经过半年的实施,老百姓看清了咱支部的诚心和决心,合作社也慢慢有了效益,于是现在都纷纷找到咱合作社,愿意以土地或者是自己来打工的方式入社。”西远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永清说到这里时,眼中闪烁着满足与憧憬。
基地发展起来后,村里30多个村民在这里打工,大家平时在大棚工作,早晚在自家地里种点粮食蔬菜,就足够一家人吃喝。村民林云期,今年已经66岁了,早年间外出打工,如今在瓜棚里工作,吊瓜、吊苗干起来得心应手。
西远牛庄村作为烟台市“党支部+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试点村,一直按照“支部带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联农户”的办法,整合土地资源,开展土地流转、整理和出租,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引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此外,村“两委”还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战略,不断拉伸名优产品产业链条,打造了11个集民宿、种植、采摘于一体的标准化大棚,大力发展观光体验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有效拉动了周边村庄共同实施规模发展,被山东省旅游局授予乡村旅游示范村。
下一步,西远牛庄村将拿出集体土地15亩、投资60余万元建设三个育苗大棚,并推广露天种植;投资5万元受让烟薯25品种权,并与多家加工企业进行磋商,批量出售增加产值;联合山东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西远牛庄村设立了博士工作站,为西远牛村乃至海阳发展网纹瓜等果蔬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还将为西远牛村集体产生持续的技术、种源、市场等各项服务性收入,为持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供有源之泉。
立足于长远发展,村“两委”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产业化经营的新趋势,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由村“两委”牵头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