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35)
关于事变中李渊的表现,留下的记载粗略而且不合情理。他不象一个执掌天下的帝王,倒象是任人摆布的傀儡。
史书对他的叙述,颇有点波澜不惊的风格,好似一篇文章的尾声。文章总是要有尾声的,但把本该成为高潮的事件变成尾声,总是一种遗憾。而且免不了这里那里留下涂抹的痕迹。
大概为了掩盖这种痕迹,讲李渊的事情之前,史官们浓墨重彩描述了一场戏,场面火爆、险象环生,颇有抢戏之嫌。
那就是玄武门攻防战。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不知道他们带的随从还是宫中其他线人,很快把消息传递回去。
看起来,他们两个当领导还是得人心的。老板都报销了,正常还不是树倒猢狲散,该收拾收拾、该跑路跑路。结果底下几个武将一合计:太子齐王对咱们不错,怎么也得拼一下子!纠集了两千多人,杀气腾腾往玄武门而来。
这可把一个人吓坏了——常何。
虽然二十余年后,李义府在给常何写墓志铭时,竭力想为他在事变中争点功劳。但改变不了的一个事实是:关键时刻,常何溜号了。
溜号不是说他不为李世民出力。从事变中的表现看,他基本也谈不上是秦王党。但身为一名光荣的中央警卫干部,有人非法冲击皇宫,你难道不应该站出来制止一下吗?
李渊用人还是得力的。危急时刻,驻守玄武门的一、二号领导敬君弘和吕世衡站了出来。
云麾(huī)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兵,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
一、二把手都牺牲了,剩下常何在哪儿?估计是躲进了门后面。谁把门关上的?就是李世民十人小分队中的大力士、张公谨同志。
‘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太子兵)不得入。’
这个‘独’字很传神,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第一,关门是影响全局的大事,李世民方只有张公谨一人出面,为什么?
前面讲李世民从马上摔下来,史书中有‘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的记载。明明只进去十个人,这‘七十骑’哪来的?有人说是策反了禁军,也有人说这正好证明事情发生在玄武门外:这七十骑是李世民另一支伏兵,而这么大一支队伍,不可能都混进玄武门。唐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黄永年教授的看法是:‘七十骑’实为‘七骑’之误。
从张公谨关门的情况看,黄先生的说法更合情理。一来城门守军在门外,关门要在门内。你从门外来关门,必定要先过守门禁军这道关,大大增加了实现的难度。二来,有这‘七十骑’,还需要冒那么大风险让张公谨一个人去关门吗?天安门底下那几扇门,就算比那个小点吧,谁敢打保票一个人去能关上?唯一的可能:进去的人手少,就派了一个张公谨在玄武门附近盯着。本来他的职责仅仅是望风,在李世民的计划里,守门由后面的部队负责。当然他这个设计很精巧,利用上了禁军的力量。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太子党来得太猛,禁军还没来得及集合列阵,两个主要领导就挂了。眼见形势不妙,张公谨没办法、才冲出来关的门。
暴露出第二个问题:禁军系统基本上处于一个中立状态。张公谨来关门,常何和守门禁军既没拦着、也没来帮忙。冲锋没有你、关门也不来搭把手,说常何和玄武门守卫被李世民买通,完全与事实不符。真实的情况,禁军恐怕处于一种懵逼的状态——高层斗争,底下小兵哪能知道。只知道这些都是领导,平时相互之间客客气气的。今天突然翻了脸、你杀我我杀你,顿时看傻了眼。
当然身为领导干部的常何,多少知道一点风声,要不然他收李世民那么多厚礼干什么的呢?但从他当天的表现看,基本上是无声无息、不见踪影。为什么有这种表现,第一大概因为心虚:早上黑乎乎的放了李世民他们几个进去,谁知道眨眼间、这帮人搞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第二他是派系斗争夹缝中生存下来的人,祸福难料之际,还是不要急着押宝,先躲躲、守守门再说。
守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此刻的玄武门,太子、齐王方面的部队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他们的对手,一是守卫禁军,二就是李世民那八百勇士。估计一大早,他们已紧随李世民一行埋伏在玄武门外,任务就一个——盯紧看死玄武门,哪怕一只苍蝇也不能叫它进出!
这个安排有两条证据:一是秦琼程咬金这些人的传记里,都有‘六月四日,从太宗诛建成、元吉’这样的记录。他们又不在那十人小分队里、没进玄武门,在哪儿立的功呢?只能是在守门之战中。第二,李世民老婆的舅舅叫高士廉,当时任雍州治中,相当于长安市副市长。他大概兼着政法委主任,私自把牢里的囚犯放了出来,分发武器,集结在玄武门西边的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这帮人是临时纠集的乌合之众,只能放在二线备用。一线在玄武门苦战的,必定是尉迟敬德嘴里说的‘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
唐太极宫图
这八百个人、连同守门禁军估计都伤亡惨重。史书中有‘太宗兵不振’的记录;事变后太子党投降,李世民还气呼呼地说‘汝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估计他也没想到这帮人那么愣,早知道就直接把牢里那帮人拉上来了。
不过占据优势是一回事,攻下城门又是另一回事。前面说了,玄武门说是个门,其实等于一座堡垒。没有充分准备,一时半刻是别想攻破的。这时就有脑筋快的人跳出来喊:咱们别在这儿耗着了,去端他们老窝!‘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
这可是个损招。李世民就那么点兵力,已经被他用到了极致。象一张拉到最满的弓,再多发一点力,就要崩盘。所以战场上的事,你是没办法完全预料的,哪怕李世民这样的战神。
倘若他们真杀向秦王府,李世民最好的结果就是惨胜——得了天下、但老婆孩子没了;最差的结果:部队崩溃、太子党攻入宫中。到那时,李渊听谁的还不一定呢——太子虽然死了,他儿子不还在吗?向来的惯例是太子死了,太子的儿子接班。要不然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造反呢?
千钧一发之际,又是尉迟敬德出现了。他同时带来两样关键性的道具——‘尉迟敬德将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
这说明大部分小兵是被领导忽悠来的,还不清楚太子和齐王已死的事。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两颗脑袋那么管用,早为什么不拿出来呢?
本篇修订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