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集:赵佾回到邯郸 嬴政求助赢傒
赵佾中了娼女之计,回到大殿后跪见赵王,赵王偃见此情此景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立娼女为后,历史上无记载此人姓名,只给了娼后为代号。
关东韩、赵、齐三国流民纷纷逃往秦国,赵将庞煖谏言合纵伐秦,赵偃允准。李斯收到列国欲再度合纵的消息找吕不韦商议,吕不韦决定三日后入宫大议。
楚国境内,各地陆续出现庶民不事耕作,众臣纷纷谏言,便认为错不在庶民,而是与屈、景、昭三家有关,所以想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必要对此深究。楚国朝堂上商议流民入秦的应对之策,逃民过多已影响耕作与兵力,过度的徭役让楚人不堪重负,于是不得不丢弃田地离开家乡逃亡秦国。
李斯建议削弱吕不韦相权,被嬴政否定。春申君宴请赵将庞煖,只字不提合纵伐秦之事,庞煖愤然离去,项燕私下拦住庞煖,言说屈景昭三家已向楚王请命合纵。吕不韦当众掌掴使臣,加速六国合纵,只等六国跳进坑里,一举歼灭。
赵姬能够预闻国事,说到底全凭嬴异人留有遗诏,可她一介妇人不善政务,宫闱清寂难熬,免不了在夜长之际多梦,若能重拾她与吕不韦落在邯郸的旧情,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吕不韦深知赵姬此番何意,但他心思只有家国天下,所以从正午坐到暮色降临,堪堪略有回应。
郑货毕恭毕敬迎请李斯入相府,奈何李斯太爱记仇,偏要住在较为简陋的下舍。考虑到李斯今非昔比,郑货担心会被吕不韦怪罪,赶忙跑到下舍恳请李斯迁居,没想到李斯竟然直接开口索要一千金。最终郑货忍痛损财,总算让李斯答应搬回上舍。
吕不韦以上宾规格宴请李斯,甘罗心生妒忌,屡屡出题刁难。李斯不卑不亢,答辩条理清洗,既获吕不韦赏识,俩人观点不谋而合。所谓用兵之道在于广纳兵源,如果能够新建水利,扩大耕地,吸纳六国流民,百万雄师何愁甚远。
嬴政将六国大纛摆进殿内,扬言若灭哪国便摘下哪国大纛,吕不韦前来告知各地水患已平,现下库粮充足,可派大军东出函谷,收复失地。听闻此言,嬴政尤为欣喜,正要吩咐蒙骜、麃公出兵,怎料吕不韦早已提前调遣二人抵达关外。
面对吕不韦擅作主张的行为,嬴政无法表达心中不快,最令他为之震惊,当属吕不韦要求废除斩首记功之法。吕不韦认为商君提出此法是要鼓励秦人勇于征战,同时用非常手段震慑敌国,然经百余年磨砺,秦人无需再议刺激兵卒争攻,斩首记功之弊已显,理应改为夺地记功,与其杀尽六国之民,徒剩空城,倒不如让士兵百姓归田耕作,生产粮食器物,扩充秦国。
28集:咸阳城内人心惶惶,五国齐聚伐秦
五国合纵成势,大战在即,五国将领歃血盟誓:暴秦无道,掠我子民,五国合纵,共诛秦贼。
吕不韦建议秦大军在函谷关外伏击敌人,但王翦建却议应诱敌深入,否则不仅敌军容易逃跑,更有可能突袭秦军。吕不韦否定了其对策,并坚持前往函谷关,更是亲自上阵。
赵将庞煖自有对策,扬言“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秦之军力,不可匹敌,若想取胜,须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王翦被相邦吕不韦调往后部,负责运送粮草。果然此招一出,秦军方寸大乱,白日激战,夜晚暂休,接连来的车轮战术已让他们仅剩二十支箭矢,及一身疲躯强撑。
不料入关的三十万联军精锐又分成两股,项燕领十五万在阴晋与桓齮纠缠,庞煖与燕太子丹领十五万直击咸阳。咸阳空虚,桓齮分兵五万给羌瘣,命其在通往咸阳的必经地——蕞城死守。
如今咸阳城内人心惶惶,坊间皆传大秦将会破都亡国,咸阳城内六国商贾质子散播流言扰乱人心被秦羁押。嬴政命嬴昇保护太后及宗室、百官退守雍城,百官誓死不退要与嬴政共守咸阳。
华阳太后与秦人朝夕相处,明白秦人的倔性,认为即便五国军队再多增一倍,恐怕也难以攻破咸阳。蕞城的箭矢最多只能坚守三日,于是李斯等人建议嬴政带着太后等家眷前往雍城暂避,但嬴政丝毫不退缩,誓于咸阳共存亡。
咸阳附近县邑的秦人纷纷赶来参战守护咸阳。蕞城的箭已不像前几日那般频繁,太子丹等人觉得自己不出三日,定能拿下蕞城。
王翦向嬴政政献策解围,嬴政将自己的两万大军交由王翦,王翦连夜赶到将军前线,换下将军支援蕞城。第二日,蕞城弓箭已不足,众人只得肉搏血战,王翦与樊於期带军突围,誓死杀出一条血路。
正当王翦等人快支持不住时,援军赶来支援王翦。与此同时,援军也也赶到蕞城围剿庞将军,救下了蕞城,这是六国最后一次合纵伐秦。
处理完一应事务后,嬴政携队伍调转车头折返咸阳,临近秦境之时,忽然看见燕太子车辇从对面驶来,因此猜测对方急于回国必定有事发生。姬丹负气不肯下车,嬴政并未有所计较,索性驾马行至车前询问,没想到对方竟破口叱骂,称他为背信弃义的小人,令燕国成为天下笑柄。起初嬴政一脸茫然,可当听闻吕不韦派遣甘罗结盟赵偃,顿时如坠冰窟,既觉心凉又无可奈何。哪怕此召并非嬴政下达,可他作为秦国君主,若想一统天下,将来必定要与姬丹兵戎相对,思及二人少年为质的相处点滴,悲痛割舍这段友谊,目睹姬丹愤然离去。当天夜里,嬴政再度宣召李斯,同他彻夜长谈,继而认清吕不韦的权臣面目。李斯看出嬴政对吕不韦尚有留恋,索性道明相邦近来作为,若有此相扎根朝野内外,等同于秦法之弊端,若不及时修正,势必成秦国继续强盛之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