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在与敌人进行金融领域的货币斗争、稳定市场、解决根据地军需民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北海银行鲁南分行设立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崔虎峪村的鲁南印钞厂(从朝阳洞迁来,后又迁址西滴水村,详见下文)功不可没。笔者曾多次对该印钞厂进行实地探访。
山区创建印钞厂
1938 年 12 月 1 日 , 我党在山东掖县创建北海银行。因当时共产党控制的蓬莱、掖县、黄县 3 县地处胶东地区北部,面临渤海, 故名北海银行。1942 年秋,鲁南区始建北 海银行,先称办事处,又改为支行,归滨海分行领导,票子最初由滨海运来,后来根据 上级指示,鲁南支行也开始印制并发行北海币,有五元、十元、五十元等多种面值。因市面缺乏辅币,鲁南支行亦开始印制发行壹 角、贰角、伍角辅币。
1944 年 4 月 8 日,北海银行鲁南支行(同 年 7 月升格为分行)决定在鲁南天宝山区(现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的朝阳洞创建鲁南印钞厂。
朝阳洞洞口东侧有大片钟乳石, 洞内自然形成上下两层,下层狭小;上层洞 内椭圆拱顶,地面较为平坦,约有 200 多平 方米,为印钞操作间。
由时任鲁南支行的出纳股长耿振华牵头,并从鲁中印钞厂抽调骨干李维恭,刁心如及部分印钞设备。那时白手起家,设备简陋,条件很差,仅有 3 台石 印机(实物藏中国钱币博物馆)和两部脚蹬子。
石印机用来印制票面,脚蹬子用 来脚踏印号码,并用切刀手动裁剪钞纸。主要印制壹角、贰角、伍角等三种辅币,因技术工艺所限,各种票面为一种颜色,不套印。版模和钞纸均由驻滨海区的北海银行(总行) 供给,有时也去敌占区通过内线人员秘密采购可用于印钞的道林纸。印好的纸币,用骡子驮运到鲁南分行。除厂长、工人外,配备 一个八路军警卫班昼夜做警卫工作。
朝阳洞虽然隐蔽,但潮湿、阴暗,不利于印钞事宜。随着抗战形势的渐趋好转与鲁南区党政军机关的南迁,印钞厂向西南迁至双山县的崔虎峪村(现辖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
崔虎峪内印钞忙
崔虎峪村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北部的大山深处,处在抱犊崮与天宝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1940 年 5 至 7 月间,罗荣桓率八路军第 115 师政治部一度驻扎在这一 带。这里群众基础较好,又地处深山峻岭, 便于隐蔽,后来的滕峄边办事处、费滕峄中心县委(后为双山县委)等机关和鲁南区党 政军机关相继设在附近。
初夏的崔虎峪村满目苍翠,清幽静谧, 村西洼地的沟边有几株经年的楠木大树,笔直高耸,伟岸挺拔。偶有鸟鸣和鸡犬声在山谷间回荡,愈显小山村如世外桃源般秀美而神秘。村里的民房依山势而建,北高南低, 虽没有刻意的规划,却在层次错落之中透着规整。不少村民的家门前垒有杂色石台阶, 斑驳的石板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村头,现在有一座几年前在鲁南印钞厂原址上翻建的 “三清观”(庙宇式门头);虽大门紧锁, 可门口右侧的石碑俨然竖立,刻记着此处曾是鲁南印钞厂原址的文字。当年的印钞厂虽然房屋简陋,但要比早先在山洞里印钞好得多。
村里老人讲,印钞厂最初印制的纸币要么颜色太浓,要么太淡, 有时还不上色,甚至出现漏印、错印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只好焚烧销毁。
知情老农陆殿存回忆道:“当时印错的钱不能用,都在房屋(印制厂房)南边的空场子上用扬场的叉子挑着烧了。”有的村民还说:“印钱可辛苦了,天热时光着膀子干,冬季又不能生火冒烟。为工作方便,报经上级批准,印钞厂又新建了 8 间房屋,增添了 3 台印钞机, 凭着印钞厂的技工们刻苦钻研与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克服了调色不匀及业务不熟等诸 多困难。
由鲁南印钞厂印制的五角券, 票幅 91×50 毫米,正面深绿色 , 背面紫棕色 , 左边圆圈主景图绘山景及火车 , 底部衬托菊 花状民族纹饰,两边竖排“鲁南”楷体字样(似是手写体),正面右下印有发行年份“1944”。背面的图景简约,绘有中西合璧式的浮雕缠 枝纹饰,正中卷轴展开写有缪篆书体“北海 银行”;两边阿拉伯数字“5”,下面为“北海”的英文音译“PEI HAI”。
一元券, 票幅 110×54 毫米,正面红色,背面枣红。正面右下标注“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印”,背面下框内印“1944”。带“鲁南”字头的还有五十元、 两角及一角券,设计均美 观大方。
据李银《北海银行鲁南分行的创建及其发行的鲁南地名券》(《中国钱币》2011 年第三期第 114 页)一文载,从鲁南支行成立到鲁南分行撤并,先后印制“鲁南”字头的北海币 2000 多万元。
驮运山后再“卡戳”
鲁南印钞厂印制的还不是完整意义的货币,不能直接在鲁南抗日根据地流通,需要到北海银行鲁南分行检查印刷质量、清点印数,尤其是还要“卡戳”,即给每一张纸币盖上两枚印章(票面不能套色,而印章的颜色与票面主色截然不同),再打上编码后才可发行流通。
据葛峪村的刘敬清老人回忆:“当时钱放在刘敬堂的三间屋里,管钱的人 是‘张保管’,他的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 刘敬清还说:“钱要拆开,卡戳后才能用。” 那时受到技术制约,工艺流程相对落后,需要一张张手工卡戳,费时费力。村民陆殿龙介绍:“钱印好后,要打包用骡子驮到山后卡戳,最远要向北翻山驮到几十里外的篓来 (今平邑县郑城镇,北海银行鲁南分行临时 驻地)卡戳。”陆殿龙所说的山后,指从崔虎峪村向北一山相隔的葛峪村。
抗战时期, 葛峪村是八路军鲁南军区兵工厂所在地,那里的保卫工作、保密工作非常好,存放安全。存放在葛峪村的纸币由北海银行鲁南分行卡戳后,适时秘密转运到根据地各县支行或办事处发行。
据《北海银行货币大系》(上、下卷;山东钱币学会编印,2015 年 9 月《齐鲁书社》 出版),方形印章的印文主要有三种:董事长章、总经理章、经理之章;篆书阳文字体的笔画疏密揖让,线条深峻流畅,书艺篆刻功力非凡。
票面主色为绿或蓝的,印戳多为红色;票面主色为红或棕红的,印戳多为蓝或黑色。编号代码是每一张纸币的身份证, 有的直接用七位或六位阿拉伯数字,有的数字前再加一英文字母。
卡戳使用的打码机(实物藏于中国钱币博物馆),每次均须手动调 ,故票面上的数字要排列整齐并非易事。
斡旋巧藏做贡献
据了解,鲁南印钞厂还经历过一次迫不得已的焚烧纸币事件。那是 1945 年 5 月上旬,行将灭亡的驻鲁南日军纠集临沂、费县、滕县、枣庄、峄县等 抗日伪军 7000 多人,分十路对抱犊崮山区 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印钞厂刚刚印好的一大批纸钞还没来得及运出。为不使这批纸钞和印钞设备落入敌手, 负责人决定,将现有纸钞全部焚毁,机器拆除后多地点掩埋。陆殿存说:“当时在食堂内烧了一些钱,在村南的河沟边又烧了一些, 然后把印钞机等设备拆解包裹后,趁着天黑全都埋到村子东面的地里。” 后来在鲁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伪军 损兵折将败退,“扫荡”草草收场。印钞厂的同志们及警卫人员从地里起回机器,仔细清理掉泥土,安装调试后继续印钞。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即标注“鲁南”的辅币或主币,不一定都是鲁南印钞厂印制的,但图案大都具有鲜明的鲁南特色。如当时鲁南的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因煤炭质量好、产量多而闻名全国, 设计者便将运送煤炭的主要运输工具火车和轮船,用作五元纸币的图案。
该币正中下方印有“鲁南”和“中华民国三十三 年印”字样,据考,为北海银行总行印钞厂 印制。
1945 年 8 月,鲁南印钞厂随鲁南区党政军机关继续南迁,至双山县西滴水村。该村四周有村民自建 3 米高圩墙,7 个瞭望岗楼,瞭望岗楼至今尚存,加以中共党员多,群众基础好,安全与保密性大为增强。
印钞厂办公设在段允田家,钞纸储藏在大北山村周成银家,裁切钞纸和印制在关帝庙内, 可惜关帝庙早被拆除建成民房。
但在原关帝庙南边约 20 米处遗留的一株千年古槐(被相关部门挂牌认定“国家一级古 树”)依然根深叶茂,盛夏时节绿荫浓密,似是象征着为祖国金融事业的奋斗精神万古长存。印钞厂还有记账的孟庆华,刻字刘先生,验钞的阎、孟、方等 4 人(常住管怀祥家),运钞有大孙、小马和小窦 3 人(常住关帝庙内),护士小刘(常住村党支部书记关怀东家)。运输有两匹骡子,一匹水青色(稍瘸),一匹棕红色。
1947 年 4 月,国民党军突然进攻鲁南解放区,印钞厂来不及撤离,忙把印钞设备埋在村北。为掩护撤退,村民杜银轩急切脱下棉袄让印钞员王宪田穿身上,装扮成村民得以脱身。敌人闯进村抓住孟庆华,危急关头, 该村妇女刘全兰挺身而出说:“不能抓他, 他是俺男人!”于是孟庆华躲过一劫。敌人 被击退,印钞厂无损失。因国民党军又多次进攻鲁南,鲁南印钞 厂被迫停业。从 1944 年 4 月创建到 1947 年 4 月,历时三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两个时期。期间积极配合北海银行及鲁 南分行印制了大量纸币。段允田还说,在西滴水村期间还印制了许多内部用的粮票、布票、邮票及柴票等。鲁南印钞厂何时并入鲁 中印钞厂仍有待进一步考证。可以肯定地说, 鲁南印钞厂为稳定根据地的市场流通、大力促进根据地农业、工商业的发展和夺取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原刊于《齐鲁钱币》2021年1期,作者:枣庄市钱币学会 沙朝佩 孔浩 徐成)枣庄市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