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瓦剌部落首领有着“小王子”之称的也先,带领大军南下入侵明王朝,成功俘虏英宗皇帝,史称”土木堡之变“。
明王朝历经两代开创君主的励精图治,整个王朝达到了顶峰。可是在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三代帝王之后,大明王朝曾经构造的军事防御体系全部内迁,曾经的军事重地东胜、开平、兴和、大宁之地也尽数内迁。
明英宗时期,整个明王朝的外围军事防御体系已经全部缩水,外围的军事防线全靠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固原、延绥、宁夏、甘肃等地苦苦维系。
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听到一个极其震撼的消息:
也先真的带领瓦剌大军侵袭明朝边境,并且四路大军同时南下侵逼,准备在大明王朝的边境上强行撕开一个口子:
- 东路大军:脱脱不花带领大军,侵犯辽东之地
- 西路大军:瓦剌部将带领大军,侵犯甘州之地
- 中路大军:阿剌知院带领大军,侵犯宣府之地
- 主力大军:也先带领大军,侵犯大同之地
也先为主的四路大军眼看着就要侵逼明朝边境之地,明英宗慌忙令边塞重地加强军事防御。镇守大同的部将吴浩仓促带兵迎战,力战而死。
首战败退,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英宗皇帝立马下令让大同附近的部将宋瑛、朱冕、石亨和监军太监郭敬前去驻防,阻拦也先的大军继续侵略大同之地。可是这些人在阳和与也先交战的时候,再一次溃败。
明朝边境之地形势危急,此时的红人太监王振想了一个办法,劝明英宗亲自奔赴前线战场。
明英宗听到,觉得十分有道理。也许曾祖父朱棣在皇子皇孙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光辉,英宗皇帝觉得曾经朱棣能够率兵亲征击退瓦剌大军,自己亲征也定然能够一战定乾坤。
可是,令明英宗想不到的战场上从来就不是儿戏。
为了能够顺利出征,明英宗拒绝了众多大臣的反对,亲自统帅号称“五十万”大军奔袭边塞之地。明英宗带领大军一路出居庸关,途径宣府、阳和,最终抵达大同。但是此时最为可怕的一个消息传到了英宗皇帝的耳朵中,另一路瓦剌大军攻陷独石。
瓦剌兵锋之盛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恐惧,包括提议皇帝亲征的太监王振和执意亲征的帝王英宗。
前方战场上的太监郭敬又传来消息,瓦剌兵势正猛,希望能够伺机而战。
此时的明英宗和王振终于不再硬着头皮奔袭战场了,他们决定下令班师。然而,在班师的问题上又发生了冲突,班师之路怎么走?
- 太监王振主张从原路返回,从居庸关退出,撤回北京
- 部将主张避开战区宣府,绕行紫荆关退出,撤回北京
此时的宣府已经成为了瓦剌大军的聚集地,从宣府退兵充满了危险。王振同意从紫荆关退兵,并且这条路可以让英宗光顾一下自己的老家,可是走了40里之地,王振又害怕大军途径会毁坏田地。于是又改道朝着瓦剌大军集结的宣府一道退兵。
作为帝王的明英宗屡屡被太监王振主导,一时间,已经行军四十里之地的数十万大军无奈又掉头东行宣府。
这个时候的瓦剌大军已经追击过来,为了能够保证撤退大军的安全,明军将领吴克忠、吴克勤带领大军誓死抵抗,全军溃败。
为了能够阻挡瓦剌大军的追击,英宗再次调拨五万大军迎战瓦剌。明军部将朱勇、薛绶带领大军在鹞儿岭被藏在山谷之中的瓦剌大军突袭,全军覆没。
当英宗带领大军抵达土木堡之后,此时距离怀来城仅仅二十里之地,大家一致主张进城避险,然而太监王振一意孤行,借口后勤辎重还没有到达,准备在土木堡之地就地安营扎寨。
土木堡之地地处高山之中,两边都是高高耸立的高山,一旦被大军围困很难突围出去,而且附近的水源远离土木堡,如果不派军队驻守很有可能被敌军切断水源。可是太监王振依旧倚仗权势力排众议将大军屯集于此,并且将军队全部驻守在高山之上,放弃了能够提供水源的平地。
他希望这样做能够依靠高山之险作为大军的天然屏障,可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太监王振怎会想到这高山之上往往很容易缺水。
当天夜里,瓦剌大军骤然奔袭而来,将土木堡之地围困的如铁桶一般。王振将军队屯集在了高山上,大军一时无法得到水源供应,只能南下寻求水源。可是南下的一支河流已经被瓦剌大军抢占,明朝的这数十万大军只能困守待毙。
瓦剌首领也先并没有对明朝的这些大军发起进攻,而是将整个土木堡周围的明朝大军围困起来,并且派遣使者和明英宗请和,英宗皇帝一听心里顿时乐了。他觉得这也先也仅仅是图个钱财罢了,并没有打算和他们交战的意思。
英宗政治上的短视也让这数十万大军即将陷入濒死的境地。
英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派遣使者前去瓦剌大营商议和谈事宜。太监王振则带领军队准备南下抢占水源,试图在水源旁边安营扎寨。也先瞬间对明朝大军发动了攻击,整个准备移营的明朝大军瞬间乱成一团,各个将领也根本无法阻止一场有效的反抗。
瓦剌大军依靠骑兵部队对土木堡的明军进行疯狂的冲击,这数十万的明军何曾会想到大军在移营之际,也先会发动进攻。
他们又何曾会想到瓦剌首领也先的和谈只不过是缓兵之计,也先就是想要趁乱突袭明朝数十万的大军,伺机一举击溃这些军队。
趁乱之际的也先随后下令万箭齐发,无数的将士被直接射成塞子。英宗被俘虏,上百名部将被杀,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太监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这场明朝历史的耻辱浩劫,给后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阴影。
也先在俘虏英宗之后,裹挟英宗逼近宣府,试图用英宗撬开通往北京的大门。可是,宣城守城部将杨洪毅然拒绝。无奈之下的也先只能带领英宗奔袭大同之地,大同守将郭登依旧拒绝了向也先打开城门。要挟无望之后,也先带领大军回到了驻地。
此时的北京城已经变得人心惶惶,大家都为英宗的被俘深感忧虑,他们忧虑的不仅仅是英宗皇帝,而是明王朝在北京之地的万世基业。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