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8年,在秦的故都雍城,秦王嬴政的加冠仪式,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而同时,一场针对嬴政本人的叛乱也正在密谋之中。
然而,因叛乱者嫪毐没有兵权,这场叛乱很轻易的就被平息。
事实上,这场叛乱或许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因为在平叛的将领中,出现了两个陌生的名字-昌平君和昌文君。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出身-楚国芈姓。这个烙印,不禁让人想起秦国朝堂上,已经消失已久的巨兽-楚系集团。
01 秦国政坛的新格局
楚系集团,事实上就是在秦的楚系外戚们组成的一个利益集团和贵族集团,它的发源,是宣太后。
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各种因素交织,楚系集团开始了野蛮生长,甚至改变了秦国的政治格局。
商鞅变法以巩固王权、建立法治为其使命之一。因此,自孝公以后,秦国政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君王大权独揽,而由商鞅、公孙衍、张仪等无根基的士主政。
换句话说,嬴氏贵族们只是股东,却不再负责管理;而商鞅等人虽大权在握,担任CEO,却无股份。
但是,宣太后、魏冉以外戚的身份主政,通过联姻,又使楚系集团逐渐融入秦国贵族集团。于是,楚系集团以股东+CEO的身份,重新出现在秦国朝堂之上。
秦国政治格局为之一变,这让秦昭襄王嬴稷感到了深深的担心。因此,在范睢的帮助下,嬴稷驱逐了四贵,重新任用职业经理人范雎出任CEO,秦国政坛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的局面。
但楚系集团只是丧失了管理的权力,却没有丧失贵族的身份。他们和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四代以来形成的秦国新贵族犬牙交错,成为秦国新的股东成员之一。
这一点,从三个人的身份可以得到证实:阳泉君、昌平君、昌文君。
与之前的商君卫鞅、严君嬴疾等人,先有功而后有爵的情况不同,这三人与昭王四贵中的泾阳君、高陵君十分类似,先闻其爵,而后闻其功,甚至压根没什么军功。
要知道,泾阳君嬴芾和高陵君嬴悝得以封君,是因为他们是嬴稷同父同母的亲弟弟。那么,这三人又是什么身份呢?
阳泉君,华阳夫人之弟,本名芈宸,大约是华阳君芈戎一支的后人;昌平君,楚国公子,秦昭王的外孙;昌文君,大约是楚国公子,具体身份不详。
得以楚系的身份,无功而封君,这足以说明,楚系集团并没有随着四贵的被逐而消失,只不过隐藏得更加隐晦而已。
这3人,在嬴政尚未亲政时以封君身份出现,而功劳不见于秦昭襄王时期。所以,他们得以封君,基本可以确定在同一时期-秦庄襄王嬴子楚时期。
02 太上皇的权力布局
嬴子楚在位仅仅3年,看似是一个过继之君,但对于秦国国运来讲,却十分重要。
他以拜华阳夫人为嫡母而上位,实际上依靠的是楚系的力量;而他上位之前,昭王太子嬴倬和孝文王嬴柱都死的不明不白。
而华阳夫人敢于给王位继承人改名“楚”(一说子楚),几乎已经明白向所有人宣称,要扶持一个楚系集团出身的秦王。
这足以说明,楚系集团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拥有着极大的能量。
所谓无利不起早,华阳太后和楚系集团费尽心力拥嬴子楚上位,自然是有所期许的。
而他质赵数年,与嬴稷即位时一样,国内根基很浅。换句话说,他几乎无力拒绝楚系集团的要求。
而如果他全盘接受楚系集团的要求,那么,范雎所说的嬴氏失国(臣将恐后世之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或许也就不远了。
因此,刚刚上位的嬴子楚选择了普惠,不仅仅是楚系集团,还有秦国宗室、近臣吕不韦、乃至秦国百姓(施厚德厚骨肉而惠于民)。
既然我不能拿到全部的蛋糕,那就都分出去,你们几伙人去抢。等你们需要裁判的时候,也就是我收回蛋糕的时候了。
不得不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高明的决策。
所以,除了楚系的阳泉君芈宸、昌文君、昌平君熊启等人得到了厚封,职业经理人吕不韦更是担任了秦的相国,封文信侯。
当初吕不韦倾其所有,投资嬴子楚,是希望自己富贵人臣;而现在两人互换身份,嬴子楚投资吕不韦,希望换来自己的王权稳固。
事实上,吕不韦不仅仅是一个商人,这不是因为后面的结果,而是因为他的初衷。关于这一点,子彧在此不展开讨论。
总之,嬴子楚成功了。
嬴子楚借此得以避免,如他的祖父昭王前期一样,被太后权臣所孤立。而有了他的支持,吕不韦独揽相权、招揽门客,开始迅速成长,并压制住了楚系集团。
我们无法确定,嬴子楚当政3年、以35岁英年而逝,是否与楚系集团有关,但嬴子楚的成功布局,至少保证了接替他登上王位的,是他的儿子嬴政,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或许嬴子楚能够在嬴政称帝时,被尊为太上皇,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嬴政的父亲,还与此有关。
同时,一条暗线也在发挥着作用。
03 赵姬淫乱之谜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们的历史开始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战国各国也都有自己的国史。因此,按说战国的历史至少应该相对清晰完整。
但事实上,由于秦的焚书和项羽刘邦的忌讳等历史原因,战国末年除了秦一统六国的主线十分清晰以外,各国包括秦国的国史,很多语焉不详。我们只能从有限的记载和出土的竹简,去了解真实的样貌。
比如前文的昌文君,我们连名字都难以知晓。而嬴政的生母赵姬,就是战国末期灯下黑的另一个典型代表之一。
因为连她的出身,都没有一个说得通的答案。
如果说她是赵国富豪之女,那么又为何沦为吕不韦的侍妾而被献给嬴子楚?如果家境衰落才沦落风尘,赵家又为何能庇护赵姬嬴政孤儿寡母在邯郸的数年?
因此,近年来有一个全新的答案,赵姬是赵国埋在秦国的外戚暗线。
也就是说,赵姬嫁给嬴子楚是赵国朝堂安排的,因为吕不韦投资初见成效,赵国看到了嬴子楚的潜力,这也符合吕不韦使嬴子楚“闻名于诸侯”的记载。
而赵姬和嬴政得以在赵国数年,是因为赵国本来就无意杀死这对孤儿寡母,而是要效仿当年楚怀王培养楚系集团一样,培养一个出身赵氏外戚的秦王。
事实上,从各种结果来看,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子彧无意为赵姬和吕不韦的苟且洗白,但吕不韦借赵氏外戚的势力,在嬴政亲政以前压制楚系集团,以保证嬴政王位的稳固。在当时,这完全是可能的。
只不过,掌握权力的人,往往都不怎么谨慎,吕不韦和赵姬做的太过了,因此庇护嬴政的他们,反而成为了少年嬴政眼中那个“跋扈的当权者”,而失势的楚系集团则在嬴政面前扮演着“忠实的拥护者”角色。
如果是这样,那么嫪毐叛乱就另有一番滋味了。
事实上,我们抛开嫪毐与赵姬那些不可描述的事件,这场叛乱同样匪夷所思:
明知道没有掌握兵权,为何不选择刺杀等成功率更高的行动,而要选择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公开发动叛乱?
况且,就算成功了,赵姬已是太后,她图什么?嬴政才是赵姬的长子,难道姘夫会比亲生儿子更能保证自己的地位?
而且,另外两个现象也说明了这场叛乱的不寻常。仅仅两年之后,吕不韦也因嫪毐之乱而被罢职自杀,而赵姬却被嬴政迎回了咸阳。
虽然吕不韦后期成为和魏冉一样的权臣,也不是什么好人,但他对嬴政应该是没有其他心思的,因为作为外来的和尚,嬴政父子是他得以念经的根基所在。
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嫪毐叛乱与楚系集团脱不了干系,而楚系集团出身的昌文君、昌平君不仅积极平乱,继续当好嬴政的拥护者,而且更借此排挤掉了曾经嬴政的庇护伞吕不韦,成为了秦的相国。
然而,真正亲政之后,嬴政才意识到,大权在握的楚系集团缺乏制约,因此恢复了太后赵姬的关系,试图重新建立朝堂平衡。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丁兴旺的楚系集团,却寻找了昌平君和昌文君作为政治代言人,为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04 昌平君叛乱之谜
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嬴政很快就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如先祖孝公、惠王一样,嬴政很快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少壮派官员,诸如李斯、蒙恬、王翦、冯去疾、赵高,从而理清了内政,开始图谋先王们未竟的事业。
不同于以往的削弱楚国,这次嬴政的目标,是灭亡楚国在内的山东六国。
而日薄西山的楚系集团,却因为昌平君和昌文君尴尬的身份,而更加尴尬。
宣太后等第一代楚系集团,虽出身在楚但彼时根基已经在秦;但昌平君和昌文君二人不同,他们是血脉纯正的楚国王室公子。
因此,在宗庙灭亡面前,秦国还是楚国,这个当初宣太后等第一代楚系集团轻松做出的选择,对他们二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对于嬴政来说,这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公元前226年,已平定的韩地发生韩国旧贵族叛乱,嬴政对昌平君2人的信任更加衰减。同年,嬴政开始谋划灭楚之战,李信和王翦各执一词,而昌平君支持王翦。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王翦的观点才是老成谋国,李信失之偏激。那么,为什么嬴政听信了李信,而放弃了正确的王翦呢?
嬴政或许并不只是嘉赏李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借此打压昌平君。
因为嬴政几乎在同时罢黜昌平君,并命其前往楚旧都郢陈安抚楚民;而资深老将王翦,竟然因此告病辞官。
要知道,昌平君以相国之尊,完全没必要因此罢黜;而以王翦的地位,也完全没必要因为一次意见不被采纳,就告病还乡。
况且,王翦二次出征时,广求田园美池以自污的事,也很蹊跷。
因此,答案只有一个,王翦担心被昌平君所累。
而这件事中最委屈的,莫过于昌平君熊启。他或许并未想过背叛,但却遭到猜忌。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昌平君接下来的作为。
古时有一女子,婆家和娘家距离很近。于是,有人就对他的公婆和丈夫说,她肯定会偷偷从婆家那东西补贴娘家。
公婆和丈夫居然信了,于是克扣她的饮食、财物。女子很委屈,不得已,有机会便将食物拿回去藏在外面,以解饥饿。
她的这一行为,很快就被跟踪而来的婆家人逮了个正着。婆家因此以为,她真的偷东西藏起来。于是,她就被丈夫休了。
昌平君也是如此,既然我什么也没做,你嬴政也猜忌我,那干脆,就反了他娘的!
公元前224年,昌平君被拥立为楚王,反于淮南。而此时,嬴政正在郢陈。
嬴政知道后,反应也确如那个故事中的婆婆:楚虏果然不值得信任!叛乱平定后,昌平君被杀。
05 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
楚系集团在秦国发展壮大,历代秦王都倚重而没有痛下杀手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宣太后当初选择了与秦国利益为行事的首要出发点,并成为了楚系集团的行为准则。
而现在,昌平君的这一行为,却逾越了这一底线,这导致的不仅仅是昌平君个人的身死,还有嬴政对整个楚系集团的不再信任。
昌文君同样死于公元前224年,没有记载如何死的,甚至没有能留下姓名。或许整个楚系集团,从此都消失于秦国朝堂之上,再无翻身的机会。
但楚系集团对秦国的影响,似乎还不止于此。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向世人揭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长子扶苏才是秦始皇遗命的皇位继承人!
而他们举起的楚国旗帜上,除了扶苏,还有1人,却是当初扶立昌平君称王的楚将项燕。
这说明,秦始皇嬴政的长子扶苏,或许与楚系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而且,扶苏的名字来自于楚辞“山有扶苏”,或许其母就是楚人;而恰恰,嬴政一生都不愿立皇后,也不愿立扶苏为太子。
这样众多的巧合,似乎在诉说着另一个秘闻:
或许正是因为当年对楚系的信任,才有了这位楚妃和长子扶苏;而对失去了对楚系信任的秦始皇嬴政,因为绕不开这位楚妃和长子扶苏,所以干脆不立皇后和太子。
写在最后,本文并不是所有细节都依据史料的,但都是子彧经过分析史料觉得最合理的解释。
文/子彧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
扩展阅读:
大秦赋:嬴子楚何能成功上位?从宣太后到华阳,起底秦国楚系集团
《大秦赋》:秦始皇依仗的“六世余烈”,究竟给秦国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