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唐萱记得,几年前前往日本一个小城市旅游,正好遇上当地“城市祭”:从城市始建的神话传说,到如今取得的各种成就,全浓缩在一个小时的“大游行”中。参与者不少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故乡的历史:“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历史只能去学术性强的城市规划馆了解,但缺了‘好玩’‘贴地’的元素。”
唐萱的想法或许会改变。今年3月27日,“豫梦微缩世界•魔都四百年”主题乐园将进入试营业——这是上海首家通过“微缩建筑+机械艺术+数字多媒体互动”演绎城市历史的主题乐园,由50位模型师耗时2年完成,创造了共计500余件微缩建筑景观、上万个微缩人物和70余个互动装置,再现上海从1559年至1937年的城市变迁史。
步入豫园百货天裕楼地下一层,一扇大门光影旋转,门后,观众得以一日穿行“魔都”400年。
百年前热闹的城隍庙周边地区
百年前的人也挤九曲桥吗?
这扇时光之门一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百余年前的豫园。随着光影变化,“白天”的豫园十分热闹:沿街的庙市上,小笼馒头、梨膏糖、鸭血粉丝汤层层叠叠,正待出锅;城隍庙旁,不少人带着香火前去供奉城隍老爷和各路神仙。骑马的官兵、坐轿子的老爷、戴斗笠的农民、相互作揖的文人……形形色色的人在豫园周边穿行而过。其中还有城隍老爷出巡的三巡会奇景,热闹场面跟如今过年一样。
虽然都是微缩建筑和高度几厘米的小人,细节却经得住放大镜的考验。豫园湖心亭登台的说书人,身穿蓝灰色长衫,手中握着的折扇只有指甲盖大小,用放大镜能看到扇面上绘制着水墨文人画。
豫园夜晚的民俗活动
入夜,华灯初上,豫园的人只多不少。仰山堂内,近50个中外人物造型各异,正在欣赏舞台上的演出。这不是设计师们随意设置摆放的场景,而是再现了光绪庚辰三年(1880年)《豫园宴乐图》中,上海道台刘瑞芬宴请德国皇孙海里希亲王时,共赏昆曲的情景。
主题乐园首个展厅“海上遇园”里,光承载“豫园”的沙盘就长达13米,相当于一辆公交车,3000余模型人物力图还原当年的现实场景。据介绍,整个平面结构参考了1784年乾隆时期的《邑庙西园图》等资料。
从海上遇园到后续的“江海之汇”“北门之战”“华界之最”“摩登时代”板块,囊括豫园、十六铺码头、武康大楼、马勒别墅以及石库门建筑群等上海历史建筑和典型场景,都经过书面和实地考证。策划团队历时半年,光国内外论文、书籍就翻阅了百万余字。
早已不复存在的老“上海南站”
据策划团队介绍,主题乐园中的“上海南站”落成于1908年,1937年被日军轰炸后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如今的“南车站路”。团队查阅史料时了解到,这一车站曾是沪杭甬铁路的起点,也是当时长三角地区货运量最大的火车站。根据多方资料和专家指导,当年的建筑和情境得以复原。
又如“江海之汇”板块,大大小小的航船倒映在蓝色光影中,耳畔传来各种方言:经策划团队考证,当年上海航运发达,汇集各地船只,码头上很多人都说着不同地区的方言。这些方言是策划团队根据当时的记载成文,请各地同事用乡音录制的。
往来船只外,能听到各种方言交汇
武康大楼里住着谁?
唐萱很关注城市历史建筑,一大遗憾是大多数历史建筑“只能看外观,不能进入其中”。“魔都四百年”里展出的上海经典建筑,或许可以弥补这样的遗憾。
石库门里的学校
一幢“石库门住宅”,两侧楼板可以升降。一侧楼板降下,可以窥探到当年生活优渥的上海人如何安排起居室和卧室;而另一侧楼板打开,则会发现上海人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石库门房子中塞进一个小学。“百乐门舞厅”的背后,能一窥双层舞厅里昔日热闹的夜生活。若是举起相机拍摄,还会被百乐门里的小人“反拍”。
“窥探”百乐门
观众不仅能看清建筑的解构,也能一窥建筑中的生活。入夜之后,“武康大楼”家家户户灯光亮起。一扇窗户里,贴着金色壁纸,放着当年流行的绿色罩台灯,一名金发男子正埋头数着桌上成堆的钞票——根据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记录,当时嘉第火油物业公司的销售总代理就住在这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公司股票飞涨,他因此发了横财。同样在“武康大楼”里,还有年轻人正在试弹新曲——聂耳正是在其中一扇窗户后,邀请王人美试弹《风云儿女》主题曲,即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武康大楼窗户里的故事,历史上确有其事
一扇扇窗户里,演绎记录着真实的历史。“光能看到老建筑外观,还不能算‘建筑可阅读’。”市民杨杰认为,如今的城市文旅已经过了“到此一游”式的打卡,消费者渴望更多的内容,只有“走进去”“听故事”,才能真正通过建筑“阅读”城市历史:“现实中很多历史保护建筑是不能随便进入的。通过模型的方式再现,不失为一种探索。”
声光再现上海救火联合会的行动
为了再现建筑里的“内容”,这里的微缩模型打破了业界通常1:87的比例。广慈医院按1:30复原,武康大楼和特色石库门建筑群则是1:15,马勒别墅甚至采用了1:9的尺寸。这些建筑还能分割升降,并通过电子传感、裸眼3D、幻影成像、数字互动等技术运用,让建筑里的故事再现。
在出品方上海豫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天宏看来,“魔都四百年”不仅是微缩主题乐园,也是一次深度的城市文化提炼,以及商业体沉浸体验类业态的创新开发。
历史能否照进现实?
步入主题乐园一个特别展厅——“幻境物语”,每当靠近不同的窗口,窗内就会发生变化:跳过的发条青蛙,蹦出的洋娃娃,被踩响的缝纫机……跟许多中青年的儿时记忆关联。
“幻境物语”是主题乐园定制的数十个大型艺术装置之一。据豫梦总经理王启介绍,场馆内容还将持续升级,不断引入新的作品和创意,配套多种公共教育和主题探索类活动。
互动装置之一:不同年代的行李箱透视
近年来,主打“回忆”“情怀”的文创街区、场馆和品牌不少,豫园商城也在全面进行品牌升级,多年不去豫园的杨杰最近一次前往,惊呼“豫园变年轻变好玩了!”
在这里,他找到小时候苦求父母购买的各种“小人书”,还有“上海制造”的“大白兔”各类衍生品:“这些比‘千城一面’的旅游纪念品值得买多了。”
唐萱带着朋友逛完日益年轻化的豫园商城后,步行至BFC外滩金融中心看最新的展览,路过一片已人去楼空的老城厢,夹在路中还有一个老戏台。“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了解城市历史,可以让城市地标更新贴近年轻人,但这些真正承载生活记忆的老建筑,除了拆除,还能融入当代生活吗?”
豫园外真实的老房子,将何去何从?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简工博
来源:作者: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