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哦~
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最后一部,《大秦赋》的口碑近来经历了过山车似的下滑。
从豆瓣开分8.9,下降到如今的7.4,尽管和当下不少国产剧相比,这一分数依旧能说得过去,但作为该系列的收官之作,无疑是令人尴尬的。
要知道,这一于2009年播出的历史剧,仅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就有着9.3分的顶级口碑,第二部《纵横》以同样的高水准保持了这一分数,即使是口碑稍弱的第三部《崛起》,也拿到了8.5分的不俗成绩。
改名之后的《大秦赋》,真的是这个系列的败笔吗?又或者说,它的口碑下滑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01
这一切,得从《大秦赋》的故事谈起。
《大秦帝国》整个系列其实就在说一件事:战国初期,贫弱不堪,被众诸侯国歧视的秦国,怎样一步步改天逆命,最终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如果说前三部是在积累实力,奠基格局,那第四部《大秦赋》则是最终的“扫六合”,让“祖龙”嬴政登场,完成这“赳赳老秦”数百年的志愿。
可本剧一开始,就让理所当然的历史往事,变成岌岌可危的瞬息幻事。
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动了大规模攻伐战事,赵、魏、楚三国组成联盟,在邯郸进行防守,史称“邯郸之战”。
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关系到秦国在赵国的一名质子(王族子嗣的人质)的存亡。由于秦国攻势危急,赵国有毁都灭国之险,于是,当时的赵王便打算杀害秦国质子嬴异人,用以泄愤。
这位嬴异人正是嬴政的父亲,也是吕不韦“奇货可居”的那个“货”。吕不韦能不能做成这笔风险巨大的投资,嬴政能否成为秦始皇,就看嬴异人是否可以逃过一劫,安全入秦。
剧集在这一段剧情中制造了大量的惊险桥段。
先是吕不韦和嬴异人被赵国全城通缉,见之则杀。于是吕不韦花费重金买通守城兵士,匆匆过关。
继而在被赵军万里追杀时,遇到秦将王龁的部队,逃过一劫。
可紧接着,嬴异人就被自己的兄长,当时拥有王位继承权的嬴傒密谋暗杀。幸而得到嫪毐、吕不韦的搭救。
至嬴异人终于来到当时华阳夫人面前,打算认其为母,成为太子安国君的继承人时,又因为嬴异人在赵国的妻儿问题,遇到阻碍。
这种处处隐藏危机,时时难以确定的不安感,成为《大秦赋》这部剧的草蛇灰线,在世人熟悉的“秦始皇正史往事”外,乃是剧力所在。
比如在后续剧情中,即使嬴异人已然成为秦王,可他在临死前,还是因为华阳夫人发动的政变,差点使公子成蟜成为秦王。
毕竟,相比于《大秦帝国》前三部的主角,本剧所讲述的秦始皇故事,早有太多的影视剧进行改编。
2001年古天乐主演的穿越剧《寻秦记》、同年张铁林主演的古装剧《吕不韦传奇》,以及2007年张丰毅主演的剧集《秦始皇》,都对秦始皇从出生到去世的这段往事,有着各种刨根问底、戏说传奇的拍法。
所以,《大秦赋》面临的问题,不是怎么展现秦始皇这段历史故事,而是避免前人采用过的策略。
02
这对于向来以历史正剧而著称的《大秦帝国》系列来说,并非难事。
因为绝大多数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都停留在挖掘吕不韦和秦始皇那“私生子”关系的秘闻,亦或者是嫪毐和赵姬之间的床笫之事。
而《大秦赋》的重点,则是权力的交割转让,君臣的模糊界限,以及秦国自身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秦国和六国的微妙关系。
这种大格局上的谋篇布局,是很多打着战国历史背景的古装剧所难以企及的。而它的创造者,则是小说原著作者孙皓晖先生。
这位法律专业出身的地地道道的老秦人,自小就从身边的长辈和秦川大地上得到文化浸润。虽然在早年间从事法律方面的教学,可从1993年秋天起,他打算撰写一部基于严肃历史,且经得起学术考验的小说,这便是《大秦帝国》系列。
2008年,历时15年的创作,孙皓晖终于完成了这本共6部11卷,504万字的小说。也成为了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
制片人焦阳仅看完小说的第一部,便立即拍案决定,一定要穷尽毕生之力,拍摄整本的《大秦帝国》。
所以,在孙皓晖和焦阳这两位拥有大格局历史观的创作者努力下,我们才在2009年看到了第一部《裂变》的诞生。
《裂变》说的是秦孝公大胆启用法家的商鞅,两人筚路蓝缕,终于将秦国这个不起眼的蕞尔小国,在悄无声息中变法,为之奠定后世基础。
《纵横》,则是秦惠文王在纵横家张仪的帮助下,于六国关系间纵横捭阖,解除一次次的合纵危机。
《崛起》,讲述秦昭襄王在谋臣范雎、武将白起的扶持下,力破国内宣太后的权力禁锢,东出六国国土,极大地扩展了秦国领土和实力。
从之前的三部不难看出,其实《大秦帝国》一直在探讨两个重大命题:秦国贤君和外来能臣之间的合作分裂,以及秦王面临的艰巨使命。
这次的《大秦赋》同样如此,它让秦王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等外来之臣的帮助下,一步步登顶权力之巅,但又在高处不胜寒的孤家寡人境地,深深怀疑周围每一个人的忠心。
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观感:张鲁一饰演的秦始皇虽是主角,却难以让观众看到人性的复杂处,而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李乃文饰演的李斯,反倒拥有极为丰富的光谱色泽,让人捉摸不清。
03
所以,当我们看到,吕不韦在前期剧情中,会偶尔放浪形骸,独自一人地扭曲狂笑,而他在后期剧情中,又会摸摸肚子,时常做些养生修性的姿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照吕不韦的说法,在栽培嬴异人成为秦国太子,甚至王上的过程中,他只是以商人投资的心态来经营,确保获利;可当嬴政即位,他大权独揽,成为丞相时,他心中只有秦国的稳定发展。
这段话的真实性只有五分,另外五分被李斯说出来了:他之前是个商人,而现在是个权臣。权臣不同于忠臣,忠臣全心为君,权臣大多为己。
所以吕不韦说到底是一个自己想当君王,可不能也不敢为之的商人。
他在秦孝文王即位三天而薨时,闭门独笑,这是他商人获利狂喜的本色,和现在风投公司老板的嘴脸并无二致。
而当他权柄大握,面临嬴政加冠掌权时,他想到是如何益寿延年。饭后揉肚子、绕圈散步等行为,皆是他这一心态作祟的表露。
段奕宏时而癫狂、时而慵懒,却又在关键时刻威严外露的表演,让吕不韦成为《大秦赋》这部剧中最让人享受的观剧体验,他用一种超脱于正剧的电影化手法,让吕不韦的诸多小秘密不自觉地在我们眼前掉落。
这是高级演员的机灵劲儿和老成。
除此之外,本剧对于几组人物的关系转捩,有着历史长剧不多见的微妙处理。
最为明显的,便是楚国派系的华阳公主,在一开始对嬴政冷漠忌惮,甚至发动宫闱之变,以权势打压后者的登基上位。
可在嬴政袒露对成蟜的疼惜,表露自己对王权旁落的无奈时,华阳公主又不露声色地转向嬴政,让芈姓族人忠于秦王,而将矛头对准吕不韦。
两处情节上的咬合,让我们看到了个体在政治归属、个人喜好和大局观念中的不断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城府心思和历史唏嘘。
当然了,这些闪光点既有赖于《大秦赋》在剧本上的讲究和严谨,同样也不乏段奕宏、邬君梅等优秀演员的精妙演绎。
可除此之外,《大秦赋》确实难以在关键的节点外吸引人了。要知道,对这种历史空隙间气韵游丝的经营,曾是《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拿手好戏。
但是本剧已然丧失了它的历史传统。
张鲁一过早出场,让12岁的嬴政有着难以代入的别扭,即使磨皮效果快赶得上40年代好莱坞黄金时期的柔光技巧,也无法让观众信服。
饰演赵姬的朱朱,的确妖媚无比,有着舞姬天然的胚子和身量,把嬴傒都诱惑成禁欲系直男了。
可每当她开口,尤其在与吕不韦对谈时,天然的现代职场剧勾引气息,让人猝不及防。
加上道具、场面上的过于精致化,过于宏大感,你很难相信这是公元前200多年的木匠手艺或者刺绣缝纫手艺。
那闪着金粉的华服,有着巴黎时装周顶级中国风服饰的奢侈。
这些过度妥协于当下看“颜值”的观众们的考量,让《大秦赋》已经从内里和《大秦帝国》前两集的精华之处渐行渐远。
走下了历史剧的步辇,踏上了古装剧的花轿。
要知道,曾经光“大秦帝国”这个名字,就足以令历史剧的忠实观众们激动,它代表着和《大明王朝1566》一样的格调和水准,是可以载入国剧史册的第一梯队。
或许正是这样,“大秦帝国”没了,只剩下了略显空落落的“大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