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师联盟》播出的几集来看,这部“三国”剧的路数很特别,节奏、剪辑非常痛快,并没有一般历史剧的“闷”,也没有常见CP剧的“拖”,开场就把主要人物聚在了一起,人物关系简单直接,又埋下一堆伏笔,等待后续展开“引爆”。
节奏快,就意味着信息量大,逻辑严密,这对历史剧挑战最大,因为历史曾经真实发生,其中的逻辑关系最难把握,最坏的结果就是把历史人物“写蠢了”,《关云长》也好,《见龙卸甲》也罢,乃至于鸿篇巨制《新三国》,全都是改瞎了的典范。
《军师联盟》最大的优点就是,展开的每条剧情线,全都沿着真实历史的逻辑运行,又在戏剧的冲突中交汇。
已经播出的前四集围绕的主线就是“衣带诏”。
这不是虚构的事件,发生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初,《后汉书·献帝本纪》记载: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略有不同:
遂与(董)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
紧跟着,曹操就要出征官渡, 几方佐证,定位应该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因为当年就发生了官渡之战,袁绍大败。
其中又穿插着哪些线索呢?
一、华佗之死和太医谋反案
前者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后者发生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
这是不少半吊子诟病的,华佗还没给关羽刮骨疗毒,怎么就被杀了?
这是中了《三国演义》虚构的毒,关羽刮骨疗毒的时候,华佗早已死去。
《三国演义》还虚构了参与董承“衣带诏”密谋的太医吉平,给曹操下毒未遂被杀。
剧中华佗只是列名衣带诏,却只愿医人,不愿杀人,比较符合历史上华佗的形象。
而历史上的太医谋反案,也并不是靠下毒,而是太医令吉本联络少府耿纪、司直韦晃,趁夜发兵攻打在许都(今河南许昌)的丞相长史王必,最终兵败被杀。
这条线已经完结。
二、曹操二子夺嫡
曹丕的生卒年为187年—226年,200年时,刚刚14岁;
曹植的生卒年为192年—232年,200年时,刚刚9岁。
《军师联盟》把这两兄弟加上曹彰的年龄放大,明显是要在夺嫡竞争上下功夫,而且插入了杨修与曹植交好,曹丕帮助郭照、司马懿的桥段,直接埋下了下一步剧情中,曹丕—司马懿CP和曹植—杨修CP的竞争伏笔。
这条线刚刚开始,应该是斗智斗勇的重点。
对了,还有个“被拔苗助长”的孩子就是开场时难产的孩子,司马昭,历史上生于211年,这一下子早生了12年,比司马师还还大不少呢,当然,司马师这时候应该也没出生,他的生年是208年……因为……他们的母亲张春华是189年生,这时候才12岁……
三、《求贤令》与杨修主持“月旦评”
曹操历史上曾三次下达“求贤令”: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求贤令》;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举贤勿拘品行令》。
由上可知,《求贤令》最快也要等10年才能发布,而杨修主持“月旦评”则完全为虚构,目的是为了将“衣带诏”、年青一代的人才(如司马懿、杨修)的竞争在同一个场景,集中爆发,形成戏剧化的冲突点。
这条线更大的作用是对于曹操本人性格的刻画,作为后续冲突的最终裁判,他性格中的爱才、理想化、蔑视旧秩序、残忍多疑和政治家的节制,都有体现,这也是后续斗智的准绳所在,正如《雍正王朝》全剧最经典的人物是康熙一样,曹操在《军师联盟》里也展现了一颗“秤砣”应有的分量。
四、杨彪、司马防、荀彧参与衣带诏事件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杨彪任太常,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被罢免,剧中称杨彪为太尉,应是向采用了《三国演义》的说法,不过杨彪家之前三代任太尉,曾祖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加上他在董卓乱政期间任太尉,弘农杨氏也可以和袁绍家一样,被称为“四世三公(司徒、司空、太尉)”。
司马防的家世要差得多,而且和袁、杨顶级士族不同,并不是以经术传家,曾祖司马钧最高任征西将军、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父亲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由武入文,司马防本人精通的则是《汉书》,最高任司隶校尉、京兆尹。
最重要的是,熹平三年(174年),司马防在担任尚书右丞(四百石,佐仆射掌钱谷)的时候,曾经举荐过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
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时,任治书侍御史(六百石,以精通法律者担任,负责释法)。
至于司马防何时担任京兆尹,根本没有记载确认,所以剧中此时司马防担任也算合理想象。
只不过从司马防历任的官职来看,他的家世不够显赫,仕途坎坷,应该是在曹操发迹之后,才对他这个“举主”有所提拔。
剧中其实也点到了杨修对于司马家的鄙视,这也成为杨修和司马懿争斗的伏笔之一。
五、曹丕任五官中郎将与大理寺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司徒赵温举荐曹丕入仕,遭到曹操的反对。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任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此时,曹操已经废三公设丞相总揽政事了,所以,虽然没有独立建国,曹丕出仕并不算汉臣。
公元208年,曹冲死,曹操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也心知肚明,当皇帝以后也和旁人说,“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也就是说,虽然曹丕年长,但是曹操并没有把继承人的希望放置在他身上,而是先曹冲、后曹植,把曹丕的五官中郎将先前挪,同时也把争继承权这个事件向前移了。
至于大理寺,是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魏国建立时,魏国设置的司法官,由钟繇担任大理。这个魏国,并不是魏朝,而是汉帝国分封的魏王国,第一任魏王是曹操,第二任魏王是曹丕。
这实际上也是伴随着前移,因为直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才被立为魏王太子,在这之前是他和曹植之间斗智斗勇的夺位之争。
当我们把五条线都拢在一起,可以明确地下结论,衣带诏事件,只是以杨彪、司马防涉案引出杨修和司马懿这对宿命之敌,再以曹丕和曹植作为他们智斗的道具,最终是杨修、司马懿对曹操心意的揣摩和利用。
不过正如最开始展开的感情线:
司马懿—张春华的爱情;
郭照(郭女王,曹丕后来的郭皇后)—曹丕的爱情;
司马孚—郭照的单恋;
司马防—司马懿的亲情;
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朗的兄弟情;
基本上也展开了另外一条线,根据预告片里透露的信息,还有甄宓、柏灵筠这两个主要女性角色进入。
甄宓与曹植是否有一段情、甄宓与郭照是否会有宫斗PK?
柏灵筠原型应该是历史上的柏夫人,为司马懿晚年专宠,后来生育了西晋的赵王司马伦,这个角色进入,又增加了司马懿家宫斗的多种可能性。
所以,接下来的《军师联盟》应该是先男人戏的智斗,逐步走向女人戏的宫斗,倒也算是老少咸宜。
当然,如果整体烈度不大,节奏达到前四集的水平,《军师联盟》在剧情故事上的水准,可以和日本的“大河剧”相提并论了,毕竟像2016年《真田丸》的大部分故事,其实也是虚构的,因为名列日本三大悲剧英雄之一的真田幸村,早年经历的记载也几乎为零,这一点上,与晋宣王司马懿、宣穆皇后张春华还真差不多。
至于某些历史半吊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误人子弟”,既然《三国演义》编得故事,《军师联盟》自然也编得,与其在那儿卖弄小说得来的错误信息,还不如看剧之余,翻翻历史书长长脑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