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正在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是《大秦帝国》系列三部曲的第三部,叙述上,以宣太后、嬴稷、魏冉、苏秦、白起、范雎等历史人物之间的谋略作为重点,色彩古朴大气,光线生动自然。该剧严谨的历史创作态度,昂扬向上的“大秦精神”,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有关“大秦帝国”的热议。
为此,小编组织了《大秦帝国》系列文章,接下来几天,将带领大家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大秦那些事儿”......欢迎关注!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秦昭襄王,没有太多《芈月传》的影子,他任贤用能,厉兵秣马,开疆拓土,全心全意谋发展,为统一中原奠定了良好基础。虽然他一度拜倒在美女魏伶优的石榴裙下,但是在伶优死后,他渐渐地成熟,梳理清与皇后嫔妃的关系,不再容忍母后、亲戚、闺蜜们干政,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匈奴长期骚扰边境,掠夺成性。他们的铁骑肆意践踏华夏土地,历朝历代都拿他们没有办法。秦昭襄王一把火烧了边境的大片草场,让匈奴的马匹找不到饲料,就像是希特勒的快速装甲车部队因为缺乏燃料而变成废铜烂铁。在宣太后支持下,秦昭襄王大举反击,伐取匈奴义渠部落占据的25城,把野山坡变成自己的牧场。打通了边关战略要道,使后来的丝绸之路成为可能。
秦昭襄王继位之初,优柔寡断,宣太后专权,她说:“娘不在乎天下人如何评价我,娘只在乎稷儿和秦国的好坏”体现了伟大的母爱,这和武则天逼死儿子、慈禧太后监控光绪大不一样,她是不得已而为之。她盼望嬴稷健康成长,逐步把权力传递给他。她弟弟魏冉手中的权力后来也上缴了。权力转移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刀光剑影,平安过渡,秦王朝趋于稳定。
昭襄王像阿里巴巴一样是一个好青年。他的外交政策比较宽松,为了求和,他把韩国的失地还给韩国、魏国的失地还给魏国,并且把秦国的上庸送给楚国,以便争取时间巩固内部统治。他友好睦邻的态度让友邦惊诧,赢得一片点赞。但是他很快发现国与国的关系错综复杂,不像《诗经》里“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那样美好,而是各怀鬼胎,各自为政,都想图谋不轨。他终于醒悟,干脆咱们来一个先君子后小人,以毒攻毒,以牙还牙。
七国争雄,秦昭襄王拥有范睢、白起这样的人才,为秦国发展赢得历史机遇。那个范睢,分明是一个残疾人,用的还是假名字“张禄”。虽然当时还没有实名制,一般人也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认为改名换姓辱没祖宗。范睢一席话让昭襄王如梦初醒,“人们到秦国只知道有宣太后、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接下来他忠心耿耿表态“臣有一样无人能及,那便是我爱我王高于一切,我王所想必是我之所图”,让昭襄王感动万分。
长平之战,昭襄王使用绰号“人屠”的大将白起,并非初衷。他知道白起夫人赵蔓,是赵国人。因为秦将王龁与廉颇对垒已经达半年之久,他才命令白起挂帅。为了速战速决,他用反间计、激将法诱使赵国委派喜欢纸上谈兵大吹大擂的赵括为统帅。赵括急于表现他的非凡才能,亟不可待,大军出发浩浩荡荡,当时有八位老乡劝阻,老乡报告发现秦军有埋伏。无奈赵括不听,反而怪他们动摇军心,将他们斩首,导致败局。如今207国道长治县还有“八义村”,古碑镌刻“八义士谏赵处”。
当时秦国50万军队,赵国45万俘虏,都严重缺乏粮食,难以为继。白起考虑再三,把难题交给昭襄王。白起夫人赵蔓察觉一场大屠杀即将开始,立即找到昭襄王祈求宽大处理俘虏,昭襄王下了无字诏,模棱两可,意思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白起看着办吧。而白起选择了杀俘。战争不是儿戏,45万条性命就这样毁于一旦。残存的240名娃娃兵,由赵国蔓护送回邯郸……
春秋无义战,战国时期更是如此。要成就霸业,必须有牺牲有担当有情怀,从这一点推论,秦昭襄王当之无愧。他爱自己的骨肉——长子嬴倬,还是把嬴倬送到魏国当做人质,结果这个孩子被赵国刺客杀害。宣太后痛爱孙子,非常难过,他同样痛苦,但是劝母亲说:“千军万马谁没有孩子,亲情是一样的”。在大秦帝国崛起的过程中,昭襄王是一个多面体,光明磊落是其主体。他一视同仁,与臣与民同心同德,敢作敢当,率先垂范,是一位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
本文系海河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海河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