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当地领导看望杨三姐
民国年间,发生在河北滦南县青坨营镇一起命案因有隐情,引发死者妹妹杨三娥舍命告状,最终打赢了官司,真凶被正法,冤情得昭雪。本来一起看似寻常的刑事案件,因为被基本原滋原味被搬上了舞台,一时名声大噪。剧中的杨三姐(杨三娥)成了妇孺皆知的“名人”。
史料记载:1918年旧历三月十三日,直隶(河北省)滦县马狗庄发生一起命案。富家子弟高占英与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其妻杨二娥碍眼,便残忍地将妻谋害。次日到杨家本县甸子村报信,说是杨氏昨夜得急症而亡。杨家兄妹四人,大哥杨国恩随父在乐亭县打短工;姐妹依次叫大娥、二娥、三娥,习惯上叫大姐、二姐、三姐。大姐也已出嫁,二姐便是被害的杨氏。居家未嫁的杨三姐1902年生,当时16岁。
杨三姐见到二姐尸体后,发现疑点觉得二姐死得不明,决定到县衙告状。关于这次告状,她后来曾对一个亲戚说:“我就是要到官府去找一个平等…,找不到平等,我宁可死在大堂上。”在滦县告状受阻,杨三姐经律师指点到直隶首府天津上告,最终经开馆验尸证明了杀人真凶。1919年10月5 日,在"开棺验尸"一年多以后,直隶高等审判厅终于开庭审判,凶犯高占英随后被处死。
就在杨氏兄妹苦苦在天津等待惩办高占英的日子里,评剧《杨三姐告状》应运而生,直接介入了这个案件。这出戏的编剧是我国评剧创始人、著名剧作家成兆才。
《杨三姐告状》在哈尔滨庆丰茶园的首演便引起轰动,随后唱遍了滦县、唐山、天津、北平等地。这部剧最独特之处,在于剧中除官方等几个人物外,主要人物均使用了真名,而且演的是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并在舞台上“枪毙”了凶犯。一时间,“枪毙高占英”成为当时人们共同的呼声,戏剧产生了重要的舆论助力效果。
史料介绍,杨三姐本名叫杨国华(村里人叫她杨三娥),1902年出生。她生来性格耿直,敢作敢为。打赢了官司、为冤死的二姐报仇雪恨之后,杨三姐回村才得知,最初帮助她家打官司的律师周永清,因为此案得罪了当地官员,被迫放弃了县衙“代书房”的官差回到家乡务农。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为了知恩图报,杨三姐主动上门拜认周律师为义父,还与周家两个女儿结为干姐妹。哪知乡里有些人并不理解,并胡乱猜疑,散布流言蜚语,说杨三姐是通过向周律师出卖贞操才换来的帮助。这些谣言使本来与她亲近的同村姐妹开始疏远她,杨氏家族甚至把她捆绑在祠堂前的大树上兴师问罪。
杨三姐未婚的婆家闻讯后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毁了婚约。杨三姐做梦想不到拼死打赢了官司,却得到这等下场,本来打赢官司带给她的喜悦,自此一扫而光。为表示清白无辜,杨三姐选择悬梁自尽时被母亲救下。母亲的苦苦劝导,才使她坚强地活下来。
后来杨三姐嫁给双柳树村薛庆和为妻,生有三男二女。丈夫用在外面给地主扛活、省吃俭用挣下的钱买下十几亩农田,土改时因此被划为富农成份。不久,丈夫一病不起,很快亡故。
杨三姐在丈夫死后,在人前始终抬不起头来。自打评剧《杨三姐告状》在华北、东北等地城乡演红后,许多人慕名想见一下杨三姐真人,均被她拒绝。
民间传闻,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听说杨三姐告状的往事,在一次遇见她时,带有“寻开心”的意味拿刺刀恫吓她,杨三姐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解放战争时期,杨三姐还曾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家财,营救保释过我方村干部。
据说杨三姐本人早期只看过一回《杨三姐告状》的演出。那是有一年县城办庙会,孩子们让她去逛逛,没想到一看是演出这出戏。坐在台下,杨三姐如坐针毡,怎么也看不下去。演到开棺验尸那一幕,她已泪流满面,难以自制,只好让孩子们快点套车送她回家。
1982年杨三娥被选为滦南县和唐山市政协委员。
1980年9月,中国评剧院再次重排和上演《杨三姐告状》,主角改由新一代评剧艺术家、新凤霞的弟子谷文月扮演。谷文月应是剧中杨三姐的第4代扮演者。当时她听说杨三姐依然健在,便萌发了拜访这位历史原型的念头。正在与有关部门联系时,得知七十多岁的杨三姐在外甥女的陪同下正在北京治病。剧院领导立即设法找到了她们,派人把老人接了过来。这是杨三姐几十年来第一次接触戏剧界,并且破天荒地走进大剧场,完整地看了一场演她自己的《杨三姐告状》。
当这位古稀老人看到戏台上的杨二姐抱着孩子出场时,禁不住热泪长流。她对陪着她看戏的剧院同志说:“跟俺二姐年轻时一个样。看见自己的亲人了,我咋不哭呢!”
散场后,演员们把老太太请到后台,谷文月问她,我演得像吗?老人家慈祥地笑着说:“像,你演得真像!如同当年的事又回到我的眼前,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
第二天上午,杨三娥被接到剧院座谈。看到著名演员赵丽蓉的时,她激动地拉住赵丽蓉的手说:“你演我母亲,演得太像了,走路说话和我母亲一模一样,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忘了你是赵丽蓉···。”
1984年1月7日,杨三娥病逝,终年83岁。
(稿件来源:掌上春秋等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