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作为有巨大功劳的宗室,死于后主高纬的猜忌之心。北齐统治阶级内部围绕皇权产生的斗争异常激烈,则是兰陵王死于非命的背景。
兰陵王之父文襄帝高澄死于非命
南北朝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由于六镇起义,被分裂为东西两魏,其中东魏是由出身怀朔镇的权臣高欢把持朝政,皇帝元善见只是他的傀儡。高欢为了统一北方,和西魏进行了数次战争,在玉璧之战中,高欢穷尽办法屡克其城不下,一时忧愤成疾,不久后去世,他和娄昭君所生的嫡长子高澄继承了他的权势地位。
高澄聪明过人,十五岁就开始接触朝政,具备非常丰富成熟的政治经验。高欢去世后,高澄整顿吏治、平侯景叛乱、拓地两淮、收复河南,可以说把权势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因此,他在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之后,决定取代东魏建立高氏政权。
然而高澄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行事说话任性。他俘虏了南朝一个将领之子兰京,将他充作奉膳之奴,兰京屡次想以重金把自己赎回南朝,都被高澄拒绝,他因此怀恨在心。就在高澄和亲信密谋商量如何取代东魏自立为帝时,当时高澄为了保密调走了大部分侍卫,兰京趁机和几个对高澄不满的人一起刺杀了他。高澄辛辛苦苦攒下的胜利果实就被弟弟高洋给摘取了。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后,追封哥哥高澄为文襄帝,此时高长恭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兰陵王在北齐和北周的军事对峙中异军突起
高长恭长大后,可能生母出身不高,他的早年履历并不突出,直到二十岁时被废帝高殷(高洋嫡长子)封为兰陵王。兰陵王长相俊美,外貌看上去非常温柔,但他内心却有大志和胆气。他的两个叔叔孝昭帝高演和武成帝高湛相继即位后,都对侄子兰陵王给与了重用。武成帝高湛在位的北齐河清二年,北周和突厥联手攻打北齐,兰陵王参与了击退突厥的战斗,表现得英勇突出。
河清三年,北周和北齐又发动了一场大战邙山之战。北周军队围攻了洛阳,兰陵王和北齐大将段韶、斛律光等一起奉命去解围。这次战斗中,兰陵王仅带着五百骑兵突破北周的包围圈,冲到了洛阳金墉城下。当时他带着头盔,城里的北齐军队不知敌我,直到他取下头盔之后,才确定了他的身份,于是兰陵王率军成功为金墉城解围,他也因此战而扬名北齐,士兵们为了赞美他作战的勇敢,而作歌《兰陵王入阵曲》。
一代贤王死于北齐皇室的猜忌斗争
北齐王朝虽然国祚不长,仅仅存在二十八年,却经历了六个皇帝,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激烈程度。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功劳越来越大的兰陵王也不得不试图想办法保全自己。他当官时故意贪赃受贿,让自己的名声受到玷污。但是皇帝的猜忌是防不胜防的。
邙山大捷后,由于兰陵王立下了了不起的功劳,他的堂弟、北齐后主高纬设宴庆祝他的功劳,席间,高纬很关心地问道:“就这样冲进了敌人阵地间,如果不小心发生了意外可怎么办?”面对皇帝的关怀,高长恭非常感动,回答道:“国事就是家事,在战场上不会想到这个。”谁知他这么回答,高纬的猜忌之心马上上来了,又因为士兵们唱《兰陵王入阵曲》赞美高长恭,猜忌和妒恨的高纬于是用一杯毒酒赐死了兰陵王。
由于高纬自毁长城,因为猜忌之心相继杀害了北齐的万里长城斛律光、兰陵王等英勇善战的大将,后来北周军队长驱直入,最终灭掉了北齐,而高纬也沦为阶下之囚,后来被被周武帝毒杀。