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内容过多,请先发到朋友圈保存,有空再慢慢看
1、明仁祖朱世珍,1283年出生;
原名朱五四,朱重八的父亲;
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世珍饿死在安徽凤阳老家。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追封自己的父亲为明仁祖。
在凤阳营建明皇陵,安葬父母。
安徽滁州凤阳的明皇陵石刻
2、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出生;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68年击破各路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然后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结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统一中国。
1398年6月24日,71岁的朱元璋,年老,因病于应天皇宫之中驾崩,庙号太祖,葬南京紫金山明孝陵。
朱元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3、明兴宗朱标,1355年10月10日出生;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太子朱标受命巡抚陕西。当时,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临濠为中都。御史胡子祺推荐以西安为都,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朱元璋一方面想让朱标考察西安是否适合作为都城。另一方面,这时秦王朱樉以多过失,被召回京师,也要他趁机调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朱标巡视归来后,献陕西地图,又替秦王说情调解,朱元璋才让朱樉回西安。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
1392年5月17日,朱标得病去世。享年37岁。太子薨后,太祖痛哭不已,祔葬孝陵东,名“明孝东陵”谥“懿文”(现在明孝陵东侧尚存遗址)。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靖难以后复称懿文太子。到了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为朱标重新上庙号兴宗。
4、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出生;
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之死,朱棣说是在他进入南京城时,皇宫突然起火,朱允炆被烧死在宫中。并且找到一个尸体,说就是建文帝。
但,更多的人认为,朱允炆是逃出皇宫,遁入民间,隐姓埋名,终老乡间。具体怎么死的,至今还是个迷。
5、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出生;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地区,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陵寝,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
图@马勇
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
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
朱棣驾崩后庙号太宗,葬于昌平明长陵。长陵以“长”命名,可寓“久远”“长久”之意。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上庙号为成祖。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中的祖陵。
6、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出生;
史料记载:朱高炽善于观天象,有一夜,忽见有星变,忙召赛义、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矣。”于是叹息说道:“我建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边说边留下了眼泪,赛义、杨士奇也留下了眼泪。
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终年47岁。庙号仁宗,葬于十三陵献陵。《谥法》曰:“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献陵是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寝,长陵的西侧,目前封闭没有开放。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您想一想为什么献陵这么简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
死亡之谜: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而身体不适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对朱高炽突然死亡的原因有种种猜测:雷击、中毒,纵欲过度。《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都只字不提其死因。究竟朱高炽因何暴卒已成历史之谜,多年来人们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死于嗜欲过度。大臣李时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他谨嗜欲之语。朱高炽看了奏折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直至垂危之际,他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朱高炽确实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
图@马勇
朱高炽因纵欲过度而得不治之症,在明人陆釴《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阴症”之说出自朱高炽时一太监之口,应当有一定的可信度。当时治疗此等“阴症”恐无特效良药,这使一些奸佞之徒有机可乘。对此,《明史·罗汝敬传》中曾有记载,“……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由此看来,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而中毒身亡。
另一说法是一名大太监报告说他死于心脏病发作。考虑到皇帝的肥胖和足疾,这种说法较为可信。
【坊间猜测】有学者基于他的儿子朱瞻基,在他驾崩之后以神奇的速度从南京感到北京继位,而且顺利躲过了朱高煦的劫杀计划这一个史实,猜测——朱高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害死的。
朱高炽生性温厚仁慈,嗜欲享乐,为此曾引起朱棣的不满。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却与其父相反,他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利,工于计谋。朱棣在世时,朱高炽即位,虽立朱瞻基为太子,但已察觉他非安分之辈,故屡有劝诫之语。可是,朱瞻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基筹谋,为此不顾亲情。
图@马勇
洪熙元年(1425年)3月,朱高炽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4月14日离京,随侍朱高炽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的亲信,他按预先密谋,5月13日加害朱高炽。朱瞻基离京后,却没有按既定日程行进,而是直奔南京。但在离开南京前,南京城中就有传言“仁宗上宾”。
要知道,当时北京还未发丧,也无如今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可见朱高炽“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当时朱瞻基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他有人们难以想象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在途中等待奉诏而来的海涛,于6月3日抵达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劝诫: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显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流露出对弑父谋位活动的自信和自得。
也就是说,这位朱棣的“好圣孙”等不及父亲驾崩才继位,提前下手接班了。
7、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2月9日出生;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去世,终年38岁。葬于景陵。“景”寓意“大”及“光明”之意,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也就是朱棣长陵的东侧,是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他在位只有10年。被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临终时,朱瞻基指定已在1428年2月20日被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朱祁镇为他的继承人。
38岁就死了,这应该说有点意外,但是如果看了后来他的子孙们的去世年龄,朱瞻基这么早死,也不算太意外了。
8、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11日出生;
正统14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他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镇被遥尊为太上皇。瓦剌无奈之下,释放英宗。回国后,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公元1464年(天顺八年)2月23日,37岁的朱祁镇病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裕”指衣物丰饶,又指行宽政而使百姓安宁。
此为旧图,目前裕陵明楼已经重新修缮完毕,亮丽如新。
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在献陵的西侧,是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英宗去世,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天顺八年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9、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28年出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身患重病,他哥哥趁机在夺门之变中复辟。二月乙未,皇帝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癸丑,郕王去世,享年三十岁。皇帝似乎还不解气,给了他一个恶谥,叫做戾。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景泰陵。目前改为一军队家属小区的老年门球场。
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为其上庙号代宗。
朱祁钰是明朝第四位寿命短于38岁的皇帝。
10、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出生;
朱见深小时候,先被立为太子,他父亲被抓走后,跟着母亲和万宫女生活,叔叔朱祁钰继任皇帝后,把他的太子位换掉,但是朱祁钰的唯一的儿子夭亡。朱见深从小就跟万宫女亲密,感情深厚。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暴毙。朱见深思念之情尤甚,八月,重病。皇太子朱祐樘在文化殿全权处理政事。九月九日,朱见深驾崩,年仅四十一岁。上庙号宪宗,葬明十三陵之茂陵。“茂”有“丰盛”、“美好”之意。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在裕陵西侧,是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11、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出生;
朱祐樘统治后期,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大力整顿朝纲,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并叮嘱诸卿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公元1505年(弘治18年)6月8日,一代英主朱佑樘病逝于乾清宫,得年仅36岁。葬于昌平明十三陵之泰陵,和皇后张氏的合葬。“泰”为“平安”和“安定”,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茂陵西侧,是朱祐樘(发音为称)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兴工,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
【趣闻】中国在南宋已有牙刷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称医史文物珍品。但是美国牙科医学会的资料认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
12、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出生;
正德十五年,宁王造反,王守仁搞定宁王后,朱厚照来受俘,贪玩打仗的他在北返途中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群臣当然不能同意。于是在回程路上,武宗游镇江,登金山,自瓜洲过长江。八月,经清江浦,武宗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
结果,提网时见鱼多,武宗大乐,尽力拖拉,使船体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明武宗在北京长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脚乱,一阵乱扑腾,亲侍们虽然把他救起,但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身体便每况愈下了。
可能他是受惊之后,加上秋日着凉,引发了肺炎。在今天,肺炎只是一般病症,消炎加上保养就能痊愈。但在明朝,肺炎、肺积水可是绝症。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武宗一行才回到北京。正月十四日,武宗仍旧强撑,在南郊主持大祀礼。行初献礼时,武宗皇帝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大礼不得不终止。1521年(正德十六年)4月20日,武宗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对司礼监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说完就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葬于康陵。“康”有“安”、“乐”“昌盛”之意。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
13、明睿宗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出生;
朱见深第四个儿子。生前没有当皇帝,是死后追封的,因为他的儿子朱厚熜在武宗死后继任皇帝。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后由嘉靖皇帝重建为明显陵,一开始的地宫漏水,又在后面建了一个,成为皇陵中唯一一个双宝城的陵墓。目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出生;
嘉靖帝算是明朝寿命较长的皇帝之一了,他一生迷信道教,跟秦始皇一样追求长生不老。随着年龄增大,加之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处女红等丹药,朱厚熜的身体每况愈下。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朱厚熜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庙号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永”字,寓“遐”、“远”意。位于阳翠岭南麓,在长陵的东侧。是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
15、明穆宗朱载垕,1537年3月4日出生;
隆庆帝同明朝诸多皇帝一样是热衷于纵情声色。由于纵欲过度,加上长期服食春药,他的身体每况日下,难以支撑。隆庆六年(1572年)闰三月,宫中传出了隆庆帝病危的消息。在休养了两个月之后,他又上朝视事,却又突然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宫。他自知病情不轻,急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接受顾命,吩咐由太子继位。
1572年7月5日病逝在乾清宫。终年三十六岁,后被谥为庄皇帝,庙号穆宗,葬于北京昌平昭陵。“昭”字,意谓“明”、“光”。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
16、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8月27日出生;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7月21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享年58岁;朱翊钧死后葬于明十三陵的定陵。“定”字,寓“安”、“静”之意。是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王皇后的合葬。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1956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牵头联合郭沫若等人,力主发掘明长陵,遭到郑振铎、夏鼐等的反对,认为帝王陵不能随便挖掘。但最后由周总理批示同意,决定先试掘明万历皇帝的定陵。
图@马勇
1958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开发布消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开……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一经公布,引发了海内外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赞叹之声。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被称为中国考古之痛。出土文物,当时的技术无力保护,加之文革开始,无人处理。很快精美的织物尽数败坏。更令人痛心的是: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焚。3口由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本身质地坚固,虽然历经几百年,仍然完好无损,但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当地农民捡回家打家具。
【真实奇闻】以下是真事,由作家岳南在写报告文学时在十三陵一带采访得知。一家农民用其中一副棺材的材料制作了一个衣柜,就这么一个衣柜,却要了三条小孩的命。家中的两个孩子玩藏猫猫,躲在衣柜中,不巧衣柜盖子落下,锁扣正好锁住,衣柜密封性太好,两个孩子憋死在里面。这个衣柜没有因为憋死孩子被扔掉,后来过了几年,又有一个孩子莫名其妙生病夭折。
17、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出生;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位,大赦天下,宣布次年改元泰昌。刚刚即位后,郑贵妃送了一批宫女给光宗,一下把他给累病了。这时,郑贵妃又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后来,廷臣们对于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给事中杨涟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当时,朱常洛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谒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二十八日,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的意思并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太监们不敢做主,将事情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接着,内阁大臣们进乾清宫探视朱常洛。朱常洛此时已着意安排后事,将皇长子交由阁臣小心辅佐,又问起自己的陵墓的营建事宜。
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朱常洛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方从哲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朱常洛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内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坚持要再服一颗。于是,李可灼再让皇帝服用了一颗红丸。服后,朱常洛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1620年)五更,朱常洛驾崩。于是,廷臣纷纷议论,指定李可灼、红丸是致皇帝暴毙的罪魁,而且还牵涉到方从哲。不过,方从哲、李可灼对于朱常洛服药,本就是抱着一试的希望,对于朱常洛的死并不要负什么责任。后来,内阁大学士将进药的前后始末详细地在给熹宗的奏疏中说明,才使方从哲摆脱了困境。红丸,其实与嘉靖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是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性热,正好与当初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本就虚弱的朱常洛,在最后的岁月连遭性能相反而且猛烈的两味药物的折磨,便暴毙而亡。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享年三十八岁。葬入明十三陵庆陵。“庆”字,寓“善”、“福”之谓。位于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庆陵的地下玄宫“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18、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出生;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又与王体乾、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说服后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朱由校依言饮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八月,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科道诸臣,下招说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并且封魏忠贤的侄字魏良栋为东安侯。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天召见了信王,朕心甚悦,身体觉得稍微好些了。”
1627年9月19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享年23岁,葬于明十三陵德陵。“德”字,为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9、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李自成、张献忠等造反军队不断攻城掠地,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朱由检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朱由检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
朱由检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朱由检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朱由检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朱由检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三月二十一日尸体被发现,大顺军将朱由检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梓宫暂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
四月四日,李自成命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入关后,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思陵的“思”是清朝定的。由于清统治者在政治上有怀柔汉满两族关系的需要,用乾隆帝的话说就是“仇复前朝”,即为前朝统治者复仇。思陵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规模也最小。
明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之后,南方明朝势力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政权。南明谥他为思宗烈皇帝,后又改谥为毅宗,史又称崇祯皇帝。
20、明安宗朱由崧,1607年9月5日出生;
清军攻克南京后,多铎命降将刘良佐带清兵追击弘光帝朱由崧。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军。豫王多铎命去锁链,以红绳捆绑。
五月二十五日,朱由崧乘无幔小轿入南京聚宝门,头蒙缁素帕,身衣蓝布袍,以油扇掩面,两妃乘驴随后,夹路百姓唾骂,有投瓦砾者。多铎在灵璧侯府设宴,命朱由崧居于北来太子之下。宴罢,将他拘于江宁县署。
1645年闰六月,隆武帝朱聿键即位于福州,遥上朱由崧尊号为圣安皇帝。当年九月,朱由崧与皇太后邹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送至北京,安置居住。清太医院节日时馈宴,朱由崧酣饮极乐。
1646年(隆武二年,顺治三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称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荆王欲起兵反清。五月,弘光帝与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斩首于菜市口(一说弘光帝被弓弦勒毙),年仅四十岁。朱由崧王妃黄氏之弟黄盐梅购得棺木,将其与黄妃合葬于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
21、明绍宗朱聿键,1602年出生;
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并于同年开铸隆武通宝钱。
1646年(隆武二年)8月21日,朱聿键逃出延平,到汀州城外时被清军追上,他带着曾皇后和忠诚伯周之藩等躲入关帝庙。清兵在门前厉声呼喝:“朱聿键出来。”忽然,一个人手持钢刀跳出庙门,高喝我就是隆武帝,挥刀杀向清兵,清兵急忙发乱箭将他射死,原来此人是周之藩,他舍身想掩护朱聿键脱险。
清兵也怀疑他不是隆武帝,进庙搜查,只见后门洞开,庙内空无一人,知朱聿键和曾皇后已从后门逃入汀州城内。清军前锋统领努山命令几百个兵士穿上明军服装,打着明军旗号,直奔城门。汀州守军以为是败退下来的明军,让清军一拥而入,俘获了朱聿键和曾皇后,并将他俩分别押入轿子送往福州。到闽江支流九溪边停下休息时,曾皇后猛然窜出轿子,哭喊一声,陛下宜殉国,妾先去了。纵身跳崖身死。朱聿键也几次想自尽,都因清兵的严密监守而未成,于是绝食而死在福州囚处。不过另有一说是朱聿键是被清军乱箭射死在汀州城衙的大堂上。朱聿键终年四十五岁,百姓敛葬于罗汉岭。
壬戌,天兴府陷落,阳曲王朱敏渡、松滋王朱演汉、翼城王朱弘橺、奉新王朱常涟遇害。十月辛卯漳州陷落。其弟唐王朱聿鐭于十一月在广州继位,改元绍武,是为明文宗。永历帝即位后,不知隆武帝下落,初上尊号思文皇帝。当时有说法称隆武帝潜至安溪妙峰山为僧,或称在汀州单骑逃跑,藏于乡民蒋氏家中,清兵去后前往大帽山。1651年(永历五年)曾遣侍郎王命璇巡访隆武帝下落,1657年(永历十一年),确信隆武帝已死,上庙号绍宗,
22、明昭宗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出生;
朱由榔倚仗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来明朝降将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位。
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莽白得到清军进入缅境的消息后,曾写信给吴三桂,到1662年1月22日,莽白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明朝皇统彻底灭亡。
1662年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终年40岁。在位16年。死后庙号昭宗,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