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从威震华夏再到败走麦城这段故事,用了五个回合。刚开始看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比较惊奇的。毕竟罗贯中在官渡之战和诸葛亮北伐的着墨上总共也就几个回合。罗贯中写的大多来自民间流传,可见那个时候民间崇拜关羽到了什么地步。
关羽之死,罗贯中描述的还是比较详细的,说他在麦城与周仓 王甫道别,又说怎样用三百骑兵突破重围。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对这一段故事刻画的是入木三分,尤其是被吕蒙包围的那一幕,英雄的末路绝望,老将的心力交瘁,部下的奋勇抵抗都演绎的催人泪下。
让淡薄了百年的关公文案又重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也多亏了罗贯中丰富的想象力。因为真实历史中对关羽的死实际非常简单。孙权派出将领截住关羽,干掉完事。陈寿在三国志里记录简单,堪比春秋。然而这么简单的结果,可能过程并没有这么简单。
汉末三国古书里面有一本蜀记,这部书在古代就失传了。但是书里面有一些内容,后来被人们放在别的书里。所以残留了一些片段。蜀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记载,足够说明了当年死时的凄惨。从这段记载来看,孙权抓住关羽以后在是否杀他上面并不像陈寿所说的那样非常果决。
反而孙权经过踌躇和疑虑,这只是古书上简洁的记载。毕竟关羽也是蜀国的头号名将,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实际情况一定远远比这个复杂得多。可见关羽被捉以后并不是被立即处死,而是经历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东吴肯定也在权衡杀与不杀的利弊。由此可见,当时的关羽心里有多么凄怆和悲凉。
关羽被捉之前正好是他人生巅峰,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当时天下都围着他转,这么势不可挡的气魄,却因为后院起火而坠入深渊。成为被他深深鄙视孙权的阶下囚。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当年孙权向关羽求秦晋之好,想让关羽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可是关羽却来了句“虎女岂能嫁犬子”招来孙权的记恨。很难想象关羽在被孙权关押期间,没有对关羽的傲慢到极致的内心浇上一盆又一盆羞辱的脏水,但关羽最后还是死了,是被东吴杀掉的。这个确定无疑。但是这个确定是孙权本人的意思吗?恐怕不是。
蜀记中还有一个记载,“孙权左右说,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操不及时除掉,自取大患。”所以才被杀掉。听了周围人的话,所以孙权起了杀心。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孙权当时早就对关羽有杀心,只不过不方便明说,故而让周围的人说出来,但是这就不为人知了,大家也可以自己尝试着猜想一下。本来蜀 吴一直因为荆州有摩擦,如果孙权主动杀掉关羽必然会遭到刘备的疯狂攻打,如果是从下面的人嘴里说出来,大不了交出去顶罪。再加上孙权也是明主,不可能因私主动除掉当时的红人。毕竟荆州当时已经到手,杀不杀又有什么区别?
通常大家认为关羽的惨败是因为他个人问题,因为他傲慢,目中无人,得罪了周围很多人,也包括自己人。最后被糜芳和傅士仁端掉老窝。
但是关羽的失败并不等于关羽要死,因为从失败到被抓中间还有一段时间。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要讨论两个话题。孙权对擒拿关羽的部署以及蜀国救援关羽是否能来得及,了解孙权部署,要先从吕蒙传开始说。“后关羽讨伐樊城,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吕蒙上书说,关羽讨伐返程应该多留兵。”吕蒙后期多病要归乡养病,关羽知道以后必然会撤掉备兵全力赶赴襄阳,然后吕蒙大军昼夜顺江而上,这样南郡就可以拿下,关羽也可以拿下。关羽知道以后,就会走麦城,然后派朱然,潘璋断其后路,这样就可以将关羽父子一网打尽。
所以关羽从战败到被抓,大概是这样,战败之后向南郡撤军,然后知道了荆州失守,继续向南郡撤退,知道了孙权亲临,紧接着向西北方麦城撤退。孙权派朱然 潘璋去击杀,关于在夹石被抓。
如果救援会怎样?在三国志刘封传当中记载,在关羽围襄阳 樊城连呼刘封 孟达,令发兵自助。刘封孟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关羽命。会关羽覆拜,先主恨之。也就是说关羽战败后立即向孟达刘封求援,但是他俩没有发兵。从战败之后到被抓先后从襄樊到江陵,然后到麦城,麦城到璋乡,从璋乡到夹石,在夹石被捉。关羽的行程大约500里,考虑到各种因素,关羽被捉也就一周时间。再加上路线大多崇山峻岭之间,那时候日行也就190里左右。刘封孟达接到求助就算立即发兵,至少也要四天。如果发兵救援,虽然时间紧张,但是也有可能救下关羽。这也就是后来刘备记恨刘封的原因。
后来在近代有一个说法属于阴谋论,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
说关羽之死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因为诸葛亮知道关羽骄傲自大,早晚会惹出祸端,故而派关羽镇守荆州。原因无他,就是为了掌握蜀汉大权,因为就是担心自己主政之后,收拾不了关羽,故而以荆州为代价间接害死了关羽。这一观点让人震惊而惊悚难道诸葛亮真的要害死关羽?
好了,感谢大家的收看,关注火星历史课,下一期讲诸葛亮的政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