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南京秦怀河一波瓦房,歌舞平平,充满了纸醉金迷的景象。
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俨然成为明代最为繁华的温柔乡。当时,许多青楼都收留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童女。老鸨们教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舞。待其长成后便成为青楼中的招牌。“秦淮八艳”即是个中“绝色”中的八位代表人物。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又称“金陵八艳”。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今中国科举博物馆),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合称为秦淮八艳。
“八艳”不仅个个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诗词歌舞样样精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关心天下大事,与继东林党之后的复社文人来往密切,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当真谓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中的李香君,董小宛等与“明末四公子”的风流韵事也被时人传为美谈。尤其是柳如是,其民族气节与诗文相得益彰,堪称八艳中的佼佼者。
本文为《秦淮八艳》下篇,上篇已介绍了马湘兰、卞玉京、寇白门和顾眉生四位,参看文章链接:秦淮八艳(上),今天来扒一扒董小宛、李香君、陈圆圆和柳如是四位的故事(排名为小编个人意见,不作正解)。
TOP4: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野史云她就是被洪承畴敬献给顺治的董鄂妃,纯属瞎扯。恰相反,董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勇于斗争。而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富于才气、风流倜傥,董小宛终对之一见倾心。
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得非常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服侍她们比婢女还要用心。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
小宛还曾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从前在苏州的时候,小宛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绘画,能够画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她15岁时画的《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
小宛最令人折服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他们常常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月漉漉,波烟玉”。“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颠沛流离,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年)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影梅庵。
孤山回首已无家,不作人间解语花。
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水雪误生涯。
——清·董小宛《孤山伤逝》
TOP3:李香君
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在明末那个非常堕落的年代,大部分的朝廷大臣麻木得已感觉不到他们所面对的局势,正日益变得内忧外患。而南京秦淮河畔,那一座座香浓衣翠的绣楼里,却生活着一群对明朝的前途甚感忧心的红尘女子。
位于钞库街中段的媚香楼,就是这些绣楼中的一座。它的主人歌妓李香君,是一个家喻户晓式的人物。崇祯十二年秋,年仅21岁,但已名闻四方的复社四公子(即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刚从河南商丘来到南京,便抛开即将开始的乡试,直接来到媚香楼。那一年,李香君正当花季妙龄,她在等待她梦中的爱情。这本应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风花雪月,只是可惜选错了时代背景。随着满清铁蹄的入关,明朝大厦快速地坍塌。朱氏亲王仓皇南渡,在一片乌烟瘴气中,在南京匆匆地成立了南明政权。
后来,在复社的死对头政客阮大铖的逼迫下,侯方域无奈,挥泪离开了南京,这段短暂的爱情也仓促地画上了一个伤感的句号。不管侯方域后来的表现如何,应该说,李香君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是无可非议的。事后,她还是在这座绣楼上,对友人深深地感叹道:“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赞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对爱情的追求如此坚贞,且是发生在一个秦淮歌妓的身上,实属难得。
顺治八年,南京失陷后,侯被迫参加了由清朝组织的科举考试,结果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在爱情生活上,他也没有像《桃花扇》中所写,在栖霞山与李香君重逢。再翻读侯方域的人生历程,他应该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满树的桃花已经凋谢,落红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题有侯方域诗句的扇子,凄切地收拾好行装,与过去诀别。她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史书言,李香君后不知所终。之后,侯方域在痛苦与内疚中,为李香君立碑撰联。墓前(可能为衣冠冢)树碑,碑上撰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
昆剧《桃花扇》剧照
TOP2: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后神驰心荡。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后吴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了京城。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了陈圆圆。吴氏进爵云南王后,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后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明·柳如是《江城子·忆梦》
电影《柳如是》剧照
TOP1: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集《湖上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其与吴梅村、龚鼎孳也并称“江左三大家”)。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南明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又被钱救回。钱最终降清后去了北京,柳留在了南京。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侠骨柔肠的柳如是又营救其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等人联系,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而言,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舞姿曼妙,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也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但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令人悲叹!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明·柳如是《杨白花》
张锋编撰 戊戌春写于成都翠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