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
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渫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这首《圆圆曲》,是吴梅村(1609~1671)以明亡清兴为背景,描述了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
不可否认,吴三桂在明清鼎革之际,确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大明王朝的覆亡既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吴三桂的降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很难说得清楚。但说吴三桂的判降是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相信没有人跳出来反驳。
如果不是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满人怎么能长驱直入北京城?
小编无意为吴三桂做翻案文章,只想从公允的角度探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陈圆圆的因素,他还会不会选择降清?除了降清,吴三桂还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吗?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圆圆曲》并没有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开始写起,而是以李自成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开始。
得知崇祯皇帝归天的消息,远在边陲宁远的吴三桂如丧考妣,当即痛哭失声,与手下辽东铁骑全军为崇祯皇帝披麻戴孝。
照这情形看,吴三桂是准备做大明的孤臣了,可是他为什么转而又选择了降清呢?
原来,引清军入关,是与如夫人陈圆圆被夺有关。“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最为脍炙人口,说的就是这一段风云激荡的大历史了。
紧接着,诗文交待了吴三桂与陈圆圆相识的前因后果。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崇祯十六年(1643),吴三桂在外戚田弘遇家初识陈圆圆。
田是崇祯皇帝宠妃田妃的父亲,崇祯十五年田妃病逝,曾经在北京城显赫一时的田弘遇风光不再,放低身段来结交吴三桂也是情势所迫。
崇祯十六年,明廷命大学士周延儒督军,会合蓟州、永平、通州等八镇明军,抗击清军于螺山(今北京怀柔北)。哪知道八镇明军不战而溃,只有吴三桂率宁远铁骑在灰岭(今昌平北)打败清军,多少为明王朝挽回一些颜面。
崇祯大喜过望,于武英殿设宴,亲自接见了吴三桂等几员边关大将。一时间吴三桂声名雀起,俨然是大明国之柱石之臣,京城权贵显要争相巴结。田弘遇也不敢后人,在家中盛排筵宴款待这位新贵。
在席间,自然免不了歌男舞女助兴,色艺俱佳的陈圆圆惊鸿一瞥,年轻的吴三桂顿时惊为天人,拼命的向美女暗送秋天菠菜。
于是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吴三桂与陈圆圆眉目传情,郎情妾意,田弘遇自然看在眼中,灵机一动,当场许诺将陈圆圆赠与吴三桂。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一个是意气风发的青年英雄(吴三桂时年31),一个是貌美如花、色艺双绝的佳人,如果没有战乱,妥妥的就是一段英雄爱美女的传奇。
与陈圆圆定情之后,来不及将其娶回家,吴三桂就因军情紧急,赶赴辽东边关驻防了。
世事无常,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率众由西安出发,以摧枯拉朽之势,直趋大明王朝老巢北京城。沿途各地方官不是望风而降,就是不战而走。
旬月间,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慌了手脚的崇祯皇帝急忙下诏宣吴三桂勤王。吴三桂得旨,只得弃宁远不顾,收拾部众入援北京。因为有数十万宁远地区百姓随部队内迁,即便是拼命赶路,最多也只能是日行军五十里。
屋漏偏逢连阴雨,北京城防线本来就不堪一击,更加上有太监与李自成暗通款曲,打开城门迎李闯。三月二十日,当吴三桂率军行至丰润(今河北永丰)时,前方传来消息,三月十九日,北京城陷,崇祯自缢殉国。
如此一来,吴三桂进退失据,思来想去,停止了进军的步伐,观望时局变化。
数日后,李自成派出明廷降将唐通带了四万两银子前来劝降吴三桂。吴三桂琢磨再三,无奈表示同意。
形势比人强,不由得吴三桂不斟酌再三。这个时候的吴三桂所有本钱加起来也没有多少,手下可战之兵仅四五万左右。
前行,是数十万李自成的大顺义军,战而胜之的机率微乎其微;退回宁远坚守,势必孤军面对战斗力强悍的满清。
从前据险而守,军需粮饷都由明政府提供,吴三桂尚可以勉强支应一时。如今崇祯皇帝上了吊,树倒猢狲散,李自成自然不会为他提供后勤供应。
想要在李自成与满清之间,夹缝中求生存,只能是痴人说梦的一厢情愿。
除了降清,就是降闯,吴三桂别无第三条路可走。
降闯,让他向一个驿卒低头,只怕很难。出身将门之家的总兵官吴三桂根本就瞧不起流寇李自成。
降清,让他向异族低头也不容易。在抗金将领祖大寿、洪承畴先后投降满清后,吴三桂在明王朝军中的地位快速上升,崇祯皇帝对其寄予厚望。
匍匐在昔日对手的脚下,尊严何在?名节何在?
在做出降闯的决定后不久,吴三桂很快发现自己错了。李自成并没有因为他的降顺而放过他的家人,他的父亲。这尼玛让吴三桂情何以堪?
李自成的确不是成大事的人,在进入北京后,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失去了清醒与理智,不但没有在短时间内进入新的角色,反而与手下集体陷入了放浪与狂欢之中。对待降顺的明王朝勋旧大臣,非但没有进行哪怕是表面上的安抚,反而采取了“悉拘执、不受官”的大肆拷掠。
不给钱的就往死揍,给了钱的就揍死。
李自成在忙着张罗做皇帝的事,大顺军争先恐后的拷掠大户人家,军纪败坏之极,将领们也急着捞钱,根本不去约束。
北京城乱成了一锅粥,一边是大顺军的花天酒地,一边是明王朝降臣的哭天抢地。
吴三桂的父亲,前总兵官吴襄也没有躲过此劫,很快身陷囹圄。
不久吴三桂就收到消息,吴襄被执,陈圆圆被夺……
恰在此时,满清也得知了明王朝发生的巨大变故,宁远已经成为政治真空地带,觊觎中原数十年的清人怎么会错过如此天赐天机?
于是乎,历史在瞬间被改写——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带着手下人回到山海关。不久,即对外宣称借来清军十万,打着为崇祯报仇,为父亲雪耻的旗号卷土重来,杀气腾腾直扑北京城(“闻满洲兵入猎,因驰书借兵,约共图京师。”《甲申传信录》)。
郭沫若这厮认为,吴三桂是个标准的机会主义者。
其实,每个人都是被历史裹胁,跌跌撞撞的一粒尘埃,随着历史大潮起起伏伏。
在抗金前线,由于吴三桂的重要性无人可比,因此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满清诱降重点对象。虽然吴三桂都拒绝了清人,但三番五次之后,双方关系变得暧昧难言起来,史称吴三桂开始犹豫观望。
紧接着发生的事情,许多人都知道。按《圆圆曲》的说法,则是“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吴三桂突然间引清兵入关,打了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大顺政权很快溃不成军。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重逢是在战场上,“啼妆满面残红印”的陈圆圆依偎在吴三桂肩头,二人泪眼人对泪眼人。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吴三桂多情与否不得而知,但陈圆圆是吴选择降清的催化剂一事不能否认。
满人入关后,吴三桂由大明宁远总兵摇身一变成了清人的平西王。据史家考证,吴梅村作《圆圆曲》是在顺治八年间,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在率军在陕西、四川一带与抗清势力激战方酣。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说的正是这一段历史。
“汉水东南日夜流”化用的是李白《江上吟》中“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之句,正话反说,意思是嘲讽吴三桂功名富贵不可能长久。
吴梅村比吴三桂早逝七年,根本没有看到吴三桂的身死名灭。吊诡的是,不出诗人所料,吴三桂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英雄变成了奸雄,汉奸。
据说,只是据说,当吴三桂看到《圆圆曲》后,已经修得刀枪不入的他也不禁老脸微微一红,立即派人带了三千金去见吴梅村,希望他对诗作做一番删减增饰,但为吴梅村婉言拒绝。
在明清鼎革之际,剔发易服降清的汉人不知凡几,为什么惟独吴三桂背负了千古骂名呢?
充当清人急先锋的不只是吴三桂一人,就连诗人吴梅村也羞达达的做了清人史官数年,严格讲来大家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不论吴三桂如何洗白,降清是铁的事实。但当初的引狼入室,是打了为崇祯复仇的旗帜,晚年的降而复判,再次举起为君父报仇雪耻的反清大旗也是史实。
公允地讲,满清削藩从根本上就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圣君康熙此举太过不近人情。
自从吴梅村《圆圆曲》流传开来后,明明知道这是文学创作当不得真,但许多士人都选择了相信诗为信史,吴三桂因陈圆圆而降清的事迹堂而皇之的载入了明人笔记。
吴梅村“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艺术创作等于是瞌睡递来的枕头,清人乐见其成定谳。
后人不做细察,人云亦云不亦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