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8月的一天,一辆从湖北武汉开来的列车,缓缓驶入了南京车站。当列车完全停稳之后,乘客们提着或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蜂拥而下。此时,一个身穿军装的中年男子站在月台上翘首以盼,眼眶中还噙着些许晶莹的泪花。很明显,这个中年男子是来南京车站接人的,而且他所接的人肯定不一般。
当人潮退散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个满头银发的农村老太太在一位年轻女子的搀扶下,迈步走下了列车。这一幕,很快映入了那个中年男子的眼帘。只见中年男子快步上前,隔着人群大声喊道:“娘,儿子在这!娘,儿子在这!”中年男子的喊声,不仅引起了农村老太太和年轻女子的注意,而且还让其他乘客们纷纷驻足观望。
听到不远处的喊声,农村老太太努力睁大眼睛,想看清楚那个中年男子的模样。然后,由于农村老太太眼睛昏花,直到中年男子小跑到近前,她才辨认出面前的中年男子,就是自己失散二十余年的儿子。仔细端详着儿子既熟悉又陌生的容貌,农村老太太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哇”的一声与儿子拥抱在一起纵情痛哭。
月台上发生的这一幕“母子相认”的画面,着实让人感动不已,就连驻足观望的乘客们也流下了热泪。农村老太太和儿子相拥而泣了好一阵,两人的衣襟都被泪水打湿了。待情绪缓和之后,农村老太太就在儿子以及那个年轻女子的陪伴下,满脸幸福地走出了车站,并乘车来到了南京军事学院。
原来,这名中年男子正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那个年轻女子则是中年男子的妻子,她是按照丈夫的嘱托去湖北接婆婆来南京的。听闻中年男子的母亲来了,有不少同志先后来到中年男子的家中表示祝贺,场面非常热闹。这天晚上,当家中恢复往日的安宁之后,中年男子和母亲整整谈了一个通宵,因为母子二人离别二十多年,肯定有说不尽的酸甜苦辣,道不完的悲欢离合。
这个中年男子名叫周世忠,原名周诗忠,乳名海清,1918年7月出生在湖北红安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周世忠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一个弟弟名叫周诗海。周世忠的父亲周茂银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农民,靠着租种几亩田地养活一家人;母亲李少青是一个旧式女子,自幼便在周家当童养媳,一直勤勤恳恳操持家务,并辛苦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
虽然父亲周茂银整日辛勤劳作,但是根本改变不了生活的贫苦,沉重的家庭重担一直压得周茂银喘不过气来。后来,为了生存下去,父亲周茂银便带着两个儿子来到武汉,在洋人开办的工厂做工。那时候,工头极力压榨工人们的劳动价值,而且还无故克扣工人们的薪水,导致父子三人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
怎么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父亲周茂银只好将大儿子周世忠送回红安,和母亲李少青在老家艰难度日。就这样,一家人分隔两地,父亲带着小儿子在武汉做工谋生,母亲带着大儿子在红安种地生活。当时,为了补贴家用,母亲李少青还带着周世忠走街串巷,提着篮子贩卖油条、炸果等小食品。
有一天,中午已经过了,母亲李少青提的篮子里还剩下一大半油条和炸果。很明显,这天的生意不太好。此时,已经饥肠辘辘的周世忠,看着篮子里的油条和炸果,口水直流。周世忠实在是太饿了,忍不住拿起一根油条便狼吞虎咽了起来。母亲李少青看到这一幕,心中十分酸楚,她假装没有看见,低着头继续往前走。
吃完了一根油条,周世忠仍然觉得饿,于是他跟着母亲李少青的后面,又从篮子里抽出了一根油条。这一次,母亲李少青回过头来,流着眼泪说道:“海清(周世忠的乳名),你要懂点事啊!这些油条和炸果都是娘赊账拿来卖的,那是我们能吃的!咱们辛苦一天,可能也就赚几根油条钱,如果咱们自己吃了,今天就白干了!”
年幼的周世忠听到母亲说的话,懂事地将油条放回到篮子之中,他流着眼泪委屈地说道:“娘,你说的我都懂,可是我真的太饿了,都快走不动路了!”母亲李少青无奈摸了摸周世忠的头,安慰道:“你稍微忍耐一下,等到了家,娘立马给你做饭吃!”听到这句话,周世忠默默点了点头。其实,周世忠心里明白,家里哪还有粮食吃,他和母亲平日里吃的饭,只是一些烂菜叶、麦麸、米糠罢了。
从此之后,懂事的周诗忠即使饿得两眼金星直冒,他再也不拿篮子里的油条和炸果吃了。后来,周世忠的个头慢慢长高了,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以便换口吃食。在放牛的时候,周世忠总是提心吊胆,因为如果牛没有放好或者丢了一头牛,那么他不仅没有饭吃,而且还要挨打、赔偿。
有一次,在放牛的时候,周世忠的肚子咕咕乱叫,他看着正在啃草的牛,心中羡慕极了。周世忠越看越觉得肚子饿,于是他拔起地上的草就往嘴里塞,想要缓解饥饿感。可是,地上长的草根本不是人能吃的,周世忠用牙齿将草嚼来嚼去,实在无法下咽。到了最后,周世忠“哇”地一声,将嚼成碎末的草全部吐了出来。此时,周世忠再也忍受不住,趴在地上痛哭了起来。
1930年,革命队伍来到红安并建立了苏区政府,而且周世忠的叔叔周春山还是分区的负责人之一。当时,周世忠和许多小伙伴都加入了儿童团,为红军送信放哨,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在环境的影响以及叔叔的教育下,周世忠逐渐萌发了参加红军的念头。有一天,周世忠来到叔叔家恳切地央求道:“三叔(周春山),我要当红军!”
周春山上下打量了一下周世忠,笑着说道:“你还没有枪高,怎么当红军?”周世忠很不服气地回答道:“三叔,你不要瞧不起人,红军里有很多小战士,他们的个头都和我差不多。再说了,我还在长个子,将来一定比枪高!”周春山又笑着说道:“好小子,有志气!不过,这个事情我可做不了主,你回去和你娘商量一下,看她同不同意你参加红军!”
一看叔叔周春山同意了,周世忠高兴极了,他信誓旦旦地说道:“我现在就回去和我娘商量,她肯定会同意的!”当周世忠离开叔叔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刚走到家门口,周世忠就看见母亲孤零零站在门外。周世忠快速跑过去,对着母亲说道:“娘啊,你站在门口干什么,我不是说过叫你不要等我嘛!”
母亲李少青笑着说道:“你不回来,娘睡不着觉啊!”说着,母亲李少青就拉着周世忠回到了家中。不一会儿,母亲就给周世忠打来了洗脚水,并让周世忠洗完脚赶快睡觉。此时,周世忠急忙抢过母亲手中的洗脚盆,说道:“娘,我已经长大了,你别总把我当小孩子,我自己会打水洗脚……”
在洗脚之时,周世忠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知道如何开口向母亲说自己参加红军的事。母亲李少青看出了儿子周世忠的心思,便询问道:“儿啊,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给娘说?”周世忠低头想了想,然后目光坚定地说道:“娘啊,我想去参加红军,我三叔已经同意了……”母亲李少青听了之后,愣了一下,然后转过身低头抽泣。
母亲李少青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毕竟儿子周世忠才12岁。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世难!虽然说周世忠参加儿童团之后,也是经常不沾家,但是真要让周世忠去参加红军,她心中实在是割舍不下。再说了,当红军就要上战场打仗,打仗总要流血牺牲。一想到这些,母亲李少青就担惊受怕。
此时,周世忠对着母亲李少青说道:“娘,红军是为穷人干革命的,咱们是穷人,理应报名参加红军……”母亲李少青看着儿子周世忠,流着眼泪说道:“儿啊,你说的,娘都懂,可是你年纪这么小,一个人出门在外,娘实在是不放心啊!”周世忠轻轻地扳着母亲的肩膀,说道:“娘,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事已至此,母亲李少青无奈同意了。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李少青东借西凑为儿子做了一碗鸡蛋挂面,并帮着儿子收拾好包袱。看着儿子周世忠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李少青回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的许多事,她笑了又哭了,哭了又笑了。在送儿子周世忠出门之时,母亲李少青泪如雨下,依依不舍地和儿子告别。也就是在参加红军之时,周世忠改用了名字,将此前的周诗忠改为周世忠。
当时的周世忠或许根本不会想到,他和母亲李少青这一别,再见面就是24年之后。自从周世忠参加红军之后,他就跟随红军部队四处征战,根本没有时间回家。后来,周世忠跟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紧接着又开启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全面抗战时期,周世忠历任连指导员、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务。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周世忠又先后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73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教导团政委、第4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21军第62师政委,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在战场上立下了非常多的战功。新中国成立之后,周世忠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来留在军事学院工作,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自从周世忠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之后,母亲李少青独自一人生活越来越艰难。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母亲李少青只好前往武汉寻找丈夫周茂银和小儿子周诗海。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阴差阳错之中,李少青和丈夫周茂银并没有重逢。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丈夫周茂银带着小儿子周诗海在武汉做工,日子过得非常不好。由于营养严重不良,小儿子周诗海在武汉染上了重病,不幸夭亡了;而丈夫周茂银也因为肺病被工厂除了名。在李少青去武汉寻找丈夫和小儿子之时,丈夫周茂银恰好离开武汉回到红安,他们夫妻二人根本没有碰面。
丈夫周茂银回到红安老家之后,因重病缠身,不到半年也凄惨地离开了人世。此时,身在武汉的李少青根本不知道,丈夫周茂银和小儿子周诗海已经先后亡故了。李少青在武汉找不到丈夫和小儿子,所带的盘缠也用光了,被迫留在武汉帮人洗衣做饭,从而生存下去。为什么李少青不回红安呢?那是因为她自始至终都以为丈夫和小儿子还在武汉,她一定要找到丈夫和小儿子。
直到后来,李少青才从同乡的口中,得知了丈夫和小儿子已经离世的消息。当听到这个噩耗之后,李少青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由于丈夫和小儿子不在了,家也就没了,所以李少青便断了回红安的念头,孤苦伶仃地在武汉生活。那时候,李少青虽然不知道大儿子周世忠的死活,但是她在冥冥之中感觉大儿子周世忠还活着,她始终盼望着能有和大儿子周世忠团聚的那一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很快全国各地迎来了解放!1950年的一天,一封信被送到了湖北红安,辗转到了一个名叫周茂金的村民手中。这个周茂金不是别人,正是周世忠的大伯,而这封信也正是周世忠亲笔写的。当周茂金打开来信之后,他这才知道离家整整20年的侄子周世忠还活着。令人感到伤心的是,此时的周世忠根本不知道父亲、弟弟离世,母亲流落在外,他在信上写的收信人,还是他的父亲周茂银。
大伯周茂金收到信之后,立即托人回信给周世忠,将这20年来所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给了周世忠。不久之后,周世忠收到了回信,当他满心喜悦地打开回信并看完之后,他瞬间流下了悲痛的泪水。周世忠根本不会想到,自从他离开家乡之后,家里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一想到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周茂银、母亲李少青,以及那时候还年幼的弟弟周诗海,周世忠都悲痛万分。
1953年6月,正在南京军事学院参加学习的周世忠,特意向刘伯承院长请假回乡探亲。周世忠这次回乡探亲,一是想到父亲周茂银的坟前祭奠,二是想找到流落在外的母亲李少青。“世忠从南京回来了”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全村。回到家乡的这天晚上,乡亲们拥挤在周茂金的家,来看望离家20多年的周世忠。
当着乡亲们的面,周世忠动情地说道:“感谢各位父老乡亲对我的关心,我离家在外这么多年,家里的事多亏了你们照顾!现在我的父亲和弟弟都已不在人世了,唯一可能还活着的就是我母亲李少青。这次,我准备在《武汉晚报》刊登一则寻母启事,同时也拜托乡亲们帮忙打听打听我母亲的下落,晚辈(周)世忠在这里给您们鞠躬了!”
说着,周世忠弯腰向在场的父老乡亲,深鞠了三躬!当周世忠直起身子的时候,乡亲们看到周世忠的眼眶中早已噙满了泪花,大家也不由得纷纷抹泪。到了第二天,周世忠在大伯周茂金的带领下,来到了父亲周茂银的坟地。站在父亲的坟前,周世忠怅然若失,关于父亲的一幕幕往事不断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这让周世忠不由得泪如雨下。
由于假期短暂,周世忠很快离开家乡,回到了南京军事学院。自从回到南京之后,周世忠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红安那边的消息——我的母亲李少青,现在到底在哪里啊!差不多一年之后,周世忠收到了大伯周茂金从红安发来的一封信。当周世忠打开来信之后,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并且连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娘啊,儿子终于找到您了!”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自从周世忠回到南京之后,大伯周茂金就多方打听弟媳李少青的下落,最终在一个同乡的口中得知了“李少青极有可能在武汉”的消息。就这样,周茂金立即来到武汉寻找弟媳李少青,虽然历经艰难,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周茂金最终还是找到了弟媳李少青。
当李少青得知儿子周世忠还活着并且当了将军之时,她简直难以置信:“海清(周世忠的乳名)还活着,活着……海清,我的儿啊……”李少青喃喃自语了半天,继而大恸起来。滚烫的泪水伴随着哭声流淌,冲刷着李少青那颗历尽辛酸、饱经风霜的心。苦苦盼了24年,李少青最终把儿子周世忠盼回来了!
得知母亲李少青被找到的消息,周世忠欣喜若狂,他连忙委托夫人张英赶回老家,将母亲李少青接到南京。当张英搀扶着婆婆李少青走下火车之后,早已等候在月台上的周世忠流着眼泪呼喊道:“娘,儿子在这!娘,儿子在这!”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母子二人时隔24年再次团聚,场面令人感动不已。
自从母亲李少青来到南京之后,周世忠每天都关心着老人的衣食起居。一有空闲,周世忠便陪母亲坐在一起拉家常,忆往事。可是,尽管儿子、儿媳非常孝顺,可是李少青老人却始终适应不了军营的生活。住了大半年,李少青便吵着要回老家生活,这让周世忠非常的难过。不过,为了照顾母亲李少青的感受,周世忠最终还是将母亲送回到了红安,并且每月按时给母亲寄生活费。
在此后的日子里,周世忠只要有空,就回红安看望母亲。在这一时期,周世忠的职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先后担任过福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通信兵部主任。在此期间,无论在哪里工作,即使自己不能回红安,周世忠总忘不了吩咐妻子、儿女到红安看望母亲李少青。有了亲人的陪伴,李少青老人晚年生活也过得美满而幸福!
1969年冬季里的一天,周世忠将军利用在河南考察工作的机会,抽空回红安探望母亲。当走到村口不远的地方,周世忠将军激动不已,他喜笑颜开地对着身边的人说道:“快到我家啦,我娘还不知道我要回来看她呢!”周世忠之所以悄无声息地回红安,目的就是给母亲李少青一个大大的惊喜!
后来,当周世忠将军走进家门之时,母亲李少青正在埋头忙着喂猪。此时,周世忠按捺着激动的心情,他轻轻地走到母亲的身后,轻声唤了声:“娘,我回来了!”母亲李少青听到身后有人说话,她急忙放下猪食盆回头查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李少青望着儿子周世忠,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母子二人拥抱在一起,笑着笑着,都流下了热泪!
1975年9月,周世忠将军调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这一次,周世忠把母亲李少青接到了武汉,和自己一块生活。可是,和上一次一样,李少青老人在武汉住了一年多时间,便又嚷嚷着要回家。周世忠拗不过母亲,只好又将母亲送回到红安老家。这一次,周世忠特别嘱咐当地政府的同志:“麻烦你们多多帮忙,帮我照看一下我娘!”
不久之后,周世忠将军利用出差的机会,又一次回到红安看望母亲李少青。这是周世忠将军和母亲最后一次团聚。这一次,当地政府的同志汇报了李少青老人的生活情况——老人家在农村生活,心情非常好,整日乐呵呵的,就是日子过得非常简朴,老人家总是说儿子家人多开销大,要替儿子节省一点。
听着当地政府同志的汇报,周世忠将军心中一阵酸楚,因为他觉得母亲吃了一辈子苦,现在应该想享清福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都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于是,周世忠对着母亲李少青说道:“娘,您都这把岁数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从这个月起我每个月多给您寄点钱……”
一听儿子又要寄钱,李少青老人急忙摇手。不过,周世忠将军却斩钉截铁地说道:“娘,您不要说了!如果连自己的亲娘都养不好,不光是我的良心过不去,就是在世人面前我也不好交待!”望着孝顺的儿子周世忠,李少青老人会心地笑了!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此刻,李少青老人是非常幸福的!
1978年2月,李少青老人无疾而终。消息传到武汉, 年近六旬的周世忠将军哭了。当周世忠将军问及母亲去世前有什么交待之时,得到的回答是母亲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我想睡棺材!”周世忠将军沉默良久,心中感慨万千。由于丧葬方式改革,周志忠将军自己是签了火化同意书的,如今母亲有这样的遗言,他实在是左右为难!
如果自己回红安料理母亲的后事,为母亲购置棺木,必然有一定影响。因此,周世忠将军思考再三,最终让两个儿子回红安去给奶奶料理后事,让两个儿子代替自己为奶奶购买棺木。也就是说,为了母亲李少青这个最后的遗愿,周世忠将军没有能够再看母亲最后一眼,送母亲最后一程!这是周世忠将军的原则,同样也是一种无奈!
1988年3月,年近七寻的周世忠将军最后一次回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故乡红安。肃立在母亲的坟前,周世忠将军声泪俱下:“娘,我是世忠啊!是海清呀!您听到我跟你说话了吗?我好想您呀!这么些年,我东奔西走,一直未能回来好好地待奉您,实在对不起您老人家啊……”
1992年10月9日,周世忠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4岁。在弥留之际,周世忠将军对着儿子们缓缓地说道:“我死了之后,你们把我的骨灰抓上两把,带回红安老家撒在你奶奶的坟前。我12岁离开家乡参加革命,陪你奶奶的时间太少了,太少了!把我的骨灰撒在你奶奶的坟前,就让我死后再向你奶奶尽一份孝心吧……”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让我们向周世忠将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