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儿:“临夏市要脱贫,关键看王坪。”
临夏州,是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中的三州之一。而临夏州临夏市枹罕镇王坪村,是临夏市唯一的山区村,海拔2130米,基础设施滞后,产业薄弱,2013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64.2%。
2012年9月,马兴文被临夏市人社局派驻到王坪村驻村扶贫。没想到,这一驻就是8年。这8年中,他与全村252户村民同甘共苦,见证了王坪村于2017年12月实现整村脱贫,也见证了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2495元提高到2019年的7721元。
如今,53岁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兴文看起来已经完全是一个“村里人”。他说:“驻村工作必须用心、实干,只有拿出真心,才能换来老百姓的真情,只有亮出实绩,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俯下身解民忧
以真心换真心
“共产党好,共产党派来的干部比亲人好。”王坪村的郭莲梅老人在去世前将全部遗产交给村委会处理。这一“反常决定”的背后,有一段独居老人与驻村干部的特殊情缘。
郭莲梅的4个女儿均已外嫁,平时孤身一人住在村里。马兴文驻村以来,就格外关注这位独居老人,时常去看望她,听听老人有什么实际困难。在郭莲梅生病住院期间,马兴文和其他驻村队员承担起了老人“临时儿女”的责任,制订了轮岗陪护计划,后来又将老人送往临夏市福利院接受更好的照料。此后,马兴文只要有空就会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并自掏腰包给她买慰问品。
2019年2月,郭莲梅在弥留之际,叫来了马兴文、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以及4个女儿。老人说,这几年,马兴文等驻村队员比亲女儿还要亲,她的遗愿就是将自家宅基地盖的几间房、承包地、享受的福利全部交给村委会。马兴文和其他队员商量后,婉言拒绝了这笔虽然不多、却是老人毕生所有的资产,还是交由老人的亲属继承处理。
“老人能把我们当成亲人,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马兴文说,“老人的遗愿与那一番话,让我感觉驻村这几年吃的苦是值得的,共产党员的工作是崇高的。”
带着真情入户
扶贫须先扶志
第一次到村民马建成家里入户走访时,这一家人的“等靠要”态度让马兴文感到震惊。
马建成老两口住的是低矮土坯房,圈里养着两头毛驴,夫妇二人喊着要低保、要五保,一心等着政府接济。马兴文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两人有劳动能力,也愿意吃苦,但苦于没有一技之长,无奈之下做起了“懒汉”。
马兴文对马建成夫妇进行了耐心劝说和引导,并结合其具体情况,提出帮助他们干养殖。马兴文先是为他们争取到村里免费提供的5只小尾寒羊试养,一年后又转为养殖陶赛特羊,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2019年,老两口不仅新建了一座温室养殖大棚,还用养羊的积蓄改建了6间瓦房。现在,马建成夫妇逢人便说,人要知道劳动,要自力更生,绝口不提申请低保、五保的事了。
“这是帮扶工作中最有成效的一家,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帮扶政策,就像找准病根再开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兴文说。
育产业谋发展
共圆小康之梦
“2020年,我们主要打造王坪文化旅游活动,自5月初牡丹开放以来,陆续有芍药、虞美人、王坪油菜花开放。”马兴文指着眼前整洁美观的王坪牡丹休闲苑说。
刚到王坪村时,马兴文发现村里人因为留恋土地,出去打工的人不多,但在村里种地却又很难摆脱贫困。马兴文灵机一动,到州里农校请来牡丹花种植专家,成立了王坪村紫斑牡丹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动员57户村民把227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可得700斤小麦补偿。他又请市劳务办帮助,安排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到福建、青海和西藏务工,每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而不能外出务工的老人、妇女等人,则被安排到到合作社打工,一天可获报酬60元。
几年下来,王坪村的牡丹花海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景,牡丹茶和牡丹精油系列产品也日益打开销路。如今的王坪村,已被誉为“河州牡丹第一村”,每年都有大量游客从全国慕名而来。
2020年,马兴文和其他驻村队员又拉来70多万元资金,在原来的一片烂草滩上建成了集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沙龙为一体的王坪牡丹休闲苑,并于6月21日开始正式营业,现在日均收益2000多元。
“这只是刚开始,慢慢知道的人多了,生意会越来越好。这个休闲苑在打造了王坪村乡村旅游新形象的同时,也为村民增加了就业和收入。”马兴文说。
“我在这里当收银员,每个月底薪1500元,生意好了还会给提成。”在王坪牡丹休闲苑打工的村民方萍霞说,“马书记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他帮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8年来,马兴文一心扑在王坪村,家里大事小事都顾不上。今年,94岁高龄的母亲住院两次,他都不在身边。“媳妇在自来水公司跑业务,工作也比较忙,但自从我驻村后家里大事小事全扔给她了。”说起家务事,马兴文很是愧疚。
“组织上把我派到这儿了,我就必须把事情做好,要给党组织和老百姓一个交代。”说起工作,马兴文却信心满满,“接下来我将继续尽我所能,带领王坪村的父老乡亲把日子过得锦上添花。”
(记者 罗旭)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