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肖博娜娜
“鲲鹏大还是蚍蜉大?”
《长安十二时辰》播放已经过半,回过头来回想一下李必在片头发出的这句灵魂拷问,你会发现,这句话同样也是在告诉观众,真正让这部剧引发全民热议的,是剧中每一个鲜活的“蚍蜉”。
崔器和他哥哥崔六郎出现的第一幕,是由一张胡麻饼引出来的。阿哥为了让弟弟能够入军籍,不惜吞珍珠走私,导致后半生只能吃流食,而胡麻饼正是他生平最爱的吃食。操劳一生最后竟死于非命,也许只有胡麻饼才是他最好的祭品。
杀死崔六郎的曹破延,也是整部剧最悲情的角色之一了。为了女儿能够不再为奴,为了整个部落所谓的伟大愿望,在长安城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最终竟然发现狼卫不过是被人反复利用的工具,而自己的首领和曾经的战神,也在长安城的繁华面前弯下了膝盖。草原上最勇猛的战士,最终还是没有让自己的女儿变为平民,他的绝望,透着屏幕都能传递到观众心里。
上元节晚上还值班的不良人们,围坐在火炉边等着羊肉和西域胡椒混合出的美味汤羹有说有笑,下一秒在张小敬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没有任何质疑,为曾经这位不良帅义无反顾地赴死。
让人能够记住的,还有广通渠边救起曹破延的老头儿,苏记车行运送磨料的伙计,靖安司里下班回家又被召回的文官,暗桩小乙,景僧伊斯……正是这些鲜活的“蚍蜉”,才成就了彼时长安城这只伟大的“鲲鹏”。
一座城市的活力,不仅仅在于小人物们能够在这种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城市为小人物提供能够触摸到的上升渠道,让一介平民也能实现自己梦想。在这十二时辰里,有人成了英雄,有人则看到了机会。就像元载说的:今天长安城里所有的人,只有我做的每个决定都是对的。
为什么想聊元载,因为他更像当代飘在大城市里面每一个奋斗者。遗憾的是,很多人依然喜欢抱着看戏的心态,用普世的价值观评价外接的人和事(俗称“键盘侠”)。但元载呢?虽然职级只有从八品,却完全具备一名合格侦查员的职业素养,不仅具备获取情报、分析情报的能力,还完全具备利用情报的能力,甚至是懂得如何利用手中的情报使自己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如果从元载的角度看,从古到今,这世上多数人是活不明白的。看起来也很努力,但收获与努力不匹配,看起来付出很多,但换来的不过是一点微薄的薪水。也就是说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多数人活得不经济。而元载,每一分钱都花到重要的地方,比那些买包买车买房的年轻人聪明多了,他知道,那些他早晚会拥有。
元载没有情怀吗?看看他家都穷得揭不开锅了,还不忘对着祖传的古琴弹上几段。面对封大伦的筵席,他一口就能品出郎官清。透过关押王韫秀的窗户,他一眼就看出王韫秀的簪子出自毛顺之手。这些细节,足以看出他是一个对饮酒作诗音乐工艺都有所涉猎的文艺青年。但对他而言,在长安城生存的终极目标,绝不只是享受这座城市的声色犬马。
第一次见到王韫秀,他只凭借“云麾将军”的名号,就把范围缩小到了十几个人的范围;第一次见李必,他对李必的生平了如指掌。但是对手们呢?站在自己面前这个从八品无名小卒,他能释放出多大的能量,没人知道。
能够搜集所有信息,懂得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这还不是元载最可怕的地方。在机遇到来的时候,他敢于拼上身家性命,放手一搏。只是为了给王姑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他就卖掉了祖传的古琴;右相接管靖安司之后,他预测到自己即将接手最难办的任务,一个文弱书生要在一个小时之内拿下五尊阎罗的首级,即便如此,他也接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一夜,长安城里有人为了理想,有人为了权谋,有人为了百姓,但只有元载一心只为自己,而且他确实也做成了。我始终相信,他第一次给王韫秀下马威的时候,说自己打了多少不见血的仗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不输你阿爷。也是自己心中压抑多年、郁郁不得志的一次情感的释放吧。
后来的故事,十二时辰里没讲,但历史书上告诉我们,他确实取得了成功。就像他在剧里面说的那样:人,活的不是一个点,人活起伏。
整部剧的前半段,右相都像是一个活体剧情解说弹幕一般的存在。当李必这只笨狐狸被各种信息搞得团团转、当张小敬在一线拼死搏杀的时候,右相早已看穿了一切。他看穿了大案牍术的逻辑问题、看懂了狼卫不止有几十桶伏火雷、也预测到了靖安司有内奸。真正出色的政治家,当如右相!
与右相身处庙堂之上相对应的,正是元载这样一个卑微小官。他的出场,除了丰满的遮风女子和伶俐的小丫鬟,还有一曲李太白的《乌夜啼》,以及通过这首诗对右相心思的揣度。虽身处这座巨大政治机器的末端,他依然准确地看到了长安城官场暗流涌动、今夜正是自己改变命运的时机。
那一天,他已然做好了日后成为宰相的准备。不管后面张小敬能否平息这次阴谋,也不管幕后真凶是否是何孚还是何监。
对了,说到何监就不得不多提一句,演元载的演员叫余皑磊。很多人会把名字读成余凯磊,在26集里,何监说“冬夏积雪,望之皑然”。正是要告诉观众,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今夜过后,长安城就像下过一场皑皑白雪,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就像平常的十二时辰一样。但有些人的命运,注定发生了转变。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