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总得干一件让自己得意的事情才好意思闭眼”,这是“刺杀皇帝计划”的总策划师户部八品主事徐宾的口头禅,他的理想和李必一样,做大唐的宰相,治国理政,造福万民。
说这部剧是个悲剧,不是因为登徒子CP没有合体,也不是因为奸相林九郎没有伏法,而是一群理想主义者,那些真正热爱长安的人,最终都失望。这是一个理想破灭的故事,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里,百姓无辜受灾,却依然相信天子英明,未来可期;发誓为第八团报仇的大反派,最终选择了与良心妥协,死在了乱箭之下;一生保卫长安,从未后退半步的小人物大英雄,也难免内心的寒凉,选择了离开热爱的故乡。
文/希夷
符号帝国独家原创
一
叫张小敬登徒子的檀棋,是李必的奴仆,她的理想很简单,辅佐主子协助天子登上大宝之位,推行新政,让大唐的气象焕然一新。为了这个目标,他甘愿做一个女奴,隐藏自己的才能,只做一些跑跑腿送送信接人取物一类的琐碎事务,对李必言听计从,即使心中有所怀疑,还是照章办事;命名心里有更好的主张,也闭口不言。
甚至到了最后,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人离开,他还是选择了留下来,继续相信自己可以做那颗令朝政清明,拯救万民水火的小螺丝钉。
檀棋没有选择离开,不是因为他不爱口中的“登徒子”,而是在她的心里,还有一丝奢望,希望这“铁屋子”也有裂开缝隙的时候。
她再次选择了牺牲,为了心中的理想,宁愿牺牲自己的爱情。最后那一句:长安的太阳,真美。就是她对长安,对大唐所报的新的希望。
二
要说整部剧里最聪明的人,非发明了大衍牍术的暗线主角徐宾莫属。此人博闻强识,学识渊博,心思缜密,而且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眼光异常的长远和敏锐,在识人用人洞察人心方面,也有着极为独到的见识。
姚汝能说徐宾记性不好,只不过是靠不断的锻炼练出来的,这是尺寸之见,古今中外,凡是那些能成大事的人,尤其是以智力取胜者,哪个不是慎之又慎?徐宾不断强化自己的记忆,与其说他记忆力不好,不如说这是一种稳妥和审慎,因为这些数据是他的推理思考所有部署得以进行的基础。
大衍牍术,说白了就是人工物理层的大数据库,如果一个数据出错,这个高明的思维工具就会沦为笑柄,所有的高楼大厦都会顷刻间坍塌。
选择龙波就可以看出,他的这个办法的确很管用,从利用何孚刺杀林九郎做诱饵的计谋来看,背后都有大数据的功劳。
徐主事最大的理想就是参政议政,坐上林九郎那样的位置,对朝政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重整大唐雄风,就像皇帝当年做到的那样,那时候的四郎还年轻,懂得微服私访乡野调查体察民情,那时候的皇上任人唯贤,林九郎这样的马屁精根本进不了他的法眼。
在徐宾的理想世界里,龙波刺杀皇帝,太子顺利登基,他就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凭借李必的推荐和自己的才能,完全可以成为新皇的左右膀。
然而结局却是,烧也烧了,闹也闹了,长安城被搞得一团糟,上到皇帝陛下,下到普通百姓,都被吓了个半死,一群狼卫、何监的养子何孚、建造大师毛顺等一干人都做了炮灰,可是皇帝最终有惊无险,太子还是受到了打压和怀疑,无法上位。林九郎还是活得好好地,继续得到皇帝的宠信,即使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嚣张跋扈,于他而言,位子还是坐得稳稳的。
徐宾的所有愿望,都随着大灯楼一起破灭了。
三
李必和张小敬,一文一武,一庄一谐,一个讲究章法,一个只按江湖规矩。但是他们同样都想着长安好,大唐长生,百姓安居乐业。只不过李必更加关心的是庙堂,张小敬关注的是民间。
表面上看起来,李必和张小敬完全是两类人。一个出身高贵,从小就是神童,与当朝太子一起长大,又受到各种高人的栽培和指点,一路顺风水顺水,即使想隐居山林,实力都不允许。
一个出身草根,从最普通的士兵做起,好不容易爬到了参将的地位,却因为上司瞎指挥,为了不平白牺牲自己的弟兄违抗军令,被人赠送短了一寸的佩剑,从此成为“无用之人”。
烽燧堡九死一生,英雄归来也并没有得到重用,不过在长安街头当个片警,整天抓抓小偷,管管张家长李家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他们的内心都有对长安和大唐的热爱,他们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总想着自己能够改天换地,重整乾坤,总能迎来明天的太阳。
太阳最终是升起了,不过那是檀棋眼中的太阳,太阳之上,乌云漫天,城郊的路,一片灰白。
最终李必选择了进山修道,可想而知太子还是不受待见,何监一句成谶,这些惶惶文书,并没有拉下奸相林九郎,最多只能保住太子的性命,皇帝亲手少了林九郎的罪证,继续坚持自己的任性;虽说李必入主凤阁,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但那是林九郎的凤阁,他又能撑得了几天?
张小敬虽然被封为三品参将,镇守宫城,但也难保被扣“违抗军令”的高帽子的戏码再次上演,到时候还不是一纸文书就进了大牢,变成一个无用之人,甚至是将死之人?
上元的花灯,毕竟没能照亮长安的太空,辰时已过,天边的朝阳依然无光,三人分别的天空灰暗一片。我想此时李必和张小敬的心里,就像那烧过的灯笼纸,只剩残留的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