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现况分析,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名作《止斋记》是一个丢失前半部、仅余后半部的残卷。通过对文中信息的筛查,“止斋”实际是程钜夫。
作 者:吴 斌
赵孟頫书《止斋记》,上海博物馆藏。文章由东平段从周撰写,末署“至大元年冬十月既望”,赵孟頫时年55岁,这是他的代表作。
《止斋记》 尾段
1
《止斋记》是残卷
《止斋记》出版无数,但无人意识到,它其实是残卷。此卷自“公受事九郡,务求简靖”突兀地开头,不符合行文的基本习惯,可见,现存的只是后半卷。
卷首另有 “赵” “松雪斋”两方押首印,和标准印区别很大,显系伪印。古人伪造两印,是为了冒充整卷。
卷首以“公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开头
段从周其人不显,《止斋记》的全文没有流传下来。查阅《中国古代书画图录》,卷前只有清末俞樾的隶书引首,别无题跋。它又缺少有价值的著录。并且,元人文献中的多位 “止斋”,无一吻合于此卷。这些因素导致“止斋”身份成谜。
2
“止斋”身份信息归纳
要想知道“止斋”是谁,只能根据文中的关键信息,结合史料进行筛查。
释文:公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待人和而不流。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闲之地,葺一容膝之斋,其中惟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因顾幕从事段从周曰:子为名其斋。诸君合辞曰:公未也。一笑而罢。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扁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曰:止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至大元年冬十月既望,东平段从周记。吴兴赵孟頫书。
我们从释文中,归纳几则要点:
1、段从周自称“幕从事”,可见,止斋是段从周的上司。
2、段从周撰文前,止斋“受事九郡”,“官三品”。
3、止斋“其风概严而不猛,待人和而不流。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说明他是监察刑狱方面的官员。
4、至大元年(1308)止斋“行年六十”,推知他生于1249年。
5、止斋官声很好,且被皇帝看重,正所谓“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
6、止斋尊法孔孟,应是受儒家影响的汉族官员。
3
程钜夫符合“止斋”的条件
在目前的史料中,符合以上所有条件的,只有程钜夫(1249-1318)。
程钜夫,初名文海,以字行,江西建昌人,是元初名臣,著《雪楼集》。众所周知,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程钜夫奉诏搜罗江南才俊,引荐赵孟頫。赵孟頫有足够的动机为他书写斋记。
程钜夫生平详见于三种元代史料:揭傒斯《雪楼先生程公行状》、危素《程公神道碑》和程世京《雪楼程先生年谱》。我们据此总结出至大元年前后程钜夫的经历:
大德十一年(1307)元月,成宗驾崩。五月,武宗即位。十月,拜程钜夫为山南江北道肃政亷访使。十一月,留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商议中书省事特加正奉大夫。
至大元年(1308),奉诏修《成宗实录》。秋,《实录》修成,武宗特赐追封程钜夫父母,长子程大年同知南丰州事。
至大二年(1309)五月,驿召程钜夫等赴上京议政。铨选湖广行省。冬,移疾归。
至大三年(1310)九月,复拜山南江北道肃政亷访使。
“山南江北道肃政亷访司”置司于中兴路(今湖北荆州),辖襄阳、蕲州、黄州,峡州诸路,是元代“八内道”的宪司之一。亷访使是亷访司的最高长官,正三品,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行政,提点刑狱。
《止斋记》 局部
……行年六十,官三品……
《止斋记》说“公受事九郡”,程钜夫管辖的“山南江北道”和“九郡”有何关系呢?元代废除了郡县制,实行的是行省制,行省下辖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这时已经没有“郡”的说法。九郡,是历史地理概念上的“荆襄九郡”,指东汉时荆州下辖的七郡外加后置的章陵郡和南乡郡。“山南江北道”大致是历史上“荆襄九郡”的范围,所以,段从周以“九郡”为代称。
段从周,字郁文,山东东平人。东平王旭《兰轩集》卷一有《至元十三年寄平阴县段郁文》诗,至元十三年是1276年,当时段从周已成年。
江西庐陵刘辰翁(1233-1279)在《须溪集》卷六有《送段郁文序》,写道:“郁文段君以东平书生为吾州知事,数相过,论文说诗,气相同,甚善”,刘辰翁去世于大德元年,可知,段从周在大德之前,在江西当官。查《嘉靖进贤县志》《万历南昌府志》等江西方志,可以找到段从周任进贤主簿、吉安路知事的记载。
段从周善诗。程钜夫撰《段郁文诗序》,收录于《雪楼集》卷14,开篇道:“始余承乏台端,郁文为掾,朝夕从事于簿书,相识而未相知者盖久。迨归江右,闻宪府照磨段君名声籍甚,既见,则吾郁文也,于是始知其政。抵舍,与旧友吴幼清夜语,因及当途学士大夫,幼清语余曰:方今段郁文其人也。幼清介士少许可言,盖不妄余,于是又知其学……”
段从周与程钜夫的接触,可以追溯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当时程钜夫“拜嘉议大夫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段从周任掾吏,两人朝夕共事。大德四年(1300),程钜夫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时,听到亷访司照磨段某的名声,见面才知,竟是段从周。同时,又听老友吴澄(字幼清)夸赞段从周的学识。
以上史料可以表明,段从周确是程钜夫的下属,所以他会自称“幕从事”。
《止斋记》 局部
……因顾幕从事段从周曰……
元武宗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表现出尊儒的态度,他加封孔子,亲享太庙,扶持汉族儒臣。武宗对程钜夫有好感,用程钜夫孙子程世京的话说,是“素熟公名”,程钜夫因此获得了更高的政治地位与荣光。段从周说 “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这正是程钜夫当时的写照。
4
程钜夫是赵孟頫的官场依靠
程钜夫受宠,对一些和他关系密切的文人,是种福音。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儒吴澄,程、吴早年同门,有四十多年的深厚友谊,吴澄名满天下,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入仕。这次新君即位,六十岁的吴澄慨然赴京,任正六品的国子监丞,开启了晚年的官宦生涯。
而当时的赵孟頫,还是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彷徨中到处寻求门路。先前缺少这一时间段他和程钜夫的交往史料,通过对《止斋记》的发掘,可知他们之间,互通着款曲。
几个月后,赵孟頫改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未赴任,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遣使来召。至大三年(1310)十月,赵孟頫返京,拜翰林侍读、知制诰同修国史。从此官运亨通。
至大四年一月,武宗猝死,仁宗继位。比起武宗,仁宗更加宠信程钜夫,即位当年,就升程钜夫为“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皇庆元年(1312),又进荣禄大夫。赵孟頫虽也在逐级升迁,在始终在程钜夫的笼罩之下。直到延祐三年(1316),程钜夫致仕,赵孟頫才擢升到程钜夫的官位,他其实是顶替了程钜夫的位置。
程钜夫比赵孟頫年长五岁,长期影响着赵孟頫。在《雪楼先生画像赞》中,赵孟頫说程钜夫“胸吞云梦”,是“一代伟人”。
纵观赵孟頫人生的几次转折:世祖朝入仕;斗桑哥后外放;武宗朝时回京;仁宗朝的亨通。无一例外都和程钜夫密切相关,两人的起伏基本一致。程钜夫实际上是赵孟頫重要的官场依靠。程得势,就会提携赵;程失势,赵的日子就不好过。尤其到了晚年,两人互相帮衬,类似于寡头勾结。
(完)
200期后的作者文章(点击可查看):
第275期 | 董其昌与苏轼《赤壁赋》的情缘(下)
第274期 | 董其昌与苏轼《赤壁赋》的情缘(上)
第273期 | 范仲淹探奇
第267期 | 唐太宗《温泉铭》与楚汉争霸(下)
第266期 | 唐太宗《温泉铭》与楚汉争霸(上)
第255期 |《曹娥碑》中谶言的可信度
第247期 | 《古诗四帖》与五代彦修(下)
第246期 | 《古诗四帖》与五代彦修(上)
第242期 | 为梁楷《黄庭经神像图》正名
第224期 | 《丝路山水地图》上的“天方国”是哪里?
第220期 | 发现鲁燮光
第213期 | 王羲之与麻风病(上)
武英书架(近日已推出“满减”活动)
1、刘九洲、吴斌 著:《王维<著色山水图>研究》
2、〔美〕彭慧萍(Huiping Pang)著:《虚拟的殿堂: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后世想象》
3、刘九洲 编 :《<玉烟堂董帖>小楷墨迹本》
4、刘九洲 编:《董其昌<天马赋>三件》
5、刘九洲 著:《重现——八集堂藏宋元绘画研究》
6、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 编:《近墨堂法书丛刊 第二辑》(全十册)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